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建勇
在过去,很难从财务报告的作用的不同角度鼓励会计准则趋同。然而,越来越多的国际共识是,财务报告应提供高质量、可比、一致和透明的财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里程碑。新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引组成。本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在经济决策阶段提供了有益的会计信息新思路,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首次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为完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相关参考。
第一,许多企业对企业会计准则认识不深,这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片面地认为新旧会计准则都是企业会计准则。除了原项目的修改外,没有其他变化。二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重视不够。因为很多企业对经济运行和企业管理的重视程度很低,以至于很多企业在制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很少涉及到如何有效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问题。三是,会计人员财务知识水平不高并且态度上不重视。四是,没有明确的制度和评价。目前,虽然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有效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制度来监督和管理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没有很好的准则,很多企业在盲目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也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盲目实施的后果,是不能反映企业会计准则的应有效果。
第一,我国对不遵守官方会计报表的行为处罚不力或无效;第二,公司可能自愿报告的信息超过要求;第三,一些国家允许公司脱离会计准则,如果这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从以上方面看,一个国家的会计实务水平可能高于或低于会计准则的要求。一国会计实务国际化是该国会计的真正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只是为会计实务国际化提供了一套基本标准。
第一,加大力度宣传企业会计准则,使国内企业对其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国家方面,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会计准则的时候更加严格、更加重视,以增加企业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让各企业看到国家和政府对其的重视程度,第二,企业相关负责人要主动深入了解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督促财务人员积极主动的学习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并且能够做到将会计准则的内涵与我国市场经济以及企业的发展相联系,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程度。
1.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随着会计基本工作内容的复杂化,会计工作的相对难度也将大大增加改进。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形势下形成的工作压力。因此,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有很大的影响。
2.对会计准则的要求使其具备科学性,权威性。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会计准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会计准则的设计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道德规范、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等基本环境相协调,否则将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实施。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会计实务的实施程度。
例如,新准则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修订和调整,但执行者必须充分理解和掌握新准则,这将增加会计准则的执行成本,当然,执行者理解不足也会降低执行效率。此外,还有一些条款对会计准则不易理解或不清楚。在不能准确理解和明确的问题上,标准的实施可想而知。
3.对企业管理层的要求。首先,企业管理层必须加强对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营造符合准则要求的会计工作良好氛围,不断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从可理解性和执行性两方面加大力度,提高会计准则执行效率。其次企业管理层要完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业务活动中的风险点设计相应的控制环节,及时的解决所有权、监督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与平衡,使会计准则更加有效的执行。
4.完善新会计准则制度。完善相关会计准则体系,提高新会计准则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全面有效地实施会计准则而言,我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各种舞弊行为都是被禁止的,我们不能依赖会计准则的执行。相关法律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全面治理和整顿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保持会计准则的灵活性,防止会计政策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