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梁
朋友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今天跟另一个自己吵了一架。”我疑惑地问:“另一个自己?”他说:“也就是说,我今天战胜了自己!”
原来,朋友与一个同事发生矛盾,心里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报仇雪恨”。于是,他很“阴暗”地打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列举了同事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他想把匿名信偷偷给单位领导。朋友这招数是跟电视剧里学的,他常说职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有人欺负你,一定不能放过他。朋友的手段很小儿科,他的目的就是泄愤。
不过,就在朋友打算把计划付诸行动的时候,心里突然跳出了另一个自己。另一个自己指着他的鼻子说:“你怎么能干这种勾当?这是小人的行径!”他反驳说:“那个同事有错在先,他不把我放在眼里,我能白受人欺负吗?”另一个自己说:“是你太小肚鸡肠了,人与人相处,难免发生矛盾。智者一笑泯恩仇,只有愚蠢狭隘的人才总想报复……”
就这样,他与另一个自己吵了一架,但最终他听从了另一个自己的意见,放弃了用愚蠢幼稚的手段報复那个同事,选择了一笑而过。
朋友接着说:“我经常有这种感觉,觉得心里住着另一个自己。那个自己时不时会跳出来,跟我吵架,我们俩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最终我才能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其实,这种感觉每个人都有过。我们每个人都是复杂而多面的,有时通达事理,有时狭隘小气;有温和善良的一面,也有狠辣冷血的一面;有正直仗义的一面,也有自私冷漠的一面。不管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有贪婪、自私、浅薄等弱点。所以,另一个自己的存在,正是为了监督和纠正自己的行为偏差。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是一面镜子,能清楚地洞察你内心的弱点和污点;他是一个不留情面的朋友,能把你所有不光明的想法都指出来;他又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医生,帮你矫正思想偏差和人格错位。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史,就是和另一个自己吵架的过程。一个人通过这样的较量,来达到自我完善,逐渐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内涵有品格的人。没有天生的圣人和智者,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境界不断提升。
(木头摘自《今晚报》2019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