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文本解读

2020-03-02 12:30邹佰峰李龙文
理论探讨 2020年6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价值

邹佰峰,李龙文,2

(1.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40;2.哈尔滨理工大学 机械学院,哈尔滨150080)

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开创的社会主义学说,以其毋庸置疑的真理性和让人信服的价值性经受住了近二百年的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从科学的立场出发,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学说之所以能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关键在于坚持科学方法论基础上,多角度全方位地论证社会主义。价值视角是马克思恩格斯阐释社会主义的一个独特切入点,反映的是对社会主义更加深刻的认识,展现的是对社会主义面貌更加完整的描述。

一、以价值审视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以价值视角审视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客观现实性的充分肯定。在马克思恩格斯话语体系中,社会主义一般指的是理论、运动和制度等三个方面的范畴,这些社会主义元素都不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物,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物,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现实的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描述都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价值阐释的一个基本立足点。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思想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立足点就是强调只有客观的实在物才有价值。社会主义价值,简而言之,就是社会主义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是社会主义作为理论、运动、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内在外在关系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维度、历史维度、世界维度等三个方面。必须承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价值与社会主义作为客观实在范畴的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论述,不是孤立的偶然的理论闪现,而是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方法论认识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

以价值视角审视社会主义,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活”的科学特质。价值视角解读和阐释社会主义,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学说科学性的深厚意蕴。从价值角度解读和阐释社会主义的意义在于,不仅仅把社会主义看成是无产阶级奋斗和追求的目的,更是把社会主义看作实现价值追求的途径和方式,这就为科学地全方位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发展趋势,防止僵化教条地理解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思路。马克思恩格斯既反对基于某种教条预测未来社会主义的特征,也反对凭空想象式地改变未来社会主义发展状态。以价值审视社会主义,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变”与“不变”辩证统一“活”的特质。一方面,从“变”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始终处于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中,防止僵化教条地认为社会主义是一成不变的;另一方面,从“不变”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有其始终如一的价值准则,防止对社会主义进行随意的改变,真正抓住社会主义不变的价值“硬核”。以价值审视社会主义,不仅使社会主义在价值认知中趋于不断发展进步,而且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进步中筑牢对于社会主义价值的理解和把握。

以价值视角审视社会主义,为科学把握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地给出答案,但这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空白的。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真正反映了社会主义独有的特征,阐释社会主义本质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社会主义学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很好地诠释了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知。马克思恩格斯将社会主义价值与社会主义本质结合起来考察,强调通过社会主义价值表达和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社会主义价值的稳定和始终如一的属性,实际上就是解读社会主义内在的固有的本质规定性。社会主义价值明确界定了坚守社会主义的底线和原则,违背社会主义价值准则就是抛弃和背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明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在实践中牢牢坚持了社会主义本色不变。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江泽民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无不是在“价值”的视角上诠释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价值的三重维度

(一)人的维度:体现社会主义对“人”终极关怀的目标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既是社会主义的主体,也是目的所在,社会主义价值首先就应该是“人”的价值。无论从理论文本而言,还是实践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如何认识和厘清“人”的属性,成为马克思恩格斯阐释社会主义价值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以往旧哲学抽象地空洞地谈论人的缺陷,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不仅从哲学上澄清了人的现实社会属性,而且从价值上界定了人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完成了关于人的认识的科学转变。人是现实的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认识“人”的逻辑前提。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会陷入理论的思辨和实践的空想,根本缺陷在于对人的认识没有立足在现实基础上,导致无法准确把握“人”在社会主义的价值定位。恩格斯指出:“对于‘真正的社会主义’说来是再容易不过的,因为它所关心的既然已经不是实在的人而是‘人’,所以它就丧失了一切革命热情。”[1]恩格斯从“人”的认识角度出发,指出了以往各种社会主义思想从抽象的人类本性意识出发来论证社会主义,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社会主义运动,一度导致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和分裂。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要实现“人”的认识的革命性变革,明确地提出人是现实的人的科学论断。从价值角度出发,将“人”立足于现实的人,可以避免社会主义价值被人为地抽象化和虚幻化,更为主要的是,指出了现实的人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为“自由的人”价值目标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是自由的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认识的逻辑目标。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的最终指向就是“自由的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2]817。在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为“自由的人”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从而使人逐渐摆脱社会和自然的束缚,达到对社会和自然双重占有的程度,人才真正具备了成为“自由的人”的可能。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进行阐释,认为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的是以“人”为核心的终极关怀。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价值的内涵时,认为价值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范畴,它具有客观性,但又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从客观实在物中抽象出来的范畴,“价值本身无非是从现实的东西里抽象出来的统一物”[3]。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价值是与现实存在物紧密联系的事物,价值就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原则,这是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价值的特殊存在方式。离开了客观存在这个大前提,价值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社会主义作为客观存在物,其价值也必然是从社会主义抽象出来的一般性的原则。很显然,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描述恰恰符合了这一基本逻辑。基于这个逻辑,社会主义价值是从社会主义本身抽象出来的一般性的原则,而对这个原则的描述和追问,就成为阐释社会主义价值的关键问题,对此,马克思明确地回答,社会主义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4]。从这段话不难看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也明确指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价值。社会主义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本原则贯彻得越彻底,社会主义“活”的价值体现得就越深刻。

从人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价值,必须阐述清楚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到底是什么人,即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谁?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价值主体的认识是模糊的,主要表现在对无产阶级的价值定位上:一方面,无产阶级的内涵界限模糊,并且只存在于道德和想象中;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地位模糊,仍然仅限于处于悲惨境地的被同情怜悯的对象。在空想社会主义那里,无产阶级从来都不曾在真正意义上存在过,更无从谈起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主体。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认识的缺陷,认为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无产阶级,实现了社会主义价值主体认识的科学转变。无产阶级以其毋庸置疑的先进性,历史地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主体并且承担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使命。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无产阶级的发展程度,“革命可以进行得比我在这里所描述的温和些。这与其说将取决于资产阶级的发展,倒不如说将取决于无产阶级的发展”[5]586。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和根基首先在于无产阶级,甚至在很多场合,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将他们认同的社会主义称为“真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因此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肩负实现社会主义的使命,“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6]413。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价值主体地位的同时,并不排斥广大人民群众,而是明确地将无产阶级的价值使命定位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无产阶级不是代表社会的少数,同时无产阶级的目的也不是社会的少数,而是绝大多数人,但是社会主义价值主体的主要方面和核心方面只能是也必须是无产阶级。脱离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主体的核心地位,实际上就等于是放弃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价值主体牢牢立足于无产阶级之上,这是社会主义“活”的价值的源泉和根本出发点。

(二)历史维度:体现社会主义进步特征的历史价值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高于资本主义的新鲜事物,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究竟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实际上就是对社会主义历史价值的集中表达,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就是在纵向意义的历时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是从历史进步的角度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诠释。

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体现的是对旧社会的批判和扬弃程度。未来社会主义到底什么样子?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是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马克思认为,答案不是问题的重点,问题的重点在于对旧社会的批判,并通过批判旧社会发现新社会的特征,“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7]。马克思的话语体现了其社会主义学说形成的价值初衷,通过揭示和批判旧社会无法克服的缺陷,从而为一个新社会取代旧社会提供依据,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在历史层面上的首要的和最初的价值。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比资本主义高级的社会形态,体现和代表的是一种社会进步,反映的是历史发展的大势和潮流。在对旧社会的批判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是极为精准并且极富成就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直指旧社会的弊端和缺陷,为描述未来社会主义的特征指明了科学的思路。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单纯出于情感和道德考虑,而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作出的合乎历史规律的价值判断,是从科学立场上对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发展更高形态的肯定,“这个一定的历史形式达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就会被抛弃,并让位给较高级的形式”[8]。很显然,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的更高级的社会形式只能是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社会形态的出现,恰恰是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前提下形成的,是通过历史批判找到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所在。

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超越资本主义的强大优势。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预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矛盾的运动催生了社会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制度在解决和克服社会矛盾方面完全超越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矛盾方面展现了毋庸置疑的优势。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现存的一切社会问题和矛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以一定的社会关系存在,并为一定的社会关系所表现。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强调从关系视角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从价值立场上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从价值的角度将社会主义制度剥离出来,而是以一个全新的价值关系视角认识社会主义制度,这种认识是将社会主义制度看作一个关系范畴,反映的是社会主义与一定事物的价值联系。关系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关系范畴,其内在地包含矛盾层面的各种关系要素。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价值视角更加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的关系属性,从而为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的历史价值提供一个独特的思路。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历史价值恰恰是在社会主义各种关系尤其是矛盾关系的解决中实现的。恩格斯指出:“它的任务不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可是以往的社会主义同这种唯物主义观点是不相容的。”[9]226从恩格斯的这段论述不难看出,恩格斯所着眼的社会主义价值,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关系解决过程中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以及对自身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而这种进步的历史价值效应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的。

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上。社会主义社会在产生后如何发展变化,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马克思恩格斯必须考察的关键问题。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0]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将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变化和改革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和理论推演。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由于僵化教条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关论述,盲目地将社会主义制度看作不能变化、不能触碰的范式,导致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严重挫折。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从价值角度论述社会主义改革,就是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精髓,防止固有模式和固有观点的束缚,从社会主义历史进步的优越性方面来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活”的价值实际上就是表明改革是保持社会主义“活”的先进特征的基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可以改革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价值关系中的定位。在社会主义的价值关系中,社会主义制度是作为手段和方式存在的,而作为内容存在的则是表现为社会主义本质范畴的价值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可以变革是因为变革的不是内在的规定性的本质,而是作为外在的规定性的制度。社会主义社会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是作为制度范畴的社会主义和作为价值范畴的社会主义的统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改变基本价值原则的前提下,是可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当然,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变化和改革,不是随意的改变,而是依据本国历史和现实作出的客观选择。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和改革最直接的意义在于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充满活力,实现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不断发展,成为真正“活”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可以动态地反映社会主义的进步特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从来都不是静态存在的,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必然要以一定的变化适应一定的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条件。虽然认为描述社会主义的特征是一个理论难题,马克思恩格斯仍然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基础上,立足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的实践来描述社会主义特征,“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11]。马克思恩格斯反对主观臆测式地描述社会主义的特征,主张基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客观地描述社会主义特征。为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状态的评价应基于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的实际,否则就没有任何理论和实际的价值。社会主义的历史事实和发展程度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程度,对社会主义发展事实的现实评价实际上就是从价值角度描述社会主义特征。通过价值层面来描述社会主义的特征,可以更为科学、更为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规定性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本质特征和必然发展趋势,越来越契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描述,不断地从价值角度印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特征论述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世界维度:引领世界发展进步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从范围意义而言,是用横向意义上的共时态来阐释社会主义的价值,就是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并最终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必要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阐释的社会主义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局限于一国的社会主义,而是世界范围的全局意义上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世界价值,是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的成就和经验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借鉴和指导价值,既表现为对世界社会主义在时间上演进价值和在空间上拓展的价值,也表现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制度和方案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面向全人类的普遍真理,对世界的发展和进步有巨大的指导价值。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的价值追求,就是通过在世界范围实现社会主义,从而实现全世界和全人类的解放。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认知中,社会主义价值的真正意义就应该也必须着眼于全世界,着眼于全人类,才是最终的社会主义归宿,这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和最终走向。与资产阶级宣扬的普世价值不同,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站在科学立场上宣扬普遍真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超越阶级局限的普世价值,而是更加先进和优越的普遍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从不否认自己的阶级立场,但是也不会为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所蒙蔽,指出资产阶级妄想绕过阶级性来空谈普世价值的虚伪性,“正如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的学术代表一样,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无产者阶级的理论家”[12]157。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不存在超越阶级界限的普世价值,所谓的普世价值仅仅是理论的思辨和空想,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个伪命题,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特定的理论只能服务于特定的阶级。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普遍真理性,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必然会出现与其相联系的理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代表着无产阶级,更是着眼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正是基于此,无产阶级在解放自己的过程中解放全人类,更是在解放全人类过程中解放自己,“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6]419。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表现为一种独特的世界价值,这种价值既有别于一切旧理论所主张的价值,又有别于所谓的普世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世界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和肯定国际工人组织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意义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运动必须是一个有组织的自觉的革命运动,才有成功的可能。社会主义运动由自发向自觉的飞跃,不仅需要有一个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还需要一个坚强的组织来领导。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社会主义运动是面向世界和全人类的,这一倾向鲜明地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轨迹上:在理论上,不断地致力于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开创和完善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不断创建和指导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组织,“创立一个包括欧美最先进国家的工人协会,这个协会无论是在工人自己眼中或是在资产阶级及各国政府眼中,都可以说是活生生地表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性质,使无产阶级欢欣鼓舞,使无产阶级的敌人恐慌畏惧”[9]120。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国际工人运动是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完成为实践形态的必由之路,要想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一个强有力的国际性的工人组织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创建和指导国际工人组织的原因所在。可想而知,马克思恩格斯是多么重视创立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组织,恩格斯更是将它看作马克思的“宿愿”,从更深层次而言,从马克思创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初衷而言,马克思的真正“宿愿”实际上是让社会主义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运动、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形态、一个世界性的价值标准。

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过程中,重点考察了社会主义革命对人类解放事业的示范价值。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同时出现。基于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任何民族国家的任何一次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会极大地影响社会主义的世界进程,会显现出极为重要的世界价值。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的尝试所形成的经验都应该也必须成为所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借鉴和参考。这种借鉴可能是正向的经验,从而促进和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进步;这种借鉴也可能是负向的教训,从而防止和预防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更多的风险和危机。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了一国的社会主义运动胜利的意义,认为对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各民族的解放运动具有极其珍贵的示范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还体现为一切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同时就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信号”[12]409-410。巴黎公社作为人类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尽管存在时间极短,范围也仅仅局限于巴黎,但是马克思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价值。在马克思看来,巴黎公社第一次以制度的实体形态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面貌,让整个世界感受到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影响极其深远。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世界价值的科学论证,实际上以世界的眼光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走向,不仅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而且对于推动整个世界的发展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

三、社会主义价值三重维度统一于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的阐释,实际上就是通过价值的独特视角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深入揭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所包含的三重维度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统一于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

人的维度既是社会主义价值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规定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他们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时,并不单纯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出发,而是更多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的需要出发,即从人的价值实现出发。“人的需要”既是判断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程度和水平的标准,也是验证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价值尺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和摒弃了空想社会主义抽象虚幻论证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没有停留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空洞的抽象的描述上,而是将社会主义本质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上,将人的价值实现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并作为判断和衡量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正是因为坚持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性,马克思恩格斯主张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社会主义价值,反对一般抽象上谈论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只能从社会主义满足人的需要角度引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的需要既可以表现为“所有人的富裕”,也可以表现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从价值立场来看,人的需要的实现程度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灵魂和精髓。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13]从这段论述不难看出,恩格斯在描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时,更多从人的需要满足的价值层面来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要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只有从人的需要实现程度和状态来描述,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主义本质面貌。

社会主义价值的历史维度,是从历史进步意义上诠释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本质表达的条件和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高度肯定了社会主义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价值。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这既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要求。恩格斯重点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描述的空想性,在恩格斯看来,不改变空想社会主义虚幻的现状,就无法给予社会主义实际的未来。甚至可以说,在历史发展没有真正达到一定水平和程度的基础上,越是专注于社会主义特征的设计,越容易陷入空想的泥沼。将社会主义置于现实上,关键要抓住生产力的这个根本要素,进而充分把握社会主义历史价值实现的渐进性和实践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是通过发展生产力,积聚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足够充分的物质基础,“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2]724。很显然,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生产力因素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由于生产力增长而聚集的庞大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物质源泉,只有在充分实现人的需求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社会主义才真正达到可以完全扬弃旧社会的水平,从而才能公开宣示社会主义完全不同于旧的社会并且完全超越旧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本着科学的立场描绘的社会主义美好蓝图,之所以不是虚幻的想象,关键在于将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而社会主义又准备了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价值的世界维度从发展方向意义上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认知中,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朝向共产主义。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之前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是抛弃旧的社会和走向更高的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纽带和桥梁,这是社会主义完全有别于以往的任何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世界价值的实现,就是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世界表达。一方面,从世界维度的出发点来说,没有一个不断发展的充满活力的现实社会主义模式作为支撑,共产主义价值就是空中楼阁。所谓社会主义模式,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一定国家的具体化,实际上就是实现最终共产主义目标的办法和途径。关于共产主义目标和社会主义现实模式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现实的社会主义模式为将来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必要的基础和条件,而社会主义模式又必须遵循共产主义原则,“首先要确定目标和保证我们能够向这个目标迈进的办法和途径。至于共产主义的原则是将来的原则这一点,一切文明国家的发展进程可以证明”[5]616。从这段论述不难看出,社会主义要想实现其既有的共产主义目标,必须选择作为办法和途径的社会主义模式,而这个社会主义模式的发展又同样宣示着社会主义的世界价值。另一方面,从世界维度的立足点来说,社会主义在朝着共产主义目标不断前进过程中,对于人的价值的拓展也无限趋近全人类,“共产主义比这种愤怒更进了一步,因为它并不仅仅是工人的事业,而是全人类的事业”[5]586。着眼于全人类,这既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鲜明特征,也是内化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元素。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的世界维度鲜明地表达了一个思路,即在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下,各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不能孤立地依赖于单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其发展趋势必然是着眼于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人。而这恰恰是共产主义价值原则的世界真谛所在,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终极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