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0-03-02 13:25
理论与当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时代建设

张 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内涵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向更高水平的强有力支撑。

一、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重要力量。首先要坚持一个根本遵循,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出喜闻乐见、贴近人民现实生活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以文化强国为目标,始终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其次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要虚心学习,丰富我国文化发展的视域,推进我国的文化建设迈向更高层次。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的伟大成果,凝集了全体中华儿女智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文化建设是其中最基本、最有力量的一环。文化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力量源泉,文化的繁荣也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创造了多方面的增长点。

加快创作新时代主旋律文艺作品的步伐,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文艺作品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生活的伟大实践中。一方面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初心,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文化产业群。另一方面也要放眼全球,学习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传播方式,入乡随俗,讲好中国故事。文化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包含着文化梦,凝聚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者扎根人民,创造出了许多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须创作出更多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二、坚持文化自信,把握时代声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时代烙印,浓缩着中华五千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秦王朝时期的大一统,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打破了诸侯各国长期以来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汉唐时期儒释道文化,共同培育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顽强反抗外来侵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是团结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也是中国之治的现实需要和内在要求。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的。从辛亥革命开始,五四运动的兴起,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革命文化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为摆脱贫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生活幸福和稳定不断奋斗着。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文化自信不仅是历史的积淀,还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过70年的发展,我们解决了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始终聚焦到经济建设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经济创新的活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人民真切感受到日常生活的便利快捷。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从开始的一穷二白到现在某些领域走向世界前列,这种“弯道超车”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这些硬实力也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三、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首先,加强理论武装。做好新时代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以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引领,强化理论知识素养,创新工作方法,转变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其次,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做到“因地适宜”“因人施策”。既要注重城市的宣传,也要用贴近人民生活、简单易懂的宣传方式照顾到农村地区。最后,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知识储备。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要学习党的理论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如何保障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是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心工作。一方面要不断加快主流媒体的创新型建设,做到及时、高效、准确,不断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主流媒体自身也要不断加强信息的甄别筛选能力,积极宣传正能量的新闻信息。

强化责任意识,勇于使命担当。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责任,做好“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教育工作,落实责任到具体个人。二是要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意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把服务群众和教育群众相结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实践中提高政治的敏锐性和鉴别力,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长期形成的、具有人民共识的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强国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构建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强国转变,围绕人民需求导向,加快文化产业建设,降低文化市场的门槛,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创造条件。坚持结果导向,不断满足人民需求,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人们的整体共识,汇集了中华民族的正能量,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社会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一方面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水平、法治建设、东西部地区发展等方面仍存有不足。立足新时代,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意识,要着力培养新时代的“四有”新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最后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共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对个人进行了价值规范、价值引领。人是组成社会和国家的最小单位,只有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并逐渐形成家庭的共识,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细节元素的联合。要全民参与,齐心协力,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坚持理想信念,将个人行为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合起来,把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结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去,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坚实脊梁。

五、加快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加快“两创”发展,共创文化繁荣。弘扬新时代的“文化”,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生活。其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化就是要从人民出发,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要转变传统思维,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和持续的创新,这样才能使中华文化经久不衰、源远流长。最后要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加速文化创新,加快产业发展,例如:在大型节日、庆典的时候,要充分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起来,打造科技文化,不仅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而且也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更好地增添了文化的乐趣。

加快“两创”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双百方针”,充分激发了中国人民创造文化的活力。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二为”方向,推动了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传播的高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加快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让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特有的时代魅力和时代风采。建设新时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要着力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与青少年的契合,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人民。

加快“两创”发展,助推中华文化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我们要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转变思维模式,加快中华优秀文化输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让世界各国了解、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要充分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让更多国家接触到中华优秀的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给予传统文化更多的时代特征,既要不忘本来,也要不断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实现文化强国的根基,是中华文化国际化的主要载体。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体现在经济、军事等方面,还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立足新时代,我们要抓住机遇,将文化软实力和“一带一路”建设相呼应,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契合,在世界舞台中央展现一个更好的中国形象。

文化产业是彰显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文化的繁荣发展一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走向海外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兴起,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步伐,一是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制,既要保护好中华文化的传播,也要通过竞争的方式创造出更适合时代需要,更吸引人的文化产品,以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二是加强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助推中华文化的传播,使其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

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竞争力,更好地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世界分工日益精细化,当前,工业、经济等领域创新有所放缓,而长期形成的、具有深厚历史烙印的文化软实力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加大文化保护力度,提炼印有中国印记、中国符号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那就要了解其他文化的内容、传播方式、方法,了解人们的生活特点,入乡随俗,更好地发挥中华文化的魅力。最后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坚持创新。文化作为人们长期生活习惯的反映,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与文化的不断创新,贴近人民生活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如今,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需要创造更多丰富人民精神的文化产品、文化事业。做好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关键是继往开来。一方面,从历史维度出发,要充分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扩展文化的外延。另一方面,从现实角度出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将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上。总之,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承前启后,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完善相关产业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时代建设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