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锐
撒哈拉大沙漠的萨赫勒地带,是世界上由自然灾害引发人类生存危机最严重的地区。毁灭性的干旱在百年内就发生了三次,庄稼颗粒无收,牲畜大面积死亡,难民流离失所……可以说,这里是人间地狱,14个非洲国家、6000万人束手无策,除了一位布基纳法索的勇士,在2018年,他获得了瑞典颁发的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正确生活方式奖”,但是他的真实身份却是撒哈拉沙漠腹地的农民。
在旱魔面前誓不低头
萨赫勒地带位于非洲北部撒哈拉大沙漠,毗邻苏丹草原,是一块长度超过5000公里的狭长区域,就是这么一块地方,却让人常常望天兴叹:我太难了!
旱魔逼退了很多人的信心,却唯独没有吓跑布基纳法索的农夫亚库巴,他在过去的25年里,一直试图战胜旱魔。
亚库巴是生活在萨赫勒地带的莫西族土著,他的族人世世代代住在沙漠里,早已经习惯了旱魔肆虐的恶劣环境。但最大的挑战终于在1975年到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席卷了莫西族人聚集区,旱魔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亚库巴的同胞都被吓跑了,然而他却选择留下来,成为萨赫勒地带最后的堡垒。
老祖宗留下的治沙秘密“武器”
亚库巴之所以拥有赶走旱魔的底气,是因为他掌握了一种秘密“武器”,那就是古老的耕种技术,莫西族人世代相传。
亚库巴相信,自己的祖先在沙漠中心活了那么多年,旱魔无数次“攻城略地”,都没有彻底把人类从这块土地上逐走,可见他们早就有了对付旱魔的办法,何不再次利用呢?于是,亚库巴在当地请教了很多长者,在他们滔滔不绝的讲述中,终于学会了一种古老的抗沙技术——栽。
学到了技术,亚库巴信心百倍地准备付诸实践,可周围传来了冷嘲热讽,在人们眼中,亚库巴就像那个和不存在的风车决斗的天真骑士堂吉诃德一样,做的是一件永远也无法实现的事。可亚库巴却不为所动,他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从旱魔的怀抱里,把土地夺回来,让人们重新安居乐业。
到底是什么样的“神操作”
说是“神操作”,其实在当地土著看来,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做的。
首先要抢占先机,趁着沙漠中贵如油、疾如风的雨季到来前,先在已经被旱魔沙化过的土地上挖坑,每个坑规格是直径25厘米、深度20厘米,行与列的间距均为90厘米,然后将肥料提前埋入坑内。万事俱备,只等雨水和肥料混合,并钻入那一个个圆型的小堡垒中。这时的小圆洞已经变成了营养舱,只需把准备好的种子扔进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些水分和营养足够种子茁壮成长,再也不会被旱魔吞噬了。
说起来技术并不稀奇,但没有人能够像亚库巴那样一头栽进去钻研——废寝忘食,精益求精,甚至那些坑的规格是多少、形状如何排列,间距是多少,他都反复测算,以求得到最佳数据。
把伟大的事业传承下去
亚库巴像愚公移山般地开始治沙,让绿色的生机一点点覆盖住曾经的荒漠。村落里的年轻人渐渐心动了,他们跟随亚库巴这位先驱,加入到栽耕种术推广的队伍中。
在距离旱魔最后一次“屠戮”撒哈拉大沙漠三十年后,亚库巴和他的追随者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这句话一“我们降服了这头自然界的怪兽!”就连一些环境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对亚库巴赞不绝口,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科学家,因为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非常先进,治沙措施也极为科学;当地人更是以实际行动表示对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的敬意,称他为“挡住撒哈拉沙漠的人”。
如今的薩赫勒地带早已经不是“沙逼人退”的无人区,郁郁葱葱的庄稼和野草又开始装点大地,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旱魔去而复返了,因为越来越多像亚库巴这样的人投入到环保工作中来,他们筑起了一道道绿色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