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现状及其对策解析

2020-02-28 20:42宋世龙王晨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4期
关键词:观念法治法律

◎ 宋世龙 王晨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仍是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校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备军,其自身的法治观念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一环。在开展“法说”项目时,项目成员对在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进行了调查,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对在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现状有了自己的认识。

一、在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现状

在进行“法说”项目时,团队成员对本校在校大学生(非法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以选择题题型为主,主要内容围绕“生活中常见行为是否合法”“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了解维权途径”两大部分为主。调查问卷共发放了200份,受访学生男女比例各占50%,在后期统计时,发现有72%的同学对一些违法行为认识错误,有46%的同学认为如果自己损失不大的话不会去维权,有67%的同学不知道维权的正确途径等,只有12%的同学表示会向法院起诉来维护的合法权益。这些都表明在校大学生(非法学)的法治意识有待加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能力欠缺;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违法行为,79%的大学生表示只要不影响到自己就不会去干涉;对学校组织的一些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仅仅有51%的大学生选择会积极参与其中,同时46%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能学到东西,这些都表明在校大学生(非法学)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国家建设法治社会了解甚少。在“你对民法了解程度”一题中,7%的大学生选择非常熟悉,5%的大学生选择比较熟悉,32%的大学生选择基本了解,56%的大学生选择不怎么熟悉,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民法认知度并不高;在对规则意识的重要性的调查中,61%的大学生认为十分重要,30%的大学生认为比较重要,7%的大学生认为一般,2%的大学生认为不重要,这体现出在校大学生对规则价值的重要性认同度较高。在对“当有人带头违规时,你会选择怎么做”一题中,有24%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会坚守规则,32%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会跟着一起违规,44%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规则的遵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些数据都不约而同地反映出当代在校大学生(非法学)法治观念不强的现状。

二、在校大学生法治观念不强的原因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自身的不重视

在专业课程的限制下,在校大学生往往疲于学习本专业课程,对其它专业课程知之甚少,法律知识更是如此。虽然在校大学生普遍认同法律能够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法律是十分重要的这一观点,但是面对复杂繁多的法律,在校大学生往往会望而却步,学习这些复杂繁多的法律需要他们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认为将这些时间和精力不如花费到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上,这样的“回报”会更多。因此,在校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大多仅停留在一般常人违背伦理即是犯罪的阶段,这有违于新时代法治建设对在校大学生的要求。在这样阶段的“法治思维”下,即使在校大学生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他们大多也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久而久之,这样不仅会助长违法犯罪之风横行,也会阻碍建设法治社会的步伐。

(二)在校大学生受他人的影响

除了在校大学生自身的不重视外,他人的影响也是导致在校大学生自律性差法治观念不强的原因之一。大学生活不同于初中高中生活,大学需要大学生们远离家庭父母,独自生活,在这个全新的学习领域,大学生们往往会受到一些不好行为的影响,例如旷课、熬夜通宵上网等,假如这些违反校规的行为没有被处罚,那么这对正在“学习”的大学生来讲,会给他们产生错误的引导。渐渐的自律性就被大学生抛在脑后。同时,大学当中的学生干部在对待学生当中出现官僚主义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自律性不强的大学生也会进行效仿,久而久之法治观念就被淡忘。

(三)学校教育力度不够

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阵地,在学校进行法治教育既能覆盖到最广大的学生群体又能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获益匪浅”。但是现今广大高校往往只重视自身学科的建设,从而忽视了对广大学生群体的法治教育,即使有法治教育课程,其内容枯燥授课方式单一也使广大学生避之不及,再者法制教育课程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很难学到法治知识,更不要说法治精神了。

现如今许多高校都开设的有法学专业,这本是能够提升自己在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良好基础,但是许多高校却没有将这基础利用起来,不重视学科之间的交流,未给学科之间交流搭建平台,这样做使法学专业学生缺少锻炼提升自己能力的实践机会,也使其他专业学生法律知识能不到补充,从而导致法治观念不强。

(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科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社会出现了“泛娱乐化”风潮和“自媒体”时代,随着自媒体用户不断增多,这无可避免的就会导致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故意编造虚假新闻消息,不明真相的民众就会跟风评论更有甚者人肉出个人信息挂在网上,这些肆意破坏网络规章制度的行为,会使在校大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甚至会使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大学生为了追求一时刺激麻痹自己从而以身试法严重者走向犯罪的边缘。

三、提高在校大学生法治观念对策及其解析

(一)推进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交流融合

推进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一方面不仅使法学学生能学到更多知识为以后社会实践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能使非法学专业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加法律知识储备从而加强法治观念。要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课上老师讲授+课下学科学生交流”这样的培养模式不同与传统的单一老师授课,各学科学生之间交流不仅仅会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法律知识,也会带动学校法治风气的形成。

(二)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师资优化

要重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乃至大学,教师始终都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高校法治的建设,影响到在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强弱,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法治资源,积极与当地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将法律知识硬社会实践广的优秀法治工作者引入校园,为在校大学生授课,这样法治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法治工作者运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社会实例去解释课本上苦涩的法治知识,这样在校大学生也乐意接受。

(三)高校努力营造法治环境氛围,实现依法治校

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氛围也是培养在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重要一环,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不仅仅可以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规则意识,还能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良好法治校园氛围的形成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高校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依法治校,高校要创建在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相关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渠道,为在校大学生自主制定学生公约创造良好条件,要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高校领导者、高校教师、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秉持依法依规办事的原则,让在校大学生在平常小事中感受到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特别是与在校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在评定奖学金竞选班干等事项中都要严格依照规则进行,确保评选公正公平公开。

(四)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锻炼学生法律实践能力

高校应该要充分利用法援社团、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锻炼在校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扩大社会实践接触面,在法律实践中不断培养法治观念,增强法治认同感,不断提高在校大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以高校教师、法学学生为抓手,将法律知识学习融入到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建立健全周期性的学习制度,保证法律知识学习在大学生学习中常态化进行;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法庭知识辩论赛、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小百科视频赛等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吸引在校大学生主动去学习法律知识;可以与当地政府展开合作,开展普法进村等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暑假“三下乡”等重要时间点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或法治宣传活动,让在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对法律知识的认同度,更加坚定法治信仰。为全面依法治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观念法治法律
维生素的新观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健康观念治疗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