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研究

2020-03-02 10:01:22屈明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集群文化产业生态

屈明洋

(1.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2.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129)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未来城市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向。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空间载体,在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充分交融与融合。反之,文化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形成产业集群,来促进城市经济生态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城市的灵魂,生态城市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大力构建文化产业集群可彰显城市品位,而生态城市的发展又为文化产业集群拓宽发展新空间。

中国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要的议题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借助生态文化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并注重与文化产业集群的互动,不但能够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人居环境,还能借助产业集群的优势,形成经济辐射效应,实现科技、经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将着力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作为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点,开创生态城市建设和文化产业集群协调互动新格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之路。

一、生态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互动逻辑

以辩证科学发展的观点来讲,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就要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文化观。文化产业与文化本身存在着较大差别,其作为一种具有经济属性的文化形态,必须按照工业化的生产标准,进行产品形态的生产、储存及分配,通过制造出一系列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来满足不同城市群体的社会需求。显然,生态城市、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设,为城市文化经济集聚的主要演变趋势,文化产业与生态城市的发展相互促进,通过城市核心区域文化竞争实力、经济运转效率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推动城市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

进入21 世纪,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生态城市建设主要遵循着低碳化、经济化、和谐化的发展方向,对现有的文化产业空间集群进行分化、排列与重组,注重利用知识与技术引擎,驱动城市中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而文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全球运营资本,需要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迅速流通,才能对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产品形态进行创新。文化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等行业趋势,通过与现有经济、文化发展轴线进行融合,并不断加强传统文化产业的迭代创新与裂变,来构成全球文化经济空间网络,参与全球文化经济角力,为生态城市建设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

生态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不仅体现了城市化、工业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打破了传统工业文明无法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且彰显出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为先导驱动“新经济”发展的共生生态环境,破解产业集群互相孤立、独立发展的传统范式,并通过全球生态链加强不同区域文化经济的协作与融合,呈现出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环境、新业态。传统城市生态的更新、环境改造和文化重生的整体效应,解决了产业集聚过程中破坏城市总体规划的问题,并打破了城市建设与绿色生态、高效节能、宜居宜业互相矛盾的发展障碍。

1.生态城市建设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1)促进文化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建设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生态型城市有利于文化产业集群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重塑,一方面拓展了文化产业集群所涵盖的产业范围,打破了不同文化产业、不同行业存在的边界固定、互相分立的局面,提高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横纵联合、深度交融,保证文化产业的品牌、产品创意、技术等要素的跨界与融合,并推动不同文化要素在产业生产、设计中的有序配置与流动,消除了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壁垒,从而有效增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耦合效应,一定程度上推动并引领经济领域的跨界发展和迭代创新。

(2)升级文化产业集群的产业链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托城市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文化产业集群应整合、高效利用城市的优势资源,建设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理念的城市形态,并利用多种绿色、实用的现代科学技术,加速传统文化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优化与调整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转变与升级,从而驱动文化产业集群链、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打造完善的文化产业链能有效提高产业增值能力。生态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促使文化产业集群由垂直型链条,逐渐转变为横向发展、错位发展的形态,并通过纵向分工协作,来推动垂直、水平文化产业结构的混合与升级,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生态城市建设有力地刺激了人们对生态文化价值理念的追求和文化消费的需求,促成集群文化产品生产链、消费链和生态建设产生良性循环,形成共生关系的生态产业链。同时,生态型城市空间结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重塑了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形态,增强了文化产业价值链中创意设计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与生态经济系统的关联,促使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循环、再利用和低成本运行的生产方式,不断提升文化产集群产业链的运作效能。

(3)创新文化产业集群的动力逻辑

创新是文化的实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续动力。文化产业以“创意”为纽带,以低耗能高附加值为产业特征,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生态城市建设驱动着文化产业集群自身结构的调整和布局,最大程度地推动了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和高效精准流动,为文化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和活力。结构合理、功能高效且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能够优化文化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组合形式,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形成有效的产业分工体系,提高文化产业集群的专业化程度,实现区域内产业优势互补和联动效应。文化产业在创新中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智力成果和知识资源为集群凝聚的核心,文化产业集群不断改造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动力,打破了传统动力单一、静态的线性模式,建构了复合的、动态的非线性、多层次、多功能的网络协作模式,为文化经济生态化发展构建新动力。

2.文化产业集群加快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1)重塑生态城市发展新动力

文化产业集群在生态城市构建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原有生产资源的重组,来不断提升产业技术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强化人才聚集,为生态城市建设带来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借助科技力量,文化产业集群不断推动自身产业结构、产业链条、产业形态的创新,可以营造出具有创新发展驱动力的经济生态环境,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自身转型升级,从而完成经济发展源动力与经济结构的重塑。文化产业集群与生态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能够加快构建特色鲜明、资源节约、绿色循环的城市产业格局,进而实现集约高效生产、宜居生活、自然生态的现代化城市核心区域建设目标。

(2)提升生态城市产业的竞争实力

城市建设、文化经济发展二者之间,有着互相促进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形态、发展趋势乃至世界经济市场格局。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化社会迈向生态化社会,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世界城市竞争的焦点。文化产业集群正被看作是城市复兴的有力工具,其快速发展有利于生态城市建设中培育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地区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文化产业集群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关联性等产业属性为众多融合的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文化理念,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打造核心产业实现经济结构高度化合理化,进而提升城市整体产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促进生态城市健康与平稳发展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共存,是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创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确保城市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使全社会达成人与自然共生共荣这一共同的价值理念,需要从整体上培养人们的生态观念,加强全球化合作共享资源,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潜移默化地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塑造城市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积极健康的文化产业及相关产品,可以给人提供精神的营养,全面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彰显城市品位,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4)优化生态城市空间布局

文化产业集群本身是由地理空间、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共同构成的产业结构,不同产业在某一区域中的布局,不仅要满足文化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协调集聚的需求,而且要考虑与城市空间布局密切相关的因素。文化产业集群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核心产业为区域中心,不断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并融合形成文化新业态,由内向外圈层式地扩张,为文化产业重构经济空间格局。同时,文化产业的集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产生强大的牵引力,促进城市“中心——边缘”空间结构趋于完善,避免无节制的“大饼式”扩张。文化产业集群具有产业链较长、涵盖面广泛的特征,能够在文化品牌、文化创意设计的过程中显现出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城市建设配套产业和地方产业的发展,释放出“乘数效应”。“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规范地扩张,凸显城市文化核心区域的主体地位,推动城市发展由不断向外扩张转向精细化发展、产业功能提升发展,以形成城市生活、生产与生态空间三大布局的平衡,加速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二、生态城市建设和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关键

1.文化产业集群与生态城市空间布局的契合度

文化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经济形态,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城市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文化产业的聚集地。在生态城市加快发展与建设进程中,城市主导产业、文化产业与特色产业之间,要通过文化经济发展轴线相互串联,构成整个经济社会的网络空间。因此,文化产业的集群要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契合。

人口因素,尤其是创新性人才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文化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或新城区的人口密度应该同城市发展规模相匹配,如果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即城市建设规模大但人口密度偏低,也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用地按照国家的征收标准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后,人口、土地和产业的空间结构失衡,则文化产业集群聚集度不高,其带来的规模经济、成本降低等集群效应也会不明显,很难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要统筹生态型城市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对城市区域的内部布局进行合理性调整,不断增强城市在向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效应,提升城市的区域辐射范围、环境容量和微循环功能。如果城市发展的规模结构不合理、空间布局不科学,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则难以构建开放高效、绿色集约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导致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集中度低或产业结构趋同化,无法建立与生态城市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不能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

文化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消费需求优势。从文化产业现有集聚格局分析,影响文化产业区域定位的主要因素包括需求、生产要素和产业关联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文化产业并不是均衡地分布于城市各个区域,而是主要集聚于城市内部几个有限的区域。地理集聚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化产业集群的地理空间要与城市中心区域相契合。文化产业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聚集,便于共享城市公共配套资源,提高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能够更快地形成更大范围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提升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消费观念,促进文化产业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提高城市文化品质,彰显城市文明水平。

2.文化产业与生态城市建设的融合度

建设生态型城市必须尊重自然,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城市的文化特色,促进生态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传承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动力,也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努力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注重文化整合和文化植入,避免在城市生态化转型和改造中“建设性”破坏历史文化古迹和城市文化个性,导致文化断裂或消失。

所谓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并趋于一体化的过程。文化整合拓展了文化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组合形式,消解了由地理集聚造成的行业壁垒、产业同构、产品同质的障碍,是促进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与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同时,文化整合为生态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维护和谐平衡的社会状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培育全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对延续城市文化特色、复兴文化传统、唤醒文化基因能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文化植入是文化传播和渗透的方式,也是加强文化与城市融合的有效途径。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发展模式正在由灰色文明向绿色文明转型,但还达不到国际标准,建设成效有限,亟需借助生态文化的植入升级城市产业形态和产业结构。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在理念,也是推动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地方根植的重要因素。而文化植入或地方文化融入到产业发展中,是保证文化产业集群并逐渐扩大规模的重要推动力,能够形成文化产业的生态布局与发展,创建具有超强植根性的文化共同体,形成文化产业之间的共振效应,使文化产业集群获得相关产业支撑,实现提质增效,获得文化消费升级带来的持续性发展。

3.生态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集群的联动机制

要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就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机制、体制创新、规划设计和评价与调控等现实支撑体系,提高城市文化治理能力,努力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三者协调发展。要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快速有序发展,就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发挥文化产业集群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实现文化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拉动整个城市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整体性和纵深性发展,形成文化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势,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助推城市转型发展。因此,建立健全生态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集群的联动机制十分必要。

在推动城市生态化和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机制建设中,文化治理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文化产业除了具有产业经济属性以外,还具有独特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治理能力。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动力,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塑造城市文化内涵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导。在我国城市向生态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应制定完整、系统和长远的文化治理规划,注重从文化的高度挖掘传统文化根脉,建立具有中华文化特质的城市意象、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特色空间,重塑文化价值观。

此外,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传承和去“城市病”等社会治理功能,与市场机制、政府参与机制、生态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和动力机制相结合,建立适当的集权保障体制,可以在市场主导下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建立并完善文化治理创新机制,不但能够规范产业集群有序竞争、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而且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城市自然基底,使城市不仅仅作为“文化容器”存在而且能成为文化再生的承载,实现生态、低碳、智慧和集约多维度的融合,塑造城市生态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以滋养城市创新和转型,形成文化产业集群与生态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生态城市建设、文化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策略与路径研究

1.革新城市传统发展模式,注重文化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

(1)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

中国城市发展亟须向生态化转型。如何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式、摊大饼、高能耗向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转型,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就必须由目前土地、资本等物质要素的投入为主,转向以制度创新、科技与文化创新等柔性要素的投入为主。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适应性来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促进城市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与地域联动,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内部向合理化、高级化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推行“文化+经济+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科学规划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将文化产业的发展融入到生态城市建设各个方面。依托城市公共资源和技术服务平台,建立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机构、文化产业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通过产业孵化网络平台,将文化成果培育、延伸、渗透到不同行业中,衍生出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意为灵魂的多种类型和功能的文化新业态,形成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城市的产业支撑。

(2)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产业要素融合

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同保护生态环境同步规划、联动实施。在城市建设上,要以发展智慧生态为标准;在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等环节,要纳入环境因素,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在生态方面的标准,形成新经济形态发展下市场竞争的生态优势。加强城市生态与文化产业要素相融合,转变传统的唯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文化建设是反映社会人文状况的“柔性建设”,建设周期长、难度较大且不易见成效,但长远看来却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力量源泉、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5]因此应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环节进行统筹分析,注重城市经济建设、文化产业建构的系统性,加强城市自下而上的主体性改造和建设,先规划地下资源,留住城市特有的地理环境、文化特色、历史遗迹,然后再进行地上建设,保护生态文化,让城市在保留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融入自然,依托城市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创建文化产业园区,使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产生出强大的扩散效应和溢出效应,实现从“功能城市”到“生态文化城市”的转型。

2.强化城市空间效用,提升文化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

(1)城市空间布局与产业空间集聚耦合

环境是促进文化产业链整合、集群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空间环境和经济空间布局与文化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之间具有正向关联的耦合关系,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并相互促进。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和生态特质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形态,建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整体协调的经济发展空间秩序,促进区域间文化要素的流动,使文化产业价值链上各个独立的企业能够紧密合作形成互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产业协同、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协同,凸显产业集群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竞争优势,发挥城市经济发展空间与产业集群空间耦合带来的正效应,形成以文化产业集群为核心的文化经济圈,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2)城市资源配置与产业经营发展协调

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与城市资源配置协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配置是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和生态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必须完善通信、能源、行政管理、文化教育、交通等基础服务项目的建设,推进人口聚集、提高人口密度,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消费空间和就业空间。要围绕“生态、文化、创新”三要素创立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吸引发展资金、优质人才、产业技术等要素,作好文化产业开发与建设工作,为产业集群的集聚与发展释放更多的空间效应。同时,要以文化产业集群为空间枢纽,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和集约利用,促进城市地域性质的转变、基础设施的健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建立文化服务设施,植入文化元素、挖掘文化价值、活化文化特色,将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所衍生的文化理念、创意空间和文化氛围融入到生态型城市的建设中,突破城市区域界线,提升文化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能力。

3.建设协调互动机制,提升文化产业集群的社会效应

(1)顶层设计理念与社会发展需要统一

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集群之间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应该具备顶层设计理念,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统一,着力构建生态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协调互动机制。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将“城市生态化顶层设计”与“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结合起来,政府与产业集群搭建上下互动、内外互动的合作平台,既要求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政策调控、规划引导和综合协调,也要求集群内价值链环节上的企业自下而上进行协同创新,提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

生态城市建设满足人类自身进化的需求,也是社会进步、加快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头等需要。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应以保护自然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为目标,以实现城市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集中体现城市区域环境与产业空间结构一体化网状体系,形成完整的综合规划范式,通过对文化产业的路径进行有序规划,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建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生态的保护体系与循环系统等,来推动城市生态、文化产业集群等新型经济形态的创新升级发展。

(2)创新交互机制、形成文化产业的产城一体化

构建生态型城市与文化产业集群协调发展机制,要注重机制体制创新与“产城一体化”建设规划相互结合。生态城市建设要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加快促进文化产业功能、城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融合,协调处理好文化产业集群与城市的空间关系,保持合理的空间尺度,构筑出宜居宜业宜人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序衔接。

建立区域性合作协调机构,从整体上把握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根据城市建设所需的文化特色进行文化产业整合,创建文化产业集群运行机制、协商制度和行为准则,优化文化产业整体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文化产业依附于城市,城市资源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功能融合,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和文化产业集群成为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以文化产业集群空间为载体,以城市生态化为催化剂,通过二者互动机制的构建与创新,引导高质量经济增长要素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从而增强文化产业集群对经济贡献的乘数效应,形成地区产业优势,并进一步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城市经济的腾飞,彰显文化产业集群的社会效应。

猜你喜欢
集群文化产业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