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实施路径

2020-03-02 09:01赵青岩
经济视野 2020年19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金融

□ 文| 赵青岩

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进程中,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是2020年全球经济的“黑天鹅”,其对社会及其正常运行体系的冲击使得实体经济停摆,不确定性持续增大。疫情通过影响经济金融及政策层面,进一步影响银行业。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线下业务拓展受阻、信贷需求减弱、稳存增存压力增加、息差持续收窄,中间业务收入下降,风险暴露加快。疫情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在催生全球格局、行业发展和居民行为模式的变化,其中部分新领域和新行业、金融科技创新、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放松等变化孕育着新的业务发展机遇。在我国经济新态势叠加疫情冲击下,银行如何把握新机遇,紧跟宏观政策导向,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助推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台阶,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疫情打破全球经济弱复苏态势。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在过去十年累计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显性化,绝大多数经济体在上半年加速进入衰退期。此次疫情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也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是一场全面的、综合性挑战。疫情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在加速国际关系和秩序的演变,孕育着新的业务和机遇,而疫情背后产业结构调整也将对商业银行模式及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方面

2020年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疫情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欧美多国进入疫情快速爆发期,资本市场遭受重创。6月19日,世卫组织在疫情发布会上表示新冠大流行正在加速发展,新冠病毒仍在快速传播。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生产分工高度全球化的时代,产业链和供应链循环受阻,石油价格异常波动,美股十天内四次熔断,道指断崖式下跌,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后续美国总统大选、中美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凸显等因素都将对全球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国内方面

在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的趋势下,世界经济受挫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来势凶猛的疫情,从消费、投资、进出口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形成冲击,增强了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但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包括大规模减免社保企业缴费和增值税、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持续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增加市场流动性,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一齐发力,有效熨平经济短期波动,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仍将延续。

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步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在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深度调整过程中。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经营发展受到直接冲击。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跨界经营主体的介入,进一步缩减了银行业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在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新旧动能快速转换、银行业监管力度升级的背景下,许多商业银行已经在优化资产负债表、缩减成本、重塑主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以期实现新常态下银行业的再平衡。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给转型发展初见成效的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使得其在转型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再一次凸显和激化。当前,在我国经济新态势叠加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挑战。

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步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暂别高速增长周期。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商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商业银行盈利空间持续缩窄。具体体现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传统存款增长乏力、息差收窄压力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升级四个方面。(1)随着我国GDP增速进入下行通道,实体经济面临库存过高、产能过剩等问题,有效信贷需求不断减弱。同时,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金融托媒趋势加强,直接融资正提速发展,而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将严重制约以银行为主导的传统间接融资体系,银行以往依靠规模扩张带动利润快速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2)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传统存款增长乏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凭借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也开始迅速壮大,由此促进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广受欢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长压力越来越大。(3)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银行息差收窄压力进一步加大。存贷利率上限的取消,意味着商业银行过往的低成本负债优势面临瓦解,资金成本上升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而LPR并轨持续推进、支持中小微企业定向贷款等相关“降成本”政策落地以及信贷增量结构性调整等因素,均将压缩银行资产端收益,加速息差收窄进程。(4)监管部门近年来持续加大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力度,相继开展“不规范经营”、“三三四十”、“违规涉企服务收费”等专项治理,对银行监管更加严格。疫情以来,为进一步支持工商企业复工复产,银保监会等六部委出台了《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 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通知》,督促商业银行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科技水平亟待提升

当前,在互联网企业跨界竞争及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和服务方式受到了较大冲击和挑战。(1)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挤占银行业务空间。从资产端角度看,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需求匹配,并成功进行融资,减少了对商业银行传统信贷的依赖;从负债端角度看,金融科技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商业银行面临一定的存款“脱媒”压力。(2)商业银行“数字化”基础仍待加强。虽然近年来银行的数字化发展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突破,但银行的交易、业务流程等信息并没有非常完善地以数字化形式储存下来。银行的智能化发展离不开海量的基础数据,如果基础数据不完善,得出的结果必然不准确。(3)疫情催生的“零接触”金融服务加速商业银行数字化进程。疫情以来,监管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吹响数字化“战役”号角,鼓励银行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此次疫情考验了各家银行合作开放、场景融合的响应速度及能力,如何通过客户的线上消费数据评估客户的信用,如何为客户创造更好的存款和理财体验等一系列问题,促使商业银行反思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效果。

信贷资产风险加速暴露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呈下行趋势,GDP增速进一步放缓。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国内制造、外贸等行业形成巨大压力。商业银行前几年贷款的不理性大量投放导致的信贷风险逐渐暴露,不良贷款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资产结构失衡,信贷资源过度集中。我国特有的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使得银行信贷资源主要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信贷资源过度集中产生的“马太效应”,造就了一大批“两高一剩”产能过剩企业和僵尸企业。而供给侧改革对产能过剩行业造成了重大冲击,银行作为企业的重要资金支持者,存量债务的信贷资金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2)不良贷款认定口径趋严,银行拨备覆盖率高筑。从2018年年初开始,监管部门逐步调整了不良资产统计口径,新会计准则下拨备计提力度加大,银行或面临“增收不增利”的业绩考验。一方面,随着不良资产的暴露,银行加快了核销,需增大拨备;另一方面,随着新会计准则逐步落地,拨备计提的标准在提高,范围也在扩大,影响银行利润的实现。(3)疫情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违约风险。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数量多且杠杆率高”的不利因素,疫情以来,经济活动下降,避险情绪增强以及成本支出刚性,导致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入减少,短期内偿债能力下降,冲击银行的资产质量。同时,受失业率上升、工资收入不稳定以及个体经营困境等因素影响,零售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违约概率快速攀升,房贷及消费贷款潜在不良风险压力加大。

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实施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随着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商业银行生存环境复杂多变。在我国经济新态势叠加疫情冲击背景下,商业银行改革转型迫在眉睫。提高银行业的发展质效,既是银行业提高综合价值创造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推进银行业转型发展

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信贷结构调整是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通过有效调整信贷经营和发展战略,可以提前主动化解潜在的、隐藏在信贷结构中的风险,提升银行资产的质量,这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风险防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近年来银行业不断转换经营理念,推进资产轻型化转型,打造强大价值创造能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的零售类贷款、个人信贷业务成为银行业的主攻方向。

打赢不良资产防范化解攻坚战,未来发展实现“轻装上阵”

银行稳则金融稳,金融稳则经济稳。要推动银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全力以赴打赢“不良资产歼灭战”和“资产质量保卫战”,切实加大不良信贷资产核销和处置力度,努力提高授信管理水平。不断创新不良资产化解模式,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利用法制化手段、市场化手段、基金化手段和合作化手段,通过打业务“组合拳”,以“存量+增量、金融+产业、债权+股权、自主资金+结构化融资”等金融措施,对企业实施债务风险化解。

回归本源,主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银行通过适度降低对短期利润增长的要求,向实体经济让利,并保持畅通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渠道,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能够有效激活企业活力,有助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而经济发展的同时最终也将反哺银行长期经营可持续增长。疫情背景下,央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银保监会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银行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商业银行应充分贯彻落实监管政策要求,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做好金融支持,助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坚持科技引领驱动,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金融科技已成为商业银行改革转型的重要抓手。在互联网金融不断侵蚀银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转换思维,主动拥抱科技革命,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跨界合作,主动通过内部科技升级实现业务转型,提高客户触达能力,以此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客户需求。同时,银行业应善用金融科技为自身经营保驾护航,要加强金融风险新特征的研究剖析,积极运用新科技手段,共建数据集成共享模型,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金融安全防护体系。

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切实提高经营效率

在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升级和负债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以往通过扩大资产规模增加盈利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高质量发展模式下,商业银行应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水平,充分挖掘内生动力,发挥不同产品与业务间协同增效作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机器的运用成本反而在降低。业务上的智能化,可以帮助银行更好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政策敏感度,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银行真正的商业化经营的过程,必将导致其经营模式发生重大转型。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应明确“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努力探寻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定价方法,加快业务创新,提升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同时,由于各银行发展战略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发展路径也将产生分化,同质化竞争现象将逐步改变,特色化经营将成为趋势。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银行金融
江西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P2P金融解读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