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区域发展越来越迫切需要加强相互协作、共享资源、凝聚合力。作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人口最多、城市最密集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愈显重要。特别是习总书记在2018年11月5日首届进博会上明确提出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区域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宁波作为南翼重要城市,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加快推进项目投资,这是宁波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根据 《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 和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提出的发展目标要求,着眼于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下一步宁波投资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交通必须先行,要充分发挥交通在区域合作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一是要加快完善铁路网络体系建设。铁路具有节能环保、安全舒适、运载量大、成本较低等优点,速度也相对较快,中长距离 (200 至800 公里)陆上交通铁路最具优势,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距离大多在这个范围内,因此铁路建设要放在第一位。要加快形成宁波铁路网线多方向对外辐射,使宁波成为真正的铁路运输枢纽。加快推进沪嘉甬铁路、甬台温高铁、金甬铁路、甬舟铁路、杭甬高速复线等重大铁路线工程建设,做实沪甬跨海通道前期工作,争取进入长三角城市群“2 小时交通圈”、沪甬 “1 小时交通圈”。二是要加快航空基础设施建设。长距离快捷运输航空有优势。与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提升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机场三期的建成投用,启动开展机场四期扩建前期工作,谋划建设宁波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拓展航空货运,开辟全货机航线,打造区域性枢纽机场和大型国际货运机场。提高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水平,构建以临空经济指向性产业为核心,航空物流、智能制造、航空服务为主导的现代临空产业体系。三是要推动区域港航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港航优势最明显,宁波优势更突出。以共建长三角港口联盟为契机,推动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透支服务功能错位布局。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一体化,逐步实现甬舟两地引航、海事、海关、商检等一体统筹,与舟山共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港口腹地和无水港建设,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加强与其他港口城市在物流通道、海关监管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宁波舟山港全流程物流发展。加强港航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现代化港航服务中心。四是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公路运输具有快捷便利的功能,在短距离小件散货运输中有不可替代作用。要高标准建设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率先开启公路交通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推动长三角公路运输高质量发展。
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 试点示范城市为引领,围绕我市 “246” 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和创新体系。一是规划建设区域合作战略平台。高水平建设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推动产业、科技、金融、人才、政策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接轨。积极参与浙江省跨区域重点板块协同发展,探索建设甬舟、甬台、甬绍等区域一化合作先行区。重点聚集甬舟一体化发展,以跨海通道、供水设施等为支撑,以管理体制突破和开发模式创新为抓手,以同城化为目标,加强两地港口发展、基础设施、产业联动、资源共享、开放政策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协作和联动。二是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集 “246” 产业集群,选择一批具备核心技术、适应市场需求、拥有比较优势且有实力企业支撑的优势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生态环保为保证、产业配套为基础,着力提升发展绿色石化和汽车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以技术创新为 动力,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快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4 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配套协作,整合发展关键基础件 (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6 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三是共同打造区域重大创新载体。高起点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集聚高端科创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区域城市协作,与G60 科创大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联动发展,推动创新要素共享、共用,促进科技人才自由流动。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在上海设立科技飞地,加快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双创” 示范基地。四是积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实施 《数字宁波建设规划 (2018-2022)》,优先发展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核心产业,支持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分层分类引导企业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改造。
主动服务 “一带一路” 建设,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推动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分离制度创新成果,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机制,共同打造长三角对外开放高地。一是推动高能级开放平台联动,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搭建平台。继续推进宁波 “一带一路” 综合试验区建设、发挥好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叠加优势,加快海丝航运大数据中心、国际邮件互换项目中心等功能平台建设,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加快建立中东欧商品分销体系。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创建浙江片贸区宁波片区。推进浙江片自贸区赋权扩区,积极向国家争取浙江自贸区赋权扩区覆盖宁波,并争取油品、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储运、中转、交易等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口岸贸易便利化、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服务。三是高水平建设分国别的产业园区,广泛开展国际产业合作。加大中意生态产业园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中捷 (宁波) 产业合作园、北欧工业园、中德健康养老小镇、中德 (慈溪) 中小企业合作区、中新 (宁波) 智造产业园、宁海中乌高端新材料产业园等国别园建设,谋划建设宁波智能经济国际合作园,推动宁波诺丁汉中英科技创新园、中泰农业生态科技园等科技合作园建设。
以宁波都市区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民生获得感为最终要义,增进教育、文体、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领域跨区域合作,推动优质社会服务资源跨区共建、共享、共用,提高服务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一是推进大都市圈的融合发展。主动接轨上海,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参与编制和实施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推进产业合作、生态共保、服务共享等领域一体化建设。二是着力提高宁波都市区发展能级,重点推进“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产业一张表”、“市场一盘棋”、“民生一张卡”、“环保一条线” 等六个一工程。近期要着力推进甬舟一体化进程,健全甬舟交流合作机制,加快推进甬舟合作区建设。中期要推进甬舟台大都市区建设,研究探索三地合作机制。三是深化沪甬、杭绍甬、甬舟台等区域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的跨区合作,推动相邻城市合作建校、建院、建站,推进异地医疗、就业、公交等民生服务一卡通。
恪守绿色生态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跨区域污染联防、联管、联治,实生态环境联动保护和治理,着力技术打造生态美丽长三角。一是要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战。实施宁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深入推进 “五水共治”,大力开展海域、河道、湖区、库区等重点区域的污水防治,加大污水处理设施投入。加强固废危废污染联合防治,提高固废危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危化品跨界运输管理协作。环保设施建设的力度要加大,进度要加快。二是要加强生态环保的联动治理。探索开展海洋、大气生态共治共保和生态补偿机制合作。加强海陆空立体式的污染联防共治,形成一体化的生态保障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要建设环境质量预警数据库和信息技术共享平台。三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 “百村精品、千村景区” 改选提升工程,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和A 级景区村庄,促进特色小镇提质增效,加大特色小镇产业文化、工业旅游开发度,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要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