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鹏
在国企发展中,纪检监察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党风建设工作的监督、教育、宣传和业务抽查等方面,主要监督对象为企业领导层,日常工作中主要负责对领导层、班子成员、党员以及具有业务处置权利等人员的监察,确保其能够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指导任务,坚持走党的路线,严禁出现违法律法规,违法乱纪的决策内容。在纪检监察工作的指导下,可在企业内部树立起党风廉政的思想,这对于促进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有助于构建廉洁的企业形象。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可有效督促企业各类经营活动的行为,使企业内部形成廉洁之风,潜移默化的影响基层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这可有效消除腐败思想和控制腐败现象,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有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
有助于建设和谐的企业环境。和谐企业环境指的是,部门工作和谐、人员关系和谐以及上下级关系和谐等。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可以有督促基层成员和党组织人员的工作行为,尤其是可以通过业务抽查的方式,强化业务处置人员的工作作风,这对于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受到企业经营发展观念的影响,企业发展中在经济建设中的投入力度较大,对于企业管理以及纪检监察这种与经济利益不直接挂钩的工作很少给予关注。此外,企业领导人员不能正确认识纪检监察工作,认为其对经营决策会产生较大影响,可能会限制企业的发展。此种错误的认知必定会影响纪检监察工作的落实水平。由于领导的重视度不足,导致纪检监察工作的作用无法发挥,致使企业中存在腐败和有失公平的现象,这极有可能会危及企业的健康发展。
纪检监察的工作任务量较大,既要保障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又要做好反腐和党建工作的日常监督与教育,同时要处理来自基层员工的举报事物。而实际在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时,由于纪检人员无法摆正自身的位置,不能明确自身的责任,致使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教育作用。尤其是受到人情的影响,在进行监督管理时,很可能掺杂个人的情感,对于出现的违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眼”。此外,纪检监察部门的经费需要由企业领导审批,致使形成了纪检监察部门服务于领导层的关系,这必定会影响纪检工作的执行力。
企业纪检监察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在实际开展监察工作时,还是沿用传统的工作理念,且不能摆正自身的位置,在执行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特殊对待的现象,很难保障监督工作的公平性。部分人员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持有“混日子”的态度,工作表现较差,在遇到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很难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同时,由于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强,在开展反腐教育工作时的实效性较差,不能对相关的成员和党员做出正确的引导。
首先,应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引导。即突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监察工作。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组织关系,实现企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加大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水平;其次,形成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保障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明确监察的主体和内容,将具体的监察责任落实在每个成员身上,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的方式,引导全员参与纪检监察工作,尤其是领导人员应做好榜样作用,将廉政建设作为己任,切实开展廉政建设工作,并且对具体的经营决策工作做出正确的引导;最后,确立反腐知识的宣传机制。针对反腐工作中的要点内容进行宣传,使各个成员和党员认识到反腐工作的重点以及腐败现象的表现,使其在开展各类工作时能够约束自身的行为,远离腐败问题。
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约束各类违法行为和违规操作的行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在企业内部落实相关的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而实际发展中来看,企业内部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要想提升监察的效果,就必须找出腐败问题的源头,从根源上入手,处理腐败问题,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作用。为达成上述目标,需结合企业纪检监察的实际需求,构建相对完善的工作机制,从企业发展以及政策方针落实等角度入手,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和管理手段,增强纪检监察的实际效果。
工作方式创新可以表现为由微观向宏观、由封闭向开放、由粗放向现代管理的转变。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过度。现阶段的企业发展中,因所面的市场形势更为复杂,进行纪检监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更好的落实纪检监察工作,应由原本的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调控,即从长远的角度入手,对企业经营发展中全局性的工作进行监督;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转变。在原有的纪检监察工作中,对保密性的要求较高,但过度的保密可能会引起员工的惧怕心理,致使其无法积极参与到纪检监察工作中。这就要求进行纪检监察时,应适度开放政策,提升员工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粗放型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粗放型的管理很难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为了改善此种管理局面,应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通过新技术和新理念提升纪检监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