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青岛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为例

2020-02-28 16:57马德兴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树形轨道交通景观

马德兴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极大便利了居民的出行,但同时由于其大体量、连续封闭的空间形态,不可避免对沿线环境产生噪声、遮阳等不利影响。然而,因其线形特点,高架轨道能形成景观廊道,具有巨大的景观价值和开发潜力,能为所处的城市增添亮丽的景色[1]。本文主要以青岛市高架轨道交通11 号线为例,总结分析项目成果,梳理其特点及创新点,以期为相关项目研究提供借鉴。

2 项目概况

青岛市轨道交通11号线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和即墨区境内,线路起点为崂山区苗岭路和深圳路交口处,沿苗岭路、滨海公路、大田路、皋虞河向北,终点为鳌山湾,全长58.35km。景观规划设计范围崂山区段为辽阳东路至区界,长约20km,总面积约36 万平方米,其中市政段约9.5km,面积约20 万平方米,农林段约10.5km,面积约16万平方米。即墨蓝色硅谷段范围为区界至鳌山湾站,全长约28km,绿化带宽度11m,总面积约30.8 万平方米。

3 规划设计理念

生态和谐的魅力路线,青岛速度的活力典范。本设计将轨道交通沿线打造为兼具交通衔接、外围疏散、生态共融的城市风景线,坚持生态、绿色、简约、共融的设计理念,结合山、海、林、田、城,密切串联高端金融、科研教育、会议展览、休闲度假、生态宜居、特色农业等多种业态布局,将其打造为风景靓丽、景观突出、空间开放、文化传承、体验多样的景观轴线。

4 项目特点

本项目设计线路长,沿线串联石老人海水浴场、白果树森林公园、北九水风景区、鹤山风景区、温泉度假区等多个景点,同时连接崂山国际金融区、海信产业园、蓝色硅谷核心区、会展中心、博览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金融、教育、科研区域。根据周边环境划分景观段落,按照乐活城区段、文化教育段、生态景区段和魅力田园段四个段落进行规划分区,整体构成了“四段一廊”的景观规划结构。

5 具体设计

5.1 乐活城区段

主要为苗岭路-青岛科技大学段,主要穿越崂山区金家岭金融新区,沿线以商务办公、会展为主。本段整体以规整、简洁序列为主,重点突出商务氛围,同时在路口节点区域增加特色景观雕塑。植物选择主要有银杏、美国红枫、杂交鹅掌楸、楸树、黄山栾、榉树等高耸直立、威严挺拔的苗木。植物配置模式采用乔木+地被方式,充分体现出通透、大气的效果。

5.2 文化教育段

主要为青岛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段,沿线以两所大学及枯桃花卉中心为主,设计着重突出花卉文化及教育文化,将文化融合到各种景观元素中,花主题的特色坐凳、特色城市小品与特色铺装相呼应,为周边市民提供休闲活动与文化传达的场所。植物选用以突出青岛特色为主,选用青岛市树市花雪松、耐冬、月季及朴树、榉树、金桂等特色树种,以自然组团式种植,充分打造出自然有趣的景观节点。

5.3 生态景区段

主要为北宅-浦里段,此段穿过著名的崂山风景区,沿线可充分观赏到崂山的自然风光,春花烂漫的樱桃、杏树,夏季浓荫如盖的刺槐、法桐,秋叶绚丽的黄栌、元宝枫,冬季傲然挺立的黑松、雪松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引导设计采用近自然式的群落种植方式,选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乡土树种,以自然混交式种植,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

5.4 魅力田园段

主要为泊里-鳌山湾段,此段穿越即墨区的温泉度假区,周边以农林用地为主,极具田园风光,同时可远眺海湾,将田野风光一览无余。为与周边环境协调,此段植物主要选择紫花地丁、欧石竹、连翘、榆叶梅、红瑞木、棣棠、紫穗槐等,以连续片植为主,打造大尺度的田园景观。

5.5 山体修复段

沿线轨道交通共三次穿越山体,出入山体对其周边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满足生态恢复、绿色和谐的理念,对山体周边植被进行调查研究,后期修复主要选择黑松、紫穗槐、刺槐、臭椿等小规格苗木,以自然式种植,打造出生态自然的景观。

全线特色植物如下:(1)乔木类:雪松(Cedrusdeodara),松科雪松属,终年常绿,树形美观;黑松(Pinusthunbergii),松科松属,终年常绿,造型奇特;美国红枫(Acer rubrum),无患子科槭属,秋叶绚丽,高大通直;元宝枫(Acer truncatum),无患子科槭属,秋叶绚丽,树形优美;银杏(Ginkgo biloba),银杏科银杏属,秋季观叶,高大挺拔;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tulipifera),木兰科鹅掌楸属,秋叶金黄,树形端正;朴树(Celtis sinensis),大麻科朴属,秋季观叶,树形美观;黄山栾(Koelreuteria bipinnata‘integrifoliola’),无患子科栾属,秋季观叶,高大挺拔;榉树(Zelkova serrata),榆科榉属,秋季观叶,高大挺拔;楸树(Catalpa bungei),紫葳科梓属,夏花优雅,树干通直;刺槐(Platanus ac-erifolia),豆科刺槐属,春末观花,树形美观;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悬铃木科悬铃木属,叶大荫浓,雄伟端庄。(2)小乔木类:山杏(Armeniaca sibirica),蔷薇科杏属春花淡雅,树形优美;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蔷薇科樱属,春花烂漫,树形优美;月季(Rosa chinensis),蔷薇科蔷薇属花开不断,优雅端庄;金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thunbergii),木犀科木犀属,秋花香浓,树形端庄;黄栌(Cotinus coggygria),漆树科黄栌属,秋叶艳丽,树形优美;耐冬(Camellia japonica),山茶科山茶属,花开隆冬,树形优美;(3)灌木类: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蔷薇科桃属,春花靓丽,形态自然;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木犀科连翘属,春花靓丽,形态自然;红瑞木(Cornus alba),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夏花冬枝,形态优美;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豆科紫穗槐属,根深蒂固,挺拔直立;(4)花卉类: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堇菜科堇菜属,春花高雅,自然野趣。

6 项目创新点

6.1 服务城市发展战略,塑造城市名片

轨道交通的高效节能、低碳环保和形象美观的特征通常是其被列入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因素,与当下大力提倡的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目标十分契合。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对沿线景观及设施进行统筹设计,借此进一步展现城市特征、塑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形象。

6.2 流动的风景,复合的生态廊道

蜿蜒流动的轨道交通跨越一个个景区,以多样的生态绿地为背景,与主要生态廊道相交,将轨道融入生态架构之中,打造出一条贯穿生态片区的复合型生态廊道。

6.3 多元文化,多样魅力

通过梳理崂山的花卉文化、海洋文化、高校的教育文化、高科技的产业文化,提取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花瓣广场、人文小品、贝壳雕塑、科技元素的铺装纹理等全面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6.4 错落起伏的空间,营造丰富变化的动态视觉观感

通过对轨道交通的动态体验来感知边界的丰富变化,强调边界中人工界面与自然界面的自然转换。凹凸不平的边界不仅表现在天际线的高度变化上,也表现在视线与林缘线的进深感上。全线依山傍水,串联“山”、“海”、“林”、“田”、“城”,形成旷奥有致的空间开合。

6.5 塑造大尺度景观,营造速度体验

本轨道交通沿线是崂山风景区、即墨蓝色硅谷核心区的第一视窗,是片区城市整体形象的展示,是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概括。通过段落式的绿化,大尺度大节奏的设计及序列的景观设计,使各路段丰富统一。运用大体量的造景元素、色彩丰富的植物配置等造景手法,使沿线景观极具视觉冲击力与吸引力。

6.6 打造四季景观,感受山野风情

植物设计充分结合崂山风景区植物群落特点,以植物季相色彩为主题重点打造自然景观。沿线山林段,运用色叶树种,营造红叶相映,层林尽染的山林景观;在乡野路段,运用乡土树种,近借周边农庄,打造日落归乡的乡村景色;在田园路段,打开视线,透出农田,以观赏田野景色为主,打造芳草夹道的大美田园。

6.7 优化车行与慢行体验,动静结合增加野趣

在沿线路侧绿带设置游步道及自行车道,给观赏者提供可以放慢步伐或改变步伐的环境条件,结合周边环境设置可供游人休闲、游憩的节点空间,营造出动静结合的空间序列,增加出行乐趣。

6.8 力推“P+R”模式,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

站点周边区域设置公共停车场,满足停车、换乘的需求;同时根据不同站点特点,设置各具特色的节点广场,配套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自行车停靠点、交通指示牌、景观照明、休闲座椅、垃圾桶等设施,打造既有景观效果,又极具人性化的场所。

6.9 实现绿地海绵系统、轨道高架桥排水系统完美结合

在高架桥柱落水管处增设集水井,结合集水井位置相应设置线型排水沟,同时在汇水区域较大处设置雨水花园,以减缓雨水排放速度,满足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实现桥上、桥下雨水合理有组织排放。

6.10 多种植物配置模式的完美呈现

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桥下净空2m~30m不等,充分结合周边环境,灵活运用乔灌草复层模式、乔木片林模式、灌木地被组合模式、野花组合模式等,完美呈现出多姿多彩、灵动自然的植物景观。

6.11 增绿补绿,山体植被修复

轨道交通沿线穿越3 处山体,形成6 处需恢复的山体断面,通过对隧道出入口段山体地貌及坡面分析,采用生态喷播及藤本混播方式,将6处山体断面进行生态修复,修复后与原植被紧密结合、相互交融,形成自然的风景。

7 结语

高架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内新型交通设施,其沿线景观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沿线防护绿带的建设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屏障,起到改善环境质量、消除粉尘废气、阻隔噪声等防护作用,缓解轨道交通高架区间段给城市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对公共交通沿线进行绿地恢复,融入丰富精神内涵和特色理念的环境设计,使其成为城市中的活力系统,同时有效保持了生态的连续性,完善区域生态系统,对于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建设规模和标准、实现城市绿肺功能起到积极作用。[2]

猜你喜欢
树形轨道交通景观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综合配套技术
景观别墅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火山塑造景观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猕猴桃树形培养和修剪技术
休眠季榆叶梅自然开心树形的整形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