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建春
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积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心所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依赖合适的配套人才。没有数字化人才作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必然难以实现。搭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数字化人才,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亟需研究破解的重要战略课题。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当下中国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在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投入疫情总体战、阻击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仍然井然有序。究其原因,除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周密部署和措施得力之外,发达的移动互联技术以及互联网经济发挥了独特作用。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进行正常工作、学习与消费。疫情影响之下,数字经济正成为保障中国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2012—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2万亿元跃升到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8%提升到34.8%,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由此,足见数字经济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当前的数字经济主要是以电商平台网购、视频、直播、在线游戏、在线教育等为主体的互联网经济,那种“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还要依靠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新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来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协同推进,统筹推进智能研发、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检测、智能服务一体化落地。由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大量还处于传统制造阶段的企业,不会等到完全具有合格数字化人才的时候,再来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许多企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投入较多力量,加强诸如ERP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由于数字化理念滞后,数字化人才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缺乏应有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制约了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ICT(信息和通讯技术)产业人才总体需求缺口为765万,到2020年将接近1100万。且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全国范围内,需要更为广泛的数字化人才引入,ICT人才需求缺口将会持续放大。数字化人才的严重不足,必将制约制造业高水平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提出,制约企业基于数字基础设施进行应用迭代、业务创新的进程,从而影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大量的数字化人才需求,不可能完全依靠“挖人”,培养企业自己的数字化人才队伍成为尤其重要的务实之举。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制造业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需要以战略的眼光、系统的思维,统筹规划人才培养体系。从数字化人才标准、数字化专业学科、数字化人才地图、数字化人才战略规划等方面,整体布局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基础框架。
人才标准是进行人才选、育、管、用的基础。数字化人才标准是能够创造数字化工作高绩效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关键能力和行为要求的总和。通过对数字化人才的定位和工作任务分析,从“核心价值观、必备知识、通用数字素养与专业技能、数字工作绩效”等维度,进行能力模型设计与构建。同时,按照数字领域专家、数字核心骨干、数字骨干、有数字业务经验者、无数字业务经验者层级划分级别,每一级别又划分为二等。有了数字化人才标准,就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及发展战略的要求,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不同方向,从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销售、人才、财务以及服务等不同领域,布局建立1~3层级的数字化学科体系,绘制数字化学科地图。通过数字化学科体系建设,凝练共性数字化技术,明确关键数字化技术,促进掌握核心技术;提炼关键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经验,强化数字化知识管理,提升数字化人才培养效率与效果。
依据数字化人才标准,实施数字化人才测评与盘点。在大量人才评价数据和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基于企业数字化战略和人才培养规划,按照“战略—组织—人才”的逻辑,通过人才盘点会议的形式,全面开展数字化人才盘点,绘制数字化人才地图。内容包括数字化战略目标、组织架构、数字化人才发展概要、数字化关键岗位梯队计划、数字化高潜人才发展计划以及行动改善计划。通过建立系统化、流程化和信息化的程序,对人才盘点效果进行跟踪与评估,从而创建企业内部数字化人才库。
根据企业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业务的需要,开展前瞻性数字化人才预测,系统谋划战略性数字化人才规划。在数字化人才预测方面,强调三种能力:符合企业战略的数字化价值理念、专业业务数字化改造与优化能力、新一代先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全面开展数字化人才盘点、全面分析外部机遇挑战和内部优劣势、组织开展前瞻性人才供需预测的基础上,系统策划并提出数字化人才战略目标、未来愿景、战略举措以及具体分解图表。
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根据企业经营及人才实际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策略和措施。从原材料到材料,从材料到部件,从部件到产品,制造业均有涉及,需要在系统研究全产业链的基础上,确定企业自身在整个价值链的定位,谋求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向价值链高端转型。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思想,有序推进和实施各项策略与举措。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数字化转型,在战略层面要培育数字化领导力,搭建数字化组织架构,确保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微观层面要对选、育、管、用完整业务实行以数据信息为主导的数字化管理,全面跨越手工和纸质文档的传统人事管理方式。主要涉及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人才测评、人才盘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学习地图等),数字化HR人才培养等。其核心目标是为数字化企业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使数字化人力资源成为数字化企业建设的重要驱动和支撑。
“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制造业发展的顶层规划和路线图。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企业必须加速数字化战略经营模式转型。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深度契合企业数字化战略经营模式转型方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融合,新技术体系将会带来全方位的变革,推动企业在管理模式、生产模式、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全面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紧紧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目标,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抓手,制定数字化人才发展规划,配足数字化人才培养资源,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数字化人才培养开发动力。
一是打造数字化培训课程体系。从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两个维度,按照数字化素养、数字化技能、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技术等层面,遵循数字化知识管理原则,对接数字化学科体系,系统构建数字化培训课程体系,为数字化人才培养提供课程保障。二是充分整合外部数字化资源。加强与境内外一流高校、研究咨询团队、智能制造工厂等数字化服务机构的战略合作,完善外部数字化专家人才与讲师资源库建设。尤其是加强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等数字标杆组织的合作,组织员工开展现场观摩、随岗实践培训。三是充分开展场景化模式培训。面向企业数字化商业模式,基于企业具体的业务需求,依托数字化企业平台,通过真实数字商业环境下的人力资源、智能制造、数字营销及培训知识体系,进行数字化场景模拟训练,提升全体员工数字化素养和职业能力,实现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