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国际层面,区域社会动荡、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国内层面,P2P、企业债等金融类金融产品不断暴雷,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并存,并购潮和违约潮并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强。压力之下,宁波市上规模民企以诚立信、以专铸精,聚焦主业,聚焦创新,涌现出不少特色鲜明的亮点。其中,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成为最大亮点。
创新重点指向产品性能,单项冠军持续增多。调研显示,从质量、环保和附加值等维度,专注于打磨产品的上规模民企数量,在一年间增加了10%以上。在转型升级途径上,选择 “聚焦主业竞争力” 的上规模民企比重升至76.3%,位居第一,较上年度提高了10.7 个百分点;选择 “提升产品环保性能” 的民企占比68.1%,较上年提高了10.1 个百分点;选择 “提高产品附加值,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的占比53.9%,较上年提高了10.7 个百分点。
自2018年宁波发布首批162 家市级制造业单打冠军企业培育名单,2019年发布了第二批71 家,并开展了第三批培育,截至2019年底共认定市级制造业单打冠军示范企业56 家。从 “隐形冠军” 到浮出水面的各级单打冠军,示范效应带动宁波民企更具匠心。2019年,宁波拥有制造业国家级单打冠军企业28 个,与上年的15 个相比接近翻番,持续雄居全国各城市第一。
创新动力更加多元,内生愿景仍为主因。连续三年有超过六成的上规模民企表示,加快转型升级的动力来自 “做强做大企业的愿景”,这表明龙头民企仍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此外的动力依次有:产品技术升级换代、企业生存压力、成本负担上升等,分别有1/3—1/4民企选择。
从数据变化来看,三年来,占比下降约10 个百分点的有“政策支持引导” 和 “产品技术升级换代” 两个选项,这显示上规模民企的决策更趋谨慎和科学,更多遵循自身条件和能力边界,而较少开展政策敏感型和技术颠覆型创新;而 “国内经济增长趋缓”、“国际市场持续低迷” 两项,占比都增加了约5 个百分点,显示了上规模民企对市场变化的感知,以及经济下行期间加码转型的意愿。
创新方式更加多样,自主创新占据主流。关键技术来源于自主开发和研制的上规模民企占比74%,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占比60.3%,自主创新的占比,近三年均保持稳定。大部分上规模民企已构建起成熟的研发团队与合作网络,具备了更强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输出能力。
而源自 “引进技术” 的占比,则相较于2017年度下滑近10 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宁波民企更加重视自主知识产权,更注重可控性和安全性,从整体上引进技术和研发团队的意愿有所下滑。尽管如此,选择 “引进人才” 的仍有36%,选择 “引进技术” 的仍有22.5%,相关比例的下调,或许只是前期创新热潮中的理性回调。
从上规模民企的实践来看,宁波民营经济内生的自主型创新增多,而外源性的引进型创新相对下降。
严峻形势下,仍有48%的上规模民企正在加快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如能之光公司疫情期间,紧急攻关熔喷布所需的高分子材料,成功后又携手中科院海西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宁波城环站等院所的专家,协同攻关,研发病毒防阻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如广博集团推出 “加油鸭”、“努力鸭” 等动漫风格的新品,成为疫情中的文具爆款。如文谷科技,其提供的工业互联智能制造服务,较疫情前增长更快,预计2020年销售将增长30%。
还有33%的企业在加大或开拓线上服务增值服务。如博洋集团,从设计、营销到管理,疫情期间线上作业,实现了4000 名员工的云办公,互联网营销团队24小时在线,董事长也上阵社交营销。从事长租公寓的爱租,成立了一家物联网公司,研发智能电表,向 “智慧房东” 转型,目前其设备系统已铺到长三角的10 万套租赁房,今年预计将超过100 万套。
与此同时,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外部冲击,也成为宁波市上规模民企发展的一大亮点。
2019年度,国际市场动荡加剧,原油、汇率等波幅剧烈,中美贸易摩擦时缓时急,外部冲击明显增多。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上规模民企主动稳订单、拓市场、扩网络、深合作,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总体应对有力,国际化市场化水平持续升级。
融入 “一带一路”,市场更加多元。调研显示,有15.6%的上规模民企已在 “一带一路” 有项目投资。未来三年,还有25.3%的上规模民企在 “一带一路” 有投资意向。从调研的企业意愿上看,上规模民企的境外投资,区域上首选亚洲,方式上倾向新设企业,“一带一路” 上更侧重于 “一带”。
参与调研的169 家上规模民企共投资了108 个境外项目,户均境外项目数0.64 个,走出去步伐不停,并以亚洲、欧洲和北美为主,遍布各大洲。
此外,宁波上规模民企还抱团协作,有11 家企业加入了境外中资商协会。宁波上规模民企的走出去,正从单打独斗开始向抱团出海转变,协作网络的重要性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