如果说,未来10年有一项技术能够颠覆人类社会,那么非人工智能莫属。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翻译、智能自主系统等全球最广泛的领域,并在很多场景有了应用。
在全球协力抗疫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被赋予了更多期待和重任。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凝聚全球智慧、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的力量更加凸显。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的相关应用大显身手,成为疫情防控的生力军。在疫情监测与分析、人员物资管控、药品研发等方面,人工智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淬炼。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国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努力找到每一个感染者,穷尽式地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期间,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对外发布了腾讯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云深智药”,这一平台将帮助研发人员提升临床前药物发现的效率。据了解,腾讯已和多家药企达成合作,将AI 模型应用到实际药物研发项目中,其中就包括对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相关研发。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世界经济格局或已接近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赋能新业态、新模式,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超过51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仍然茁壮成长。
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创伤,也让更多人看到,未来产业发展将更依赖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新基建”。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表示,腾讯正持续加码新基建投入和布局,其中人工智能正是重点投入领域,仅腾讯长三角AI 超算中心预估投资已超过450 亿元。在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市发布了一批世界级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包括张江科学城、华东无人机基地、申通地铁等。
全球范围内,中美“双雄并立”构成人工智能第一梯队,日本、英国、以色列和法国等发达国家乘胜追击,构成第二梯队。同时,在顶层设计上,多数国家强化人工智能战略布局,并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从政策、资本、需求三大方面为人工智能落地保驾护航。
后起之秀的中国,局部领域有所突破。自2015 年以来,政府密集出台系列扶植政策,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迅猛。相比美国产业布局,中国技术层(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和应用层走在世界前端,但基础层核心领域(算法和硬件算力)比较薄弱,呈“头重脚轻”的态势。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强调系统、综合布局。
美国引领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布局慢热而强势,尤其是在算法和芯片脑科学等领域布局超前。此外,美国聚焦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和变革,并对数据、网络和系统安全十分重视。
欧洲国家以伦理价值观引领,抢占规范制定的制高点。欧盟注重探讨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和标准,在技术监管方面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日本寻求人工智能解决社会问题,在机器人、医疗健康和自动驾驶三大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重点布局,并着力解决本国在养老、教育和商业领域的国家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