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千万人口,宁波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修晓博士专访

2020-03-01 12:25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5期
关键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宁波

“一座开放创新、幸福宜居的全球门户城市,到2049年,宁波市域常住人口约1000万。”两年前,“宁波2049”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这样的期盼。

如今,宁波人口增长的脚步远快于预期。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宁波常住人口达到854.2万人,过去两年共新增常住人口53.7万人!

那么,在努力当好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模范生的进程中,宁波冲刺千万人口,有什么现实意义?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为此,本刊专访了从小在宁波长大的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修晓博士。

问:宁波两年新增50 多万常住人口,对于宁波意味着什么?

答:首先,我们应该把人口,尤其是劳动人口,理解为稀缺资源和宝贵财富,而不是经济发展的拖累或财政供养的负担。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里面,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国家繁荣最关键的因素是其居民数量的增长。”哪里有人气,哪里就会聚集资源、繁荣经济、助推发展。换句话说,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意义上,这对宁波是一件大好事。

其次,按照统计数据,公报显示,浙江省2019年自然增长率为4.99‰,如果按这个平均数算,宁波去年一年自然增长仅有四五万人。这说明,过去两年宁波新增50 多万常住人口中,超过90%是外来人口。在这40 多万用脚投票、选择来宁波安家落户的外来人口中,绝大部分又都是劳动人口,或者叫工作人口。在本地人口持续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这相当于给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最后,人口众多形成的统一大市场和充裕年轻劳动力形成的人口红利,是中国过去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以制造业为基础,且外贸型导向经济面临转型的宁波来说,道理更是如此。要言之,如此大规模的新增人口,对宁波未来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应当说是一个重大利好。

问:在人口自然增长放缓的大趋势下,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新增主要依赖哪些?

答:按照经济学的“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和人口迁徙推拉理论,促使人口流动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模型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促使当地剩余劳动力向沿海较发达地区流动的内生力量;二是向宁波这样的流入地本身具备的各种优势条件,比如充沛的就业机会、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宜居的生活环境、均等的公共服务等,都会吸引流动人口用脚投票,选择宁波。

在上述吸引因素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在横向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宁波地方政府在政策支持上,推陈出新,出台了一系列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优惠政策,成为吸引外来人口最终选择宁波的关键保证。比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千方百计引人才、多措并举育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满怀真情爱人才!”在这“四个人才”精神的引领下,宁波总会连发多份重磅引才新政,包括“3315”引才公告,“泛3315”引才公告,资本引才公告等等。此外,宁波从去年9月开始实施户口迁移新政,继续大幅度放宽人才落户、居住就业落户条件,取消老年父母投靠落户限制,新增租赁落户和投资创业落户,被称为宁波“史上最低门槛落户政策”。

这些独特地方优惠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在过去一两年的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8年,宁波从一年前人才净流入率长期在全国城市20 名以外,一路高歌猛进攀升至全国第二名;2019年9月,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宁波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连续18个月位居全国首位,远超国内的其他制造业大市。

问:2019年宁波城镇化率是73.6%,这个城镇化率与其他同等城市相比,并不算高,原因有哪些?宁波城市化进程任重而道远,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答:从全国范围来看,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2019年,这个指标小幅上升为60.60%。浙江省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2019年则为70%。从与其他同等城市的比较来看,宁波确实相对落后。比如2018年深圳(100%)、佛山(94.96%)、厦门(89.10%)、东莞(89.86%)、广州(86.14%)、上海(87.60%);成都2019年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41%。故宁波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略超浙江省平均水平,大幅落后于其他兄弟城市。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这和宁波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占主导的产业、经济结构有关,这些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而广东、江苏和山东等地国企也占了相当比例。相比之下,国企职工在落户和社保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中小民营企业,则在这些方面考虑较少。另一方面,宁波市内区域发展相对均衡,城乡差距逐年缩小,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由前年的1.79 下降为1.77,已经连续16年缩小,分别低于全国、全省0.87个和0.24个百分点。加上乡镇企业发达,农村集体经济繁荣。随着城市的扩张,农村的土地、山林等要素资源更加值钱,导致在很多情况下,农村口比城镇户口更具吸引力。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比如福建。

我倒认为,这一点不必过于担忧,城镇化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宁波没有必要过度或片面追求高水平的城镇化率,而是应该立足自身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都市圈和小城镇化有机结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问:宁波最佳的常住人口是多少?城市发展,是不是人越多越好?宁波若是成为人口千万级城市,其他需要跟上的地方有哪些方面?

答:一个城市的最佳常住人口规模,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条件等因素综合衡量。并且,这个测算模型,应该按照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革,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按照前述人口是资源和财富的观点,对于当下的宁波来说,人口规模还可以适当再扩大一些,打一点提前量,以抵消本地人口老龄化以及满足产业向高精尖升级的需求。

随着人口规模的进一步增加,宁波还需要在现有出色表现的基础上,在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劳工权益保护、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提升宁波的整体宜居水平,保持对外来人口的强大吸引力。

问:通过这场疫情,能否看到,人才对于一个城市抗危机能力的重要性?

答:我想,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对于类似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医学专家的专业技能,赋予其足够的自主权,并加大在公共卫生和传染病控制事业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其次,要在生物工程、医药研发和健康数据产业等高科技领域提前做好必要的布局。此外,还应该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水平,查漏补缺、防微杜渐,增强危机意识,提升应对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问:未来,都市圈间的“新移民”是否能成为人口流动的趋势?宁波与都市圈中其他城市间如何实现人口的有效流动?这中间,需要破解哪些难题?

答:自2019年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进入下半场。拥有更高教育和技能水平、更多元职业背景、更丰富年龄结构和更复杂发展诉求的新移民。所谓新移民,指的是与以往从农村进程务工的劳动力不同,本地进城人群、外地回流人群、高校毕业人群、创业人群、养老定居人群和国际移民,开始逐渐成为城市间人口迁徙的新生力量。我想,对于宁波这样正在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型的沿海新一线城市来说,这应该会成为未来的一个新趋势。

根据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的《中国“都市圈”新移民吸引力报告》,那些能提供稳定可观收入、广阔职业空间、完备生活服务、活跃创新氛围、多元趣味潮流的都市圈对新移民更具吸引力。这意味着,城市之间对高端人才和劳动力的竞争开始从原来的铁人三项(就业、户口和服务),进入比拼全面综合素质的新阶段。尤其对于宁波这样的新一线城市来说,竞争压力更多来自同样优秀的兄弟城市,甚至还要放眼全球,引入国际竞争视角。在这个过程中,宁波必须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政策空间,继续发挥自身长处,争分夺秒补足短板,在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创业空间、宜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再上层楼,才能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持续保持领先身位。

就宁波而言,一方面我们要巩固和强化传统优势制造业,继续吸引传统产业工人定居甬城;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传统产业升级力度,引进或布局高新科技产业,创造更多高素质就业岗位,做好迎接工程师红利的准备。再者,要树立把工程师红利与工程师的红利有机结合的意识,切不可涸泽而渔,抱着捡便宜的心态任意收割人才红利。我们要提高人才待遇、做好人才服务、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与高素质人才共享发展成果,让高素质人才到了宁波就能扎下根来不愿走。这样才能推动宁波的经济社会走上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宁波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一图读懂宁波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