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利
2020 年1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明确要求“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质量生活宜居地”。当前,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复工复产、全面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背景下,国家正在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川渝积极协商建立省市领导牵头的联系机制,补齐基础设施领域短板,加快推动出渝出川重大通道建设,围绕建设自贸试验区、推进科学城建设、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共建合作产业示范园区等,打造一批跨区域载体,协同推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是泸州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泸州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改善民生福祉,打造四川省经济增长第三极,努力建成省级经济副中心。在此背景下,科技服务于泸州高质量发展大有所为。
第一,明确战略定位。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举建设创新型城市大旗,发挥泸州毗邻渝西的桥头堡优势,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和西部科学城建设,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先行区”,突出重点,主动谋划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科技服务交通、民生、生态、脱贫攻坚,科技服务泸州高质量发展,抓大项目、建大平台,助力泸州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推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
第二,以泸州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国家西部区域、毗邻成渝的优势,以“国家科技战略纵深地”和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为主要内容,积极思考,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动泸州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条件允许时,将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作为泸州“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门机构,将此项工作作为“十四五”期间科技工作的主要抓手。
第三,以成渝研发、泸州转化的协作模式建设西部科学城(泸州园)。一是以泸州高新区作为重要载体,依托9 个国家和省级园区、4 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 个省级大学科技园,积极参与西部科学城建设。二是加快协同创新园区载体和孵化平台建设。支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泸州产业园、恒力(泸州)产业园、泸州航空航天园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加快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第四,健全泸州与重庆渝西和四川南部城市的协同创新机制。一是建立成渝泸协同创新对接机制,通过联席会、技术创新联盟等定期对接、会商。二是通过川渝两地科技创新券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通用通兑”,探索科研资金跨地区使用机制,融入重庆科技金融债权融资和贷款担保体系。三是积极主动打通与成都和重庆的各类通道,包括办事方便快捷、双方科技政策互享、证照互认等,尽可能消除各类行政壁垒,真正形成一体化圈层。
第五,围绕泸州产业重点,加强与成渝地区高校院所的校地(校企)合作。一是尽快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政、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助推泸州电子信息与智能终端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加大对校地院企合作资金支持,设立市级协同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泸州企业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校院所的科技战略合作,围绕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三是基于泸州市产业发展方向,与校地合作高校共建“硬科技”研发平台,以项目联合攻关和平台基地共建为牵引,开展重大技术研究,搭建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共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硬科技”研发平台,将大成果、大项目、大平台引入泸州并就地转化,带动和支撑泸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四是支持与泸州建立校地合作关系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培训,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培养,共同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支持产业园区在上述高校组织专场招聘会,在产业园区建立大学学生实训基地等。
第六,发挥泸州白酒产业技术优势,扩大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中心影响力。一是推动泸州老窖对接重庆白酒企业,实现技术、人才等资源共享合作,引导重庆市民对泸州酒的认识和消费认可,扩大泸州酒业在重庆的销售份额。二是推动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中心服务永川豆豉、先市酱油、忆家香食品公司等调味食品企业,积极开展科技研发,促进共同发展。三是推动郎酒集团申创四川省酱香型白酒生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川酒研究院建设。
第七,推动现代农业协同创新。一是依托江阳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土壤改良、绿色防控、智慧农业系统、农产品加工,完成绿色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化系统质量品牌建设,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二是依托泸县、合江、叙永、古蔺等区县在生猪、山羊、肉牛养殖方面的优势,加强与荣昌中国畜牧科技城兽药研发检测技术中心、动物疾病快速诊断防治中心、畜禽健康养殖技术中心、名优鱼类养殖技术中心的技术合作,促进畜牧业养殖现代化;三是依托纳溪茶叶、合江荔枝、桂圆特色农产品种植优势,加强与永川重庆市茶叶研究所、江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合作,特别是基于合江与江津毗邻,它们处于同一构造带,土壤相似度高的优势,要尽快开展土壤普查,加快采样检测,充分利用好江津荣获“中国富硒美食之乡”称号,致力我市富硒产品开发展示,合作制定《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标准》《佛手栽培规范》等;四是抓住赶黄草正式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审查,成为新食品原料、食用方式为泡饮的机会,加强与成渝企业的合作,引入暨有经济实力、又有销售渠道的大型企业,迅速做大赶黄草产业。五是加快推进合江、古蔺、叙永旅游道路建设,发挥重庆一小时经济区的优势,将泸州建成重庆的后花园,促进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
第八,发挥西南医科大学在川渝滇黔结合部医疗区位优势和泸州化工行业基础优势,依托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园区和合江泸州化工园区,建设川渝滇黔结合部医药健康区域创新中心和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生产基地。聚焦发展前沿技术,引领的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纤维素醚、聚四氢呋喃、1,4- 丁二醇、聚碳酸酯、金刚烷等系列产品开发下游产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