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
秋天的天气阴晴不定,身体瘦弱的我一不留神,又被感冒袭击了。更糟的是,每次感冒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嗓子——老师这一职业赖以生存的器官。很快,我的嗓子便快要发不出声音,并且一发声就像夏日里被蒸发干净的一口干枯的井一样。我不禁发愁,这样的状态如何去上这一周15节、靠嘴上课的英语课。
第一节课,是我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一进门,我就被地上的垃圾所烦恼。如果是以前,我必定会“路见不平一声吼”,可今天,我是想吼也吼不出来了。于是我淡定地走上讲台,打开word文档,打下“请收拾好你周围的卫生”几个字。没过几秒钟,本来喧闹的教室便突然安静下来,全班异口同声地将这几个字大声念了出来,然后卫生组长立马组织组员进行打扫。我一看,这个方法还不错,至少能够马上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我又在上面打字,“今天老师嗓子哑了,不能说话,就用这个方法和大家说话,OK?”学生们一字一顿地念出来之后,有的会心一笑,有的立马投射过来关切的眼神,有的还跑上讲台看看我,这些举动顿时让我感受到了关心的温暖。
上课铃响,挑战才刚刚开始。英语课堂是语言的课堂,老师不能说话该如何是好呢?我只能一遍一遍地让学生们听录音,却发现他们都在模仿声音,发音口型都是错的。于是我从一个个小嘴中找到一个发音正確的孩子,并让他担任老师的发音机。他负责读,我负责寻找发音不对的。就这样,“小老师”真正成为了老师,而老师成为了辅助者。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们都掌握得和以前差不多,而且担任小老师的那名同学也充满了成就感。于是我布置了预习的任务,让学生们回家主动预习,并在下节课还找几名同学来当老师的“发音机”。
就这样,一个周15节课我都没有上过讲台,说过话,最多也就在上面倒腾录音机。但是我却惊喜地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反倒更加激励孩子主动学习,让学生们学会替他人着想,亲密师生关系。我想,当我嗓子好了以后,我也要继续当课堂上的“哑巴”,让更多的学生从课桌走向讲台,从被动的吸收者走向主动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