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栖息地生境营造及朱鹮生态园景观规划

2020-03-01 20:44:40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1期
关键词:朱鹮生态园水田

范 戈

重庆大学

1 现状生境条件概述

栖息地是动物生活的场所,是维持其正常活动所依赖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栖息地的质量直接影响动物的地理分布、种群密度和繁殖成功率。朱鹮栖息地有四大类,包括营巢地、夜宿地、觅食地和游荡区(越冬区)。从景观生态学上来说,影响朱鹮栖息地生境质量优劣有几个重要的生境因子:水田面积(斑块)、具有一定高度营巢树群(斑块)、村庄居民点(斑块)和海拔高度较低的河流浅滩湿地(斑块)。

1.1 水田斑块

经过研究发现,导致朱鹮种群数量下降直至濒危的主要原因是冬水田的减少及冬季食物不足。目前为保护朱鹮冬季取食,保护区内以发放补偿金的形式鼓励农民保留冬水田,在收割水稻后整修田埂,翻耕蓄水,保证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期间田中水深不低于10cm,目前每年通过补偿保留和改造的冬水田约25 hm2。(2007年资料统计)

1.2 具有一定高度营巢、夜栖树群斑块

朱鹮的营巢和夜栖都选择高大的树木。保护区内高大树木群的生长状况是影响朱鹮生存的重要因子。

1.3 村庄居民点斑块

朱鹮的觅食地大多位于村庄居民点附近。虽然居民点附近的人为干扰程度较强,但由于水田一般都集中在居民点附近,因此,朱鹮经常到水田觅食并逐渐适应了附近人类活动的干扰。

1.4 低海拔湿地斑块

海拔高度较低的湿地——河流浅滩斑块是朱鹮觅食主要场所。朱鹮目前仍保留着短距离迁徙的习性,其繁殖地主要位于海拔800m~1400m 的中山地区,到了冬季,朱鹮活动区转移至气温较高的低海拔低山丘陵。保护区内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区内水网密布,有鱼、虾、螺、蟹等水生生物,为朱鹮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2 朱鹮生态园现状

朱鹮生态园景区距离洋县3公里,占地1.5公顷。于1990年建立,先后共抢救收养病、伤、弱朱鹮幼鸟20余只,到目前已人工饲养繁殖145只,该中心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朱鹮救护饲养中心,集科研、教学、保护为一体。朱鹮生态园有饲养笼舍30间,占地1000m2,建有仿古式建筑的朱鹮宣教馆一座,馆藏有影视、图片、标本;朱鹮放飞大棚一个,占地8000m2,高度达35m。

存在问题:目前朱鹮生态园作为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用地过于紧张,现有规模不能满足进一步朱鹮养殖、驯化、科研、观光的需要。内部功能流线简单、与朱鹮主题相关的景观特色缺乏,缺乏长远规划、内部设施老旧,这些都是生态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新种群栖息地生境研究与营造规划

3.1 新种群生境营造意义及规划目的

经过相关人员近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朱鹮濒危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缓解。野生朱鹮的数量已由当时的7只发展到近千余只,人工种群数量也超过800多只。朱鹮向周边地区扩散现象极为明显。因此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评估朱鹮扩散过程中较为理想的、潜在的栖息地,目标建立朱鹮第二、第三种群是本次规划设计的现实意义。

3.2 规划设计方法及手段

综合景观生态学研究动物生境研判的主要方法中,采用定量栖息地评估方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首先分析特定栖息地生境因子对特定物种的重要程度,给每种栖息地成分赋予一个适宜度值,把所有适宜度值累加起来就可以评估某个地区对该物种的综合适宜度。建立典型栖息地种群数量对应分值最高综合适宜度的栖息地的最佳生境模型,再利用最佳生境模型研判未来动物生境较为理想的生存地点。应用的手段有:

(1)地理信息系统。利用GIS从大尺度上对陕西省部分地区朱鹮潜在的繁殖地进行评估,了解朱鹮现分布区周围是否存在其他适宜朱繁殖的栖息地以及该地点的可利用情况,同时,探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度,为开展的朱鹮栖息地进一步扩散地点的选择和评估提供参考。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估方法。近结合之前鸟类学家的研究成果及景观生态学研究评估方法,本次研究初步确定朱鹮适宜生境最小面积为1km2(1000m×1000m),以此确定为一个最小评估单位,即一个斑块的大小为1平方公里。考虑到斑块内的异质性,将一个斑块再分为4 个单元,以便斑块内的4 个单元还可以与周边的其他单元组成新的斑块进行分析。评估时把相邻的4 个单元组成一个临时斑块,作为最小评估单位。利用Ar⁃cView GIS 中的graticule and Mea-sured Grids 模块将朱鹮潜在发展区划分为若干个分析单元,使用stools模块中的“多边形剪切”工具对每个斑块内的栖息地成分进行切割,而后用“计算面积”工具计算各种成分的面积,以便得到两方面的信息内容:(1)种群与斑块面积变化的相关联系值。(2)新种群潜在扩散地环境评价值。

3.3 规划背景和项目定位

根据朱鹮生态园在整个洋县的生态定位与旅游前景规划,朱鹮生态园将承担朱鹮保护、研究、科普、养殖、野化、观光、旅游等多功能科研设施和旅游景点,另外,洋县其独特的山地自然形态与独特的县域文化内涵为朱鹮生态园规划提供了良好设计条件。为游客及市民提供一个以朱鹮元素为中心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普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将担负着城市“休闲”和“观光”的复合功能,成为展示洋县新面貌的一个重要窗口。

3.4 新种群基地现状

基地现状以浅丘坡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形成沟谷相间的格局。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坡耕地。全园最高海拔480米,最低海拔410m。该景区整体呈“凹”字形坡谷地形,北高南低,场地最大高差25m,可从党河引水,利用地形高差变化设置几处水坝及景观蓄水面。园内分布有大面积梨树林,同时斑块状镶嵌了长势较好的杨树林,青棡林,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但场地内以耕地为主,坡地上种植各类农作物,垂直结构上乔灌草的比例失调。

3.5 新种群栖息地规划布局

根据朱鹮生态园的区位、功能和自然地理特征,生态园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其自然环境,根据设计构思和特定的环境要素,在生态园的空间布局上合理分布各种活动空间。整个布局构成应体现整体、连续、多样的构建原则,构建形象突出,环境优美,体现生态环保概念,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景区。根据朱鹮的繁衍模式来确定整个栖息地的规划布局,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入口服务区(停车场、大门);(2)幼鸟孵化区,在这里完成朱鹮蛋的孵化,以及幼鸟的生长发育,为将来的野外放生做好准备;(3)驯化区,在朱鹮养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病鸟、残鸟,野外的生存环境更是如此。驯化区为这些朱鹮提供良好的恢复环境,可以更好地适应野外环境;(4)野化区,为朱鹮提供完全仿野外的生活环境,可以让朱鹮提前适应野外的生存条件;(5)观赏区,游客的游览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观赏模式,游客将全程处于一个封闭的走廊,贯穿幼鸟孵化区、驯化区、野化区三个大区,力求将人类对朱鹮的干扰降到最低;(6)野生区,当朱鹮完全具备了野外生存能力的时候,就会被投放到野生区。野生区禁止游客进入,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投食、收卵等一系列工作。

4 结束语

目前,朱鹮自然种群虽有所增长,人工种群已初步建立,但自然种群仍然受到来自其生存环境和物种本身许多不利因素的威胁,朱鹮仍然是一个面临着灭绝危险的物种。除了加强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严禁树木砍伐,杜绝使用农药化肥,还要坚持定期展开朱鹮数量分布及调查,对其种群动态、分布状况及种群的消长进行科学预测。

猜你喜欢
朱鹮生态园水田
当周生态园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1-11-13 02:42:05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现代装饰(2020年5期)2020-05-30 13:01:50
朱鹮 从7到1000的生存跨越
绿色中国(2019年24期)2019-11-26 07:13:56
优雅的朱鹮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06
中德生态园的“活力”示范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18
啊,朱鹮
朱鹮你好
阿尔乡沙漠生态园
西安航天城文化生态园揽月阁
近世长三角南缘的水田经营与环境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