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铿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倍受人们关注,同时也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竣的压力。为了保障建筑行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应在工程建设时合理预测与分析投入资金,并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成本投入进行预算与控制,以此打造出高品质且低成本的建筑工程,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为企业的健康与持久发展奠定基础。
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财务支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相关部门未对原材料价格、市场需求等工程造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考量,进而导致工程预算与实际情况不一致问题的出现。
建筑工程企业所聘用的预算人员自身能力与素质与岗位职责不匹配,所做出的预算不准确也是超预算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在工程预算过程中,部分预算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足,对于工程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全面,未能将工程预算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且有效的收集,导致工程预算时未立足于整体工程的角度而进行,致使所得出的预算数据严重偏离实际情况,进而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
(1)设计方面的问题。
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及设计单位未进行施工现场的详细考察,仅凭主观意识进行工程设计,致使设计工作难以有序推进,常会在施工中进行设计图的修改,或存在二次施工现象,这会打乱原有的施工规划,同时也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2)施工控制方面的问题。
通常工程建设都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所应用的技术复杂程度高,因此应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如果管理力度不足将会导致工程超预算情况的出现。
市场波动是工程造价预算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市场上的材料价值并不稳定,一旦价格变化较大,工程造价预算也会随之而出现变化。在建筑工程当中,各个施工环节都需使用施工材料,并且涉及种类较多,需应用的数量庞大,因此必须合理进行施工材料的控制,尽可能减少市场波动对其产生的影响。此外,还要对人力资源及其他物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有效提高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1)预算工作人员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能力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基于此,建筑企业应对预算人员的素质能力进行提升,提高其相关法律知识,同时还应对施工规范进行培训,确保所有预算人员都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细节有详细的了解。
(2)预算人员应了解市场,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制定,同时还要对市场价格的变化与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合理进行设备及原材料的采购。企业应定期开展针对预算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预算人员的工程造价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提升自身的能力而确保工程造价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预算工作人员应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对市场环境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进而为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3)预算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做好预算工程,加强对施工图纸的认知度,了解具体的工程量,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图纸的要求合理开展预算前的考察工作。
(4)严格开展工程造价审批工作,尽可能消除工程预算中的不利影响因素,对工程造价审批环节进行合理控制,以免出现工程超量或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的出现。
科学开展预算工作可为工程造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应合理解决超预算问题。首先,预算人员应抵达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确保所收集的设计图纸具有较高的完整性,对施工方案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具体的行业收费标准,进而合进行预算编制的制定。同时,预算人员要准确测算与研究设计图纸,以图纸要求为依据、采用定额单价的方式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此外,预算人员还要对建筑材料的价格详细了解,进而科学预测工程造价成本并对成本进行实时与动态化的控制。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变更引发的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进行有效管控。在日常的工程建设中要以招投标阶段报价为基础,完整剖析项目工程的诸多要素,主动掌握对建筑工程设计变更影响的各种要素,结合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正措施,避免发生类似的施工问题。若遇到施工变更的情况,应将经济与技术结合起来,并分析变更设计的必要性,保证能有效管控工程造价。
在建筑工程造价编制时要科学做好市场预测工作。就建筑工程来分析,预测了建筑材料、市场以及设备等方面的因素之后要合理估算建筑工程造价。以考察建筑材料为例,造价人员要针对当前影响市场的因素做好建筑材料的预算工作,同时要深入分析建筑材料价格变化与弹性等因素,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做好工程预算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起到避免各种工程造价的影响,尽量避免工程造价存在超预算的问题。
超预算属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问题,造价管理中预算控制属于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要意识到其中的积极作用。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更加复杂,因此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如此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