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文泽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以农业大国著称,农村经济是我们发家之本。在建国初期,我国一度采取以农业经济扶持工业发展的策略,主要采用政府以低廉的价格收购农副产品然后以市场价格销售于广大消费者,所得的利润用以支撑我国重工业的发展,这就导致许多年来农业经济的利润较其它行业相对微薄。但是近些年以来,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重心逐步的转变到农村经济这一块短板上来,以寻求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也逐渐的暴露出一些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经济结构布局不合理。我国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种植的多以五谷杂粮为主,而这些供应量远远的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导致市场的销售价格普遍偏低,而对于市场所需的一些水果产品、养殖产品的供养量明显不足,这样就形成了粮食类极易种植且不考虑气候影响之外存活率高,大家普遍种植以至于市场供大于求,而对比水果肉食等其他农副产品,它所花费时间精力相较粮食而言会更多,所涉及的种植群体相对较少,市场上供小于求,零售价格相对偏高。由于供需不平衡导致的矛盾错位,严重阻碍了农民的生产收益水平。(2)农村经济投资金融单一。目前广大农村地区,除了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国有的邮政储蓄银行推出的针对负债但具备一定偿还能力的中产阶级提供小额信贷的金融支持以外,再无其它种类的金融支持。单单从银行数量上看似乎满足了广大农村人口的需求,实则不然,主要体现在对小额信贷的人群有着严格的把控,广大农村人口众多,满足条件的仅仅占据相当少的一部分,这就将其他农村人口排斥在外,本质上不符合我们要求的广覆盖的目的。(3)农村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落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应用于长三角经济带地区,中西部地区对于高新技术上的研发缺乏资金和人才上的支持,这就更不用提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第一产业为经济命脉,但相比较于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人工上还是生产效率上,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都是远远落后的。这就导致了众多适龄劳动人口外出,留在农村地区的更多的是留守儿童以及空巢老人。我们不能指望这两类人群来发展我们的农村经济。同时,在农村地区很大部分基础配套设施十分不完善,这就导致处在当地的农村人口信息落后,接受新鲜事物也相对缓慢甚至排斥。另外,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都将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1)农村经济结构布局多样化。农村经济的产业布局应结合市场需求,顺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来推出适合消费需求的农副产品,处理好这些问题就必须处理好市场与消费者之间供需平衡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消费市场,打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贸易壁垒,充分发挥各地区之间的地理区位优势,科学合理地分配农产品的布局产业,利用物流等其它运输方式将各地的农副产品运往全国各个地区。(2)多种组合农村经济投资渠道。在明确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经济的主体的前提下,以一定数量的中小型商业银行贷款、民间互助组织等其他形式为补充。国家通过一定政策予以支持,将金融投资的覆盖面争取扩充于全体农村人口,让当地农民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现实需要办理符合自己需求的金融服务项目来促进自身家庭生活水平的改善从而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3)大力推广农村科学技术。创新是发展的第一要义,我们需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对农村经济体制的产业布局进行不断优化,不断地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至少要保证留守儿童的上课质量,保证他们与其他地区成员相比拥有受同等教育的权利,避免农村地区人口落入贫困陷阱中无法自拔。一旦科学技术产业的投放比例在农村地区形成相当规模的情况下,劳动适龄人口就会转变外出务工方式,这样对政府而言留住了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了GDP,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结构转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甚至第三产业的不断转变,由此来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家庭而言,照顾了老人和小孩,完善自己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任务同时兼顾了家庭。这对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的经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府的工作重心所在,如何弥补这一短板,确保我国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这段时间政府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现阶段政府可以对农村中多余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培训机制,增加他们的就业技能,由政府扶贫转变为自主就业机制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人口的思想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农村物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相同步,多种方式渠道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