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龙
南安市自然资源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瞩目的成就,大小城市迅猛发展,基本解决了民众在城市中工作、生活、休闲的空间需求。在追求高速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特色城市景观风貌塑造一直被忽视或是当成锦上添花之举,一旦城市成型之后,景观风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才发现缺乏景观特色的城市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笔者在南安城区生活多年,并且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工作,也一直在思考城区的城市景观问题,对如何营造一座富有特色景观风貌的小城市提出如下看法。
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厦漳泉都市区的中心节点,受益于厦泉之间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南安市域面积2035.2km2,大致呈竖放的长方形,依据《南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市域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发展板块,中心城区位于市域中部板块,主要由溪美街道、美林街道、柳城街道和省新镇、霞美镇、丰州镇组成,规划面积264km2。中心城区之内,以溪美、美林和柳城三个街道为主的主城区户籍人口27.2万人(2019年南安统计年鉴),外来人口有限,规模属于典型的小城市,其空间相对独立,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配套服务设施趋于完善,景观风貌逐步显现,故将主城区作为本次范围加以研究。
南安主城区面积183.2km2(其中建成区46.5km2),四周环山,周边主要有凤凰山,观音山、南山、北山等数座山体,晋江主要支流西溪东西向穿城而过,城市建设沿西溪两侧呈狭长状铺开并通过架设桥梁联系两岸往来。
作为南安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主城区山水交融空间特色明显,区位交通便利,为宜居宜业提供良好的本底环境。近年来,南安市西溪滨溪公园、柳湖公园、南山公园、兰溪公园的建设以及市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图书馆、科技馆、万人体育馆的谋划实施,一定程度上提升和丰富了城市景观。然而整体的城市规划建设却仍然没有充分发挥山水本底特色,城市辨识度仍相对较低,片区风貌统筹不足,文化气味淡薄,城市建设缺乏特色和层次变化,建筑搭配杂乱无章,在高度、颜色、天际线等方面控制尤显不足。良好的山水空间明显受到生硬切割,沿溪、沿山以及主要公共建筑多被房地产的高层楼房包围,因沿楼房的遮挡,漫步在西溪公园很难看到不远处的南山或北山。总体而言主城区景观风貌仍有待改进和提升。
造成多数小城市景观风貌不协调,城市辨识度低是有多个原因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对于如何营建富有特色的小城市景观风貌尚未有完善和成熟的定论,所以多数的中小城市仍旧以大城市发展为导向,不断跟风、模仿大城市的建设发展模式。一方面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人口集聚、城市扩张,加大强度开发,大力兴建高楼大厦。另一方面舍弃了地方特色与文化,导致城市在文脉延续上出现断层。由于忽视小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活度等方面与大城市的巨大差距及发展情况的不同,片面复制大城市模式,结果使得小城市失去自身小巧精致的优势和地方文化特色展示机会,最后多数城市呈现千城一面的状况。
城市通过产业带来的财政收入还是有限的,多数的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维持城市运转的主要途径还是依靠土地财政收入,为了快速有效地增加财政收入,最简便的办法就尽量尽快推行经营性用地(主要是房地产和商业)出让。于是在城市规划布局上,沿溪流、湖泊、山体、主干道、公园、公共建筑的周边容易被规划为居住和商业用地,这部分用地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或是区位交通条件,收益高,见效快,并且这些地块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较大的开发强度,设置较高的容积率、建筑高度等技术指标以提高土地出让价值。这样一来,城市的山水空间容易被高强度开发隔断,沿溪流、湖泊、山体、主干道、公园、公共建筑等重要的城市景观空间被高楼关闭起来,而类型单一、造型乏味、开发强度大的房地产项目就成了一个城市的主要景观界面。这就造成经营性用地占据了城市的主要位置,能带来良好城市界面的公共建筑如学校、场馆、医院等却跑到高楼的后面。
每个城市都有制定相应的城市建设计划,描绘美好的城市蓝图,但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现在的城市扩张急速,原有的谋划难以适应扩张需求,一些项目尚未来得及研究其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就已经催促尽快实施,因此,给城市在资源利用或是城市景观留下了遗憾。再者,因重大项目引进或是碰上征迁工作推动不了,容易更改城市计划并对片区进行重新定位和整合,如市区美的集团、武夷集团的入驻而引起城市局部重新布局,又如老城柳湖片区改造征迁艰难,导致片区更新缓慢。还有,城市领导更换或是领导转向新的城市发展思路,造成有些既定项目难以顺利完成。
城市计划的变更和中断使得城市营建及城市设计对未来变化难以掌握预期效果,处理不当,不连续的城市建设极容易破坏城市的整体协调性,引起城市空间成碎片化和拼贴化。
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是对具体项目实施与城市景观进行协调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建筑与城市景观控制的一道重要防线。目前工程方案设计审查主要分为两方面。
4.4.1 工程方案设计技术指标审查
依据项目土地合同、规划设计条件以及《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版)》、国家、省、市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对工程方案设计进行技术指标审查,重点审查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退让、建筑间距以及项目服务配套等技术指标。项目需要执行的技术指标是清晰的,而这些技术指标的执行实施并不一定能给城市带来很好的城市景观效果。如所有房地产项目执行建筑朝向、建筑退让,建筑间距等要求后,基本都成矩阵式布置,方方正正的建筑空间生硬缺乏趣味,且建筑高度大多控制在100m,整齐划一的100m 的建筑高度不仅破坏了城市天际轮廓线,也割裂了城市山水空间。
4.4.2 城市空间控制和建筑设计的景观审查
对项目设计与城市景观进行优化提升,主要对城市空间形态、建筑立面设计、建筑造型、材质、颜色等进行把控。因当前的城市设计和文化景观研究尚不完备,并无可操作的执行标准,这方面的审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项目建筑与城市景观的把控很难通过审查达到应有的城市景观效果。尤其是地段较好地经营性项目,开发强度比较大,地块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建设单位不可能损失容积率降低建筑高度以达到丰富的城市景观层次的要求,所以能把控的景观空间非常有限。
南安市主城区户籍人口27.2万人,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属于Ⅰ型小城市,从南安主城区自身条件看,未来比较长的时期难以成为中等规模以上城市,主要是因为主城区作为南安市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和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目前尚未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群和完善的产业链,对周边人口集聚带动能力有限。再者,从区域发展格局看,主城区周边有多个发展中心,东部为泉州市区,西部为安溪县,主城区无法起到影响作用。即便是南安市域内的南部片区和北部片区影响也有限,因为南部(官桥镇、水头镇、石井镇)为南安市的经济发展中心,区位邻近厦门,本身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南安北部有13个乡镇,虽然经济发展落后,但也有洪濑、梅山、诗山、罗东多个特色重点城镇起到发展带动作用,且北部片区距主城区距离远,很难受到影响辐射。从而限定了主城区在区域多发展中心的格局中集聚做强做大的可能,因此,如何营建特色的小城市,避免盲目跟从和模仿大城市建设发展,才是主城区的一个长期策略目标。
繁多的高层建筑不一定就能代表一座城市的品质,紧张忙碌也不完全就是城市标配的生活。没有太多的高层建筑,别致的城市建筑,宽敞开放的休闲空间,宽裕的服务配套设施,宽松的城市道路和停车,便捷的步行等才是一座城市应该有的样子。这个样子小城市比较容易拥有,尤其是像南安这样的小城市,区位紧邻厦门泉州,经济发展有一定活度,城市山水空间富有特色,人口规模不大,人均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工作生活节奏相对缓慢,很适合建设一座富有景观特色的小城市,而要实现景观特色的小城市,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应优化城市景观总体布局,控制住主要水体和山体景观界面以及城市山水之间视线通廊,确保公共设施在公共空间的重要位置。虽然当前的城区风貌有点积重难返,若是有可能重新进行城市布局优化,理想的状态是沿水体、山体和城市主干道第一排空间布置公共建筑,第二排或第三排才开始安排经营性项目。以西溪景观控制为例,整个主城区沿宽阔的西溪狭长布局,西溪作为城市的主要滨水景观决定着城市的景观品质,两侧依水而建的西溪公园早已投入使用。西溪北岸的江北大道又是城市重要的过境性交通干道,若在该侧布置富有魅力的博物馆、规划馆、图书馆等公共建筑或是办公建筑。第一是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滨水景观品质,丰富城市景观层次,提高城市辨识度,也是城市在文化展示和城市形象的有力宣传。第二是多种公共空间的毗邻融合有利于扩大城市开放空间,为市民生活休闲提供宽松场所。第三是用地规划组合得当并不会影响土地财政实施,公共建筑的高度不会太高(一般在24m左右),公共建筑的建设不但不会影响第二排、第三排经营性项目开发,还有助于提高其土地价值。其次,需对山水空间进行梳理,划定山水空间视线通廊,控制建筑高度,并在视线通廊之外合适的地方划定高层建筑建设区满足城市强度开发建设。再次,应确保以上措施能够在城市计划中连续有效执行,并注重协调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景观关系。
一座城市的底蕴需要文化在时间上的积淀,城市的建筑也需要在时间中慢慢凝固,富有历史质感和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是多数新兴城市不能一蹴而就的。南安市有浓烈的闽南文化,蔡氏古民居、中宪第、林路厝、五里桥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经久不衰,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建筑瑰宝,为城市景观风貌建设提供很好的文化资源。但是就市主城区而言,历史时间不算太长,范围内缺乏历史风貌片区和历史建筑,且城市建设和更新过程中,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的传承和延续不足,对文化资源挖掘不深,这将直接影响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所以,城市营建不能仅停留解决城市空间上的横向布局问题,还应考虑在时间上有纵深的历史积淀问题,使城市与建筑能随时间的流逝焕发新的光彩。笔者认为城市应在总体布局中划定文化景观风貌片区,通过对闽南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提炼总结,并在城市设计和建筑景观中对具体项目实施提出布局、风格和细节控制要求,有助于城市景观风貌形成。
良好的城市景观塑造除了合理地景观定位、优良的城市景观布局、富有特色的景观风貌研究和周详的城市设计外,还要有技术手段和制度保障确保具体项目符合景观建设要求。首先是依据城市景观布局和城市山水视线通廊控制要求,合理设定项目的技术指标,并对技术指标可行性论证。包括论证适宜的开发强度,如容积率的高低、建筑高度的控制、城市空间退让等。其次是依据城市景观风貌研究和城市设计对项目空间格局、建筑风格、造型、颜色把关,通过工程技术审查,符合有关要求后才能做出项目方案批复。最后,要在施工阶段跟进项目建设按照批复的方案设计保质保量实施完成。
同时,需要加强各界城市景观风貌建设参与。需要懂城市、爱城市的人多多参与,包括城市管理工作者、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人员及各界人员等用心负责,共同完善好城市景观每一个环节。
如何提升城市景观建设水平,尤其是对中小城市特色景观风貌塑造是当前城市的一项迫切需求。作为一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仅根据笔者的经验提出观点看法,希望对完善城市景观风貌塑造研究有所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