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两种状态的社会治理

2020-02-28 23:47
江淮法治 2020年21期
关键词:非常态突发事件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谋划“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划出了重点。

社会治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这一重要理论。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的重大发展和创新。一般来说,社会治理,在体制机制方面,强调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护通道。在重点重心方面,强调要以人为核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把基层和城乡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重心,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方式方法方面,强调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正确处理维稳与维权、秩序与活力的关系。在人才人心方面,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这四个方面的差异也是一般意义社会治理的主要特点。

社会治理包括常态的社会治理和非常态的社会治理。常态的社会治理,是突发事件发生前的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非常态的社会治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前者属于一般意义的社会治理,后者则属于特定领域的社会治理,主要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大领域。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应急管理又分为常规应急管理和非(超)常规应急管理。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用于应对那些发生概率很小的“黑天鹅事件”。常态社会治理和非常态社会治理具有相互转化性。应急管理的两种类型也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因此,需要统筹做好常态社会治理和非常态社会治理两种状态的社会治理,尤其是高度重视和抓好风险管理,未雨绸缪、关口前移地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在应急管理方面,在继续深化常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改革创新的同时,按照扬优势、抓源头、强基层、补短板的思路,注意总结应对新冠疫情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经验,防止常规突发事件演变为非常规突发事件,做好两类应急管理的有序有效衔接,防止非常规应急管理“热启动”带来的巨大震荡,提高非常规应急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原载2020年10月9日《安徽日报》,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非常态突发事件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
非常态下的信仰展现:一个豫东北村落的节日禁忌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突发事件
谈非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建构的动力解析及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