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璐,李兴旺,黄悦宇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总体目标[1],为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服务干部队伍建设,发挥档案资政作用,体现档案凭证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人事档案作为反映干部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认识、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以及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的历史记录材料,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和评鉴人才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干部人才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2]。过去,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不够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断下降,组织人事工作频频遭受质疑,严重影响干部人才队伍形象和干部人才个人利益,阻碍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能够有效降低过去干部人事档案涂改造假、手续不全、管理随意混乱等对选人用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能够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真实可靠的凭证依据,为干部资源配置、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宏观管理、组织人事工作规律研究等提供精准高效服务[3],是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的有力手段。
档案价值的体现、档案工作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档案的充分有效利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服务干部队伍建设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干部人事档案的提供与利用。例如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时,干部人事档案作为凭证,能够提供干部每一阶段不同活动的真实信息,是选拔任用干部可靠有效的信息获取载体。在选拔任用过程中形成的材料也将作为归档材料归入干部人事档案中,继续服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其他活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内容、形式、分类情况、利用现状等都反映了干部队伍建设活动的轨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各个环节到位情况反映了干部队伍建设活动的规范情况。通过规范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包括规范材料的填写、规范材料的分类位置,规范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等环节,做好档案工作前端控制、全程控制,能够一定程度上规范干部队伍建设各项活动,助推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目标的实现。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从档案管理角度参与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活动,既服务于干部队伍建设,又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人事档案作为原始记录,能够反映干部队伍的真实水平,体现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效。例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内容之一,在实际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时,通常每一位参训干部都需要填写培训登记表等材料,将干部培训情况一一记录下来。这些材料最终将成为干部人事档案的一部分,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的体现。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干部任用、提拔、晋升、考核、奖励等工作,最终都可以在干部人事档案中以原始信息方式予以固化,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成果。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效。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不是独立于干部队伍建设之外的工作,但现实中两者往往脱节。一是档案信息内容与实际情况不对称,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干部队伍建设中干部人才个人实际情况。例如档案材料中干部人才个人填写部分或组织填写部分不严谨、不规范,与干部人才个人实际表现有所出入或有失偏颇,对组织考察、评价干部人才造成信息干扰,难以真实掌握干部人才实际水平和能力,影响考察评价结果,对科学选人用人产生不良影响。二是档案管理工作比较被动,滞后于组织人事工作。许多材料形成部门不能在工作结束后及时按照规定填写材料、履行审核程序,不能在规定时限内主动将材料移交归档。同时,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很少及时提醒或主动收集材料,导致应及时归档的年度考核表、工资表、职务变动表等材料常年积压或散落在不同部门,甚至有些材料还保存在个人手中,多年未曾补充到干部人才个人档案中。甚至有些地方的干部人才已调离原单位多年,但个人档案仍放在原单位,加之有些单位直接为其重新建立档案,新旧单位没有按要求转递和接收档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同样对培养、考察、评价干部人才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侵犯了干部人才个人合法权益。
在已有明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前提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仍然出现了违反法律法规或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许多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缺乏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缺乏责任心和敬畏之心,法律观念淡薄,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严肃性和严谨性,甚至错误地利用干部人事档案,将其作为谋求提拔、晋升的工具和手段,破坏政治生态的平衡,使得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在实际开展中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规范化建设变得更加被动,难以取得成效。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而制度保障的关键在于制度的落实。然而,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建设并不科学,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制度落实的问题。例如有些地方没有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该调查的不调查,该研究的不研究,完全照搬照抄上级制度。有些地方花大力气制定出一套既符合政策规定又符合单位实际的规章制度,却束之高阁,迟迟不执行或执行过程中开绿灯,落实效果大打折扣,背离初衷。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如纸上谈兵难以实现,更不用谈及如何服务新时代干部队伍的建设。
生命周期理论在各领域应用广泛。思考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机融合时,可从个体生命周期角度挖掘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干部人事档案是基于每一位干部人才个体形成的原始信息综合体,干部人事档案每一份材料的时间轨迹、信息轨迹也与每一位干部人才个体生命发展历程几乎一一对应。干部人事档案记录了干部人才个人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或经历,也反映了小到单位、大到国家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面貌。从上学到工作、从工作到退休、从退休到死亡,从招聘录用到鉴定考核、从培训深造到奖励处分、从工资待遇到任免调动等,干部人事档案的生命轨迹基本与干部人才个人发展、组织人事工作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相呼应,彼此之间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始终围绕着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活动进行,不是孤立静止的,是动态系统的,是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统一、同步调的。例如要根据干部考察、评价、任免、调动、奖惩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收集材料或提供材料,要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变化或干部工作调整及时转递或接收干部人事档案等。在最新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中提到:“材料形成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审核材料,在材料形成后1 个月内主动向相应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移交。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发生变动的,原管理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对档案进行认真核对整理,保证档案内容真实准确、材料齐全完整,并在2个月内完成转递;现管理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认真审核,严格把关,一般应当在接到档案2个月内完成审核入库”。这些规定体现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与干部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其规范化建设自然与干部队伍建设息息相关。
一项工作的开展,只有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下,才能保证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政治性强,它服务于组织人事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资源,对干部人才个人前途发展、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它的每一项工作与组织人事工作内容、干部队伍建设任务都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在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下,在汲取过去因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不规范引发一系列问题教训下,各单位各部门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包括干部人才本人等都应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通力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作为党性锤炼、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依法管档治档,增强法治观念,强化法律意识,以法律为准绳,以制度为保障,以纪律为戒尺,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道德感,把好各个关口,依法依规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认为,结构是行动得以展开的前提,对人的行动具有规制作用,同时内嵌于行动中,是多个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创造的。制度是结构化的行动、互动关系和认识模式。二重性是技术的本质属性,技术具有根据自然规律(非人的主观意识)作用于人的行动,使得某些行动得以实施或限制发生的客观自然属性,也具有作为制度构成要素之一,依靠人的行动来影响制度变革的主观社会属性[4]。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和技术的二重性说明制度建设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首要工作,是一种“社会结构”,是结构化的行动。制度的落实是达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目标的现实路径,依靠人的行动来实现。制度与制度落实的关系如同结构与行动的关系,它们与技术发生互动,即技术作用于制度,让制度规定应履行的行为得以实现,应禁止的行为受到限制;行动者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运用技术推动制度不断得以完善。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新时代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遵循。该《条例》及后续应制定的工作细则、办法或其他下位文件等,都是对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各项行为活动的规范描述,是制度、规则,是结构化的行动。通过优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将制度规定应做的、应按相关要求流程做的,不应做的、禁止做的,从功能设计上实现行为的允许或限制,最终在科学设计基础上完成系统功能的规范,进而实现行为活动上的规范。例如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中发现的归档材料手续不完备情况,可以在系统设计时添加检测或校验功能,通过智能算法审核材料,若材料应签字处未签字或应盖章处未盖章,则无法进入归档流程,必须完成签字或盖章手续后才可归档。针对归档材料中容易出现时间线混乱或时间错误的问题,系统也可根据制度规定的时间逻辑,识别材料中时间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发出错误提醒,要求用户及时更正后重新提交,避免出现不规范材料归入干部人事档案的情况,确保材料符合归档要求,减少人的主观意识或人的行动产生的负面干扰。需要注意的是,技术手段并非万能,不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唯一手段和根本办法,要真正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的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责任意识才是首当其冲,这也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