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杰
(神华铁路装备公司包头车辆维修分公司)
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各个地区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经济流动性很强,货物往来十分频繁,所以对于货运系统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有更快的速度,还要求有更好的服务。铁路是我国货运的主要途径,其中铁路货车是铁路运输的核心,是铁路上载运货物的车辆的统称,一般有通用和专用两种。从世界上说,我国的铁路年货物发送量居第一位,达到30亿吨,涉及到煤炭、粮食、家畜、水泥等各种货物。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缓解运输紧张状况,保证货车运输安全,是铁路部门关心的重点。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铁路货车检修材料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探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铁路货车的技术水平也不断上升,行进速度越来越快,承载量越来越大,稳定性也越来越强。而与之对应的,是铁路货车需要的维修配件也越来越多,类型不断增加,需求量也不断增长[1]。对于维修配件来说,有一部分是消耗性的更换,简单来说就是铁路货车长期运行会导致部分部件的磨损,老化较快,为了保证运行的性能,就需要及时对这部分部件进行更换;还有部分是把出现故障的部件替换成新的部件。而这其中部件的价格,大小不一,可能几块钱,也可能成千上万,所以成本不好控制。
一般来说,进行铁路货车维修物资的供应,需要配合计划来开展,但过去管理人员是根据往年的供应经验进行准备,比较随意,盲目性大,在维修经费受限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消耗大、易损坏的配件供不应求,而一些消耗不多的配件过剩,部分配件库存较多,带来积压和浪费问题[2]。还有就是铁路货车的型号发生变化,为了做到预防性维修,需要贯彻均衡性维修的要求,保证关键部件的更换,其他部件则落实状态检修的方式,这也使得部分配件的需求量和型号没有规律,增加了制定供应计划的难度[3]。这些问题使得配件管理工作出现转型发展,相关管理人员根据过往的维修需求和供应情况,寻求规律,进行科学预算,制定供应规划,与合作单位开展物资供应工作,解决积压浪费和供不应求的问题,用有限的维修费用发挥最大的价值。
进行铁路货车的检修是保证铁路货车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保证铁路货运正常开展的措施之一。考虑预防性原则,相关单位需要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对铁路货车进行检修。一般来说,进行铁路货车检修包括检测和维修,检测是借助人力和仪器的辅助,判断铁路货车是否出现故障问题,以及具体的故障发生部位;维修时根据检测结果,安排技术人员,对铁路货车进行维修,解决存在的故障问题,保证铁路货车的稳定运行[1]。而在维修过程中,一般会用到很多工具和零部件,所以这部分物资的供应以及成本控制一直是铁路货车运行期间相关单位面临的难题。
铁路货车出现故障问题的原因较多,一般有自然原因和使用原因两种,其中自然原因是由于气候条件的改变,温湿度、光照等对铁路货车的部件产生影响。比如空气湿度过大,会导致铁路货车的部分部件潮湿,生锈,所以影响性能发挥。使用原因则是铁路货车长期运行,部件会出现磨损问题。铁路货车运行期间由于重量的变化或一些冲击作用,都可能带来部件的磨损问题,进而引发故障[3]。比如弹性旁承体裂损、交叉杆杆体弯曲等。另外,零部件不符合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或者品质比较低劣,或者型号不匹配,或者安装不仔细等,都可能引发铁路货车出现故障问题。而零部件出现问题的情况较多,比如在购买时采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零部件;进行零部件储存时没有按规定进行,因为气候因素导致零部件形状出现变化等等。
综合铁路货车出现的故障情况,汇总铁路货车和零部件的损伤,主要有变形、磨损、裂伤等,具体部件的位置不同,产生的损伤程度也不同[2]。其中铁路货车行进过程中的力量变化是导致部件出现劳损的主要因素,比如货物搬运等。因为铁路货车故障的原因很多,所以需要开展的检修工作也较多,需要消耗的维修物资也比较可观。因此为了控制检修材料成本,需要对各类故障原因进行汇总和分析,采取科学手段减少检修材料成本,提高铁路货车检修成本管理水平。
因为铁路货车长期运行之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故障问题,而且为了保证货车的运行性能,需要定期检修以保证铁路货车的各项参数保持最佳状态。所以铁路货车需要开展的检修工作量比较大,工作内容也比较复杂,涉及到的检修材料比较丰富,种类多,型号齐全。为了控制检修成本,首先要从检修材料的购买和储存方面入手[1]。铁路部门要按照相关部门的严格规定和行业标准,制定科学的采购规划,按照实际需求预算进行采购量的控制。铁路部门要根据总体规划预算需要采购的数量和采购方式,针对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质量、安全水平、售后服务水平、业绩、信誉、供应能力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同时考虑到单一供应商可能存在的供货不足的风险,在选择供应商数量时,还要注意保证供应商供货及时且充足;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检查,然后考虑投标采购,可以选择多种招标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在采购合同里明确写明物资的采购标准,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以保证采购物资的品质[1]。在这里,管理人员要根据铁路货车维修需求,制定覆盖面(质量、价格 、服务、安全等多方面)详细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体系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等定量方法确立评价权重体系,从而为供应商评价提供指导。评标小组借助评价体系考虑供应商的各项主客观条件,然后进行打分,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式计算最终得分,对供应商进行分类。以此实现对供应商的全面综合评价。
铁路部门要想控制检修材料成本,需要从材料采购方面做好准备[2]。首先要规范采购流程。物资管理部门在确定采购规划后,需要经历设计采购方案、选择检修材料、签订合同等一系列过程,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铁路部门要建立专门的采购部门,严格按照规定规范组织的建立,然后从采买、检验、交货到最后的一批成品通过检验为止,将其分为准备、实施和收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划分出各自的管控重点以及可能出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列出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管理,严格按照流程履行工作。另外,对于采购工作要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项目负责人需要重视对采购整个流程的监管,强调风险管控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流程的权威性,并且保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比如《招投标法》、《合同法》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标量化标准,安排专人监督评标工作的开展;针对采购流程制定科学的风险责任连带机制,发挥奖惩机制的作用,将之纳入到日常考核中去,避免工作人员出现违规操作。
铁路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在当前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规范成本的控制工作。对成本管理岗位进行优化设置,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政策,避免出现兼职情况,而且方便进行责任追究[1]。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对成本管理的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推动新制度的顺利实施。建立财务预算和业务收支预算的双重预算体系,在获得财务预算项目指标后,上报汇总,形成铁路部门自己的资金预算。单位还要打造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预算管控信息系统平台,这样可以实现对成本数据的实时监督。铁路部门要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科学的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物资的出入、需求规划、采购、库存、运输和调配等,进行精细化和追踪管理,保证物资的动态化和全方位管理[3]。这样可以提高招标采购效率,实时掌握物资的动态信息,方便制定采购规划,科学调配物资。
铁路部门需要创新管理模式,促使成本信息的实时共享,从上到下建立系统的控制成本的体系。单位需要组建专业的成本管理队伍,专门负责进行检修材料的成本管理,将单位成本的控制方法、理念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促使全员参与,实现控制成本的目标[1]。财务人员也要配合成本管理人员开展工作,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明确不同时期成本管理工作的侧重点,接受检修人员对于成本控制的建议,打造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另外单位还要关注检修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铁路部门是否可以顺利开展检修材料的成本管理工作。因此铁路部门需要经常组织检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针对铁路货车检修和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员工对此的了解和掌握,强化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检修能力,可以用更少的材料做好检修工作;同时提升管理人员对于成本控制的了解,增加对具体的成本管理方法的掌握;铁路部门还要关注引进高水平的人才,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更好的进行检修材料成本控制工作。
检修工作是保证铁路货车稳定运行的关键,而检修需要较多的材料的配合,这就引出检修材料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铁路部门需要对检修材料供应和故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科学的控制检修材料成本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