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欢
(夏津县财政局)
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目的在于规范和约束自身经济行为,确保财政拨款能够得到合理分配、高效利用,从而更好地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想顺利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必先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财务内控意识,为后续开展财务内控制度奠定思想基础。然而,纵观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可以发现大多数领导和管理者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只因为国家依照相关规定和政策对单位进行财政拨款,并且国家审计部门或中介机构对单位的资金使用进行年度审计,所以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存在没有必要,有国家审计部门把关,单位内部不会出现严重的财政问题。也正是因为单位领导以及中层干部的不重视,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具备良好的思想基础,其逐渐演变成财务部门的主要责任,长此以往将给单位财务工作留下潜在的风险和隐患。
虽然拥有了建设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政策依据,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也并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因此,事业单位经常出现以下问题:如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一个员工兼任多个岗位,不相容职务未进行分离,究其原因是不具备健全的轮岗制度;针对会计票据和印章的管理,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导致出纳成为票据、印章的唯一保管人;缺乏预算管理制度,严重阻碍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相结合;未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没有规范资产的归口管理同时明确资产使用责任;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仍未制定明确的规定和制度,事业单位内部经常出现未按照政府相关规定对某些固定资产进行集中采购或直接投入使用并未执行验收的采购资产等情况。正是因为缺乏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的约束,这些财务问题才会层出不穷,部分财务人员甚至会借助制度漏洞进行一些违规操作,短期来看会影响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长远来看将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
随着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其业务往来愈加频繁,不论是承接一些终点工程项目的建设,还是重视科技研发转而对部分科研项目进行投资,都使得单位内部资金流入和流出的速度加快,资金量也不断加大。这些项目的资金流都要经过单位内部的审计环节,由于受到体制关系的影响,许多事业单位在财务的审核层面都处于被动地位,甚至流于形式,单位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审计监督力度不足,最终导致审计的功能效用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此种情况下,部分有权人员利用制度漏洞与项目开发商或投资商进行权钱交易的机会大大增加,单位内部易滋生腐败现象,这将严重影响项目后续的建设质量,同时不利于单位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积极影响,更不利于单位实现长远健康发展。
由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事业单位需要的财务内部控制人员应当是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从业经验的人才,同时要求他们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然而,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未设立独立的财务内控审计机构,甚至没有安排专人负责单位财务内控工作,此类岗位多为财务人员兼任。由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属于体制内,相对于其他企业财务而言,工作较为稳定,故不存在人员竞争情况,在此种工作环境下,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也就无心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此外,单位财务部门不乏年纪较大的老员工,专业知识较为陈旧,同时自身更新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扩充财务专业知识储备的愿望不强烈,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较低,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专业人才的需要。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取决于领导管理层的高度责任意识和财务内控意识。因此,事业单位要强化相关人员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氛围。具体而言,单位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重视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加大对财务内控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领导者的重视同样能对部分有意进行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起到威慑作用,从而在单位内部营造遵规守纪、各司其职的良好风气。此外,单位领导者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教育和培训,并对员工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考核,采取奖惩措施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提高单位整体财务内控思想觉悟。与此同时,不论是单位领导还是一般员工,都要主动学习政府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和其他相关制度,加深对财务内控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为建立适用于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添砖加瓦,从而实现上下一心为单位财务内控目标而努力。
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方面,单位应当以政府颁布的相关规章制度为依据,以解决自身实际财务问题为导向,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同时注重与之配套的辅助制度(如内部牵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不断健全单位财务内控体系。在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单位领导者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吸纳全体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可行性高的财务内控制度,确保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有制度可循。此外,要对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出明确规定,实行一人一岗、不相容职务显著分离的制度,赋予员工更为具体的责任,以此增强员工之间的互相监督,避免出现财务问题时员工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另外,单位领导者要对财务内控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严加管理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从而促进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
只有加强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才能确保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在财务内控的实施过程中,单位要设立专门的财务内控审计机构,安排专业的审计人员负责此类工作,同时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运行不受其他部门的限制,表明该机构具有高度独立性,以此提高审计人员决策的权威性,真正发挥审计工作的价值。另外,事业单位在监督财务内控实施情况的同时,应当对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做一个明确规定,制定内部监督的工作流程和运行要求,让审计人员得以监督财务内控工作的实施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单位财务内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此外,为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事业单位可借助外部监督的力量,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手段,实现单位各项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让社会公众以及新闻媒体参与到单位的内部监督中来,以使单位相关人员能够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防止内部腐败现象的滋生。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财务内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水准,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培训,强化财务内控人员关于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思想教育,通过定期专业培训和考核来提高内控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加强与行业优秀单位的沟通与交流,让员工在此过程中学习和借鉴财务内控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第二,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引进了计算机系统来实现会计信息的电算化,以往的人工记账已被时代淘汰。因此,事业单位要组织财务内控人员参与计算机操作培训,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员工,不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以此作为此类岗位招聘人才的硬性条件。第三,事业单位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引进企业竞争机制,让财务内控人员产生危机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以使年长员工能够主动更新专业知识。第四,事业单位要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即具有扎实的财务内控专业知识、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并且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应用型人才,给思想陈旧、长期不变的财务内控团体注入新鲜血液,扩充单位的人才库,为单位开展财务内控工作提供专业人才储备力量。
总而言之,不论是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层面,还是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层面,事业单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实施财务内控制度,不仅能够规范和约束单位的经济行为,还可以规避财务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因此,事业单位要增强员工的财务内控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的专业水准,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加大内部监督力度,从而构建起良好的单位财务内控环境,以此帮助单位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单位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