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睿
(江苏省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
2018 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中强调:应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融合创新,即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不仅实现常态化应用,更要达成全方位创新。
我校在教育部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以及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基于“尊重生命,建设生态型绿色学校”的办学理念,育德启智,唤醒潜能,培养“明理、自信、乐学、健体”的学生群体。我们认为学生是有个性、有差异的人,学生的个性发展,既是学生内在潜质所决定的,也是教育对于学生优势智能的尊重。教学中应该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用更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引领下,提出了“四精课堂”教学改革主张并推进实践,不断加强教师有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品质,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努力创建遵循育人规律、坚持以人为本、课堂充满活力、质量“绿色生态”、师生共同发展的优质学校。
学校引导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领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有效促进全校教师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2017 年初,基于教学研究改革的实际情况,学校提出“精准教学目标、精练教学过程、精确教学反馈、精细教学辅导”的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简称为“四精课堂”。这种课堂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应学生的不同智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优化学生的优势智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分层的学习目标指引下,在学习活动中分享智慧,谋求问题解决的途径,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成功的经验。
课堂教学的有效达成,首先取决于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在具体操作中,针对学生的差异,学科组在集体备课时,采取分层制定目标的策略。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对识记、理解、运用等目标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不同的要求。部分学科借助新技术进行学情前测,通过问卷调查、练习检测等方式精准统计和分析学情,课堂前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从而实现精准地“以学定教”。
学校从增效减负的角度开展智慧教与学方式转型研究,积极运用大数据支持教学,精心提练教学过程,构建情境化、结构化、问题化、自主性的课堂。教师要合理创设情境、精选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学科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智能发展状况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我们倡导教师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有某种智能优势的学生交流智慧,以此来激活、引领其他同学的智慧生成,搭建交流—参与—互动—合作—体验的学习平台。
教学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学科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有意识地设计出由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组成的有梯度的训练集合。教师在进课堂之前,还要根据本班学情对习题进行二次备课调整,提供不同层次和形式的练习,供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地练习。为提高教学反馈的精确度,教师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在线实时反馈。多次在线反馈的数据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班级的整体变化趋势等,教师也可以精确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反馈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
教师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优势潜能,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定期召开不同层次学生的座谈会,激励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困惑,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设置符合学生个性的“目标激励卡”,为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夯实基础。课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等,制作相应的微课、整合相应的练习推送给学生,提高教学辅导的针对性。在课外,教师聘用具备某种智能优势的学生做学科小助手,共同参与到帮扶其他学生的工作中;组建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让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分享智慧,共同成长。
学校秉承“向课堂要质量、聚内涵求发展”的教学理念,扎实推进“四精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形成“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教学智慧,从多渠道、多平台探索“四精课堂”的实施路径。
我校通过各种平台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对“四精课堂”进行学习交流,帮助他们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树立“为促进学习而教”的理念。每学年,我们都围绕“四精课堂”组织多层次的课堂实践研究,主要有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赛课、复习课等。
1.骨干引领
学校每学年组织区级及以上的骨干教师开设主题展示课,以学生问题为教学线索,着力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使课堂有趣、有情、有理。通过骨干展示课逐步引导全校教师形成少讲、精讲的课堂教学习惯,将“四精课堂”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传递给全体教师。
2.主题赛课
青年教师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四精课堂’”的主题展开赛课,选手们自选精准教学目标、精炼教学过程、精确教学反馈、精细教学辅导中的某一点进行展示。赛后,各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四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通过形式多样的研究、交流和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观课议课的研讨活动并组织评审。
3.复习研讨
期末复习期间,各个备课组聚焦复习课的效率,开展了复习课课例专题研究活动。开课教师结合“抓好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力”的专题讲座精神,围绕复习要求,精心选点,精心设计问题,重点突破;备课组成员聚焦课堂呈现,全视角评析课堂优缺点,深入研究,尝试提练复习课型的要素。
学校被评为“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后,更加聚焦精准教与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个性化发展,加强教师新媒体技术运用的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智慧与管理水平。将“以学定教”为教育教学的原点,加强数据精准诊断下的课堂有效支持学习的研究,构建教师少讲、精讲的学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在课前预习、学法指导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完善“四精课堂”模式,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向课堂教学与教学管理要质量,引领学生高效、智慧地学习。
为了向学生提供定制个性学习,助力学子个性发展,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平台,围绕“支持学习”重点开展了四项工作:结合智慧教室运用,开设研究课展示;结合智学网运用,开发校本资源习题库;借助智学网数据诊断,组织复习讲评课观摩;针对学生学情,开发微课资源。各学科、各年级全方位积极推进“借助智学网数据诊断下精准教学和分层辅导”教学实践,成效显著。
学校将课题研究工作与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相结合,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改革中的各种问题,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形成教育教学的新思维和新经验。以学校数学组为例,近五年来,组内依托各级各类课题践行“四精课堂”教学实践、深化教学研究。
吴涛老师依托南京市课题“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精准定位的研究”展开具体研究。他与智学网合作,运用互联网平台优势,通过前测发布精准定位学情,从而精准地设置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借助手机软件采取5 分钟线上测试,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到系统里,实现精准学习反馈的目标,为课后细化教学辅导奠定了基础。
目前,数学组正在“新媒体支持下初中生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估的实践研究”的规划课题引领下积极推进相关研究。我们在广泛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研究明晰在新媒体支持下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估的操作模式,并希望在此理念的引领下,让教师改变现有的作业模式,探索出适合初中生年龄特征的个性化作业形式;让学生完成个性化作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发展其学习能力;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处理作业,用大数据来指导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和精准教学。比如,数学组依托智学网软件,针对每位学生的多次作业进行分析比较,系统梳理薄弱知识点并自组相关练习题、变式题,构成个性化的提升作业汇编集。还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在线上布置测试,利用极算软件收集数据,在大数据的统计下进行点对点精准分析,课后使用作业盒子软件和题牛错题本平台设计分层作业。
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的研修活动是落实“四精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的主要渠道。学校基于“四精课堂”提出“组织深度备课,构建智慧课堂”的目标,从增效减负入手,开展智慧教与学方式转型研究。各教研组、备课组实施深度备课,运用大数据支持教与学,积极构建探究性、反思性的课堂文化。
为更好地落实、交流精准教学反馈和精细教学辅导的相关做法,教务处组织各学科组长召开了“作业分层设计”沙龙活动。沙龙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做作业”等于“写习题”吗?分层设计如何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小烦恼怎么办?教师在交流中凝练智慧、达成共识:作业的布置均需要遵从教学目标,需要分层设计;评价也需要分层考虑。
各年级定期召开不同层次学生座谈会,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困惑,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设置符合学生个性的“目标激励卡”,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能够到”的成功喜悦,为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夯实基础。
学校积极推进支持学习的“四精课堂”建设,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搭建了新平台。形成了智慧课堂背景下的学习模式:收集前测数据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沉浸课堂活动促进合作探究、借助智慧教学手段实现及时反馈、依据学情分析推送分层作业。教师能够准确了解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达成了以学定教、提升学力的目标。
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个体差异,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掌握在线学习资源的整合方法,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学生运用新技术了解自己的学习强项和弱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错题归纳和专项训练,实现了课前自主、课后拓展的个性化学习。
在进行“四精课堂”的实践推进过程中,教师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课堂展示、评课交流、论文撰写等活动中提升了专业水平。依托南京市智慧校园平台,教师围绕“支持学习”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运用希沃等信息技术,开设研究课展示;结合智学网数据诊断,开发校本资源习题库;针对学生学情,开发微课资源。各学科、各年级全方位积极推进“精准教学和分层辅导”教学实践,教师逐步掌握了信息化教学技术,具备了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获取和应用能力。
近年来,学校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比重不断扩大,专任教师中区级以上骨干共40 人,占33.6%,骨干教师中市级以上共9 人,占22.5%。一名教师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两名老师获得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一名教师被评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两名老师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另有数十位老师获得市级及以上竞赛一等奖。
学校不断完善支持学习的“四精课堂”,开展精准教与学方式的转型研究,以“支持学习”为原点,以“提升学力”为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在研学研教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是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实验学校、江苏省教师发展研究基地、江苏省STEM 教育项目试点学校、江苏省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项目学校、南京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目前,学校凭借优秀的办学质量和良好的办学声誉,对区域的辐射度不断扩大,获得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未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既共生共长,又互为前提和基础。基于此,学校将持续加强课程与教学改革,在教育科学理念的引领下,借助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加强精准教学,深化“四精课堂”教学实践,持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推动学校持续卓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