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2020-02-28 15:45
建筑与预算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工程造价阶段

陈 雁

(安康市建筑工程招标与建筑节能技术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过去,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将工程造价控制重心放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针对人工、材料、进度等要素,精算账、算细账,而忽略了工程施工前期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超预算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要想有效遏止超预算情况的发生,必须从施工前期的决策阶段就采取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精准识别影响工程造价的各项要素,对项目资金进行科学管控。

1 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1.1 可行性分析,风险性评估

在投资决策阶段,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投资收益等指标,对影响投资回报率的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不可抗力等风险因素制订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并将投资估算纳入到可行性分析报告当中,避免风险与收益失衡的情况发生。如果缺少事前风险防范意识,盲目投资,就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1.2 参照估算成功案例,规避项目高估风险

投资估算是后期项目概算、预算与决算的重要参考数据,因此,建设单位在投资决策阶段应积极借鉴以往成功的项目估算案例,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全方位精准预判,查找出估算价格的漏洞,以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工程造价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但是,如果在投资阶段,估算价格过高,工程项目的价格调控空间较大,就极易给建设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为了规避项目施工前期的高估风险,应遵循“科学、全面、真实、合理”的估算原则,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点[1]。

2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2.1 注重设计质量,编制设计概算

据调查统计表明,工程项目的设计费用支出比例占据工程全寿命周期的1%左右,而项目设计质量却直接决定了工程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指标,如果设计质量有缺陷,将给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设计初始阶段,必须合理编制设计概算,设计人员在设计施工图时,应严格执行设计概算指标,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对出现的人为失误采取“零容忍”态度,根据奖惩机制对设计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以防止概算超估算的情况发生。

2.2 优化设计方案,关注造价动态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执行对象是设计人员,因此,在设计前期,设计人员应熟悉概算指标,对每一个设计环节的成本支出明细,做到心中有数,将工程造价控制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阶段[2]。此外,建设单位为了节省设计成本,保证设计质量,应采取设计招标的形式,事先制订设计限额方案,然后全面分析与综合评判设计单位的资质与执业能力,在诸多设计方案中采取竞选的方式,以提升项目设计质量。对于中标的设计单位而言,必须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对建设单位负责,对施工单位负责,关注影响设计造价的动态因素,保证设计方案最优化、设计成本最优化、设计质量最优化。

3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3.1 合理编制标底,确保工程质量

标底的合理性事关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建设单位投资成本的多少,它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造价管理人员在编制招标标底时,既要根据现行的行业规范以及定额标准,也要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图、工程进度以及可能造成工程造价成本升高的因素,将标底控制在工程概算与预算范围内,以减少建设单位的投资成本。

3.2 衡量综合指标,防止低价竞标

近年来,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市场时常出现恶意低价竞标的情况,部分工程施工单位为承揽更多的工程项目,压低投标报价,当获得工程项目的施工权以后,通过降低施工质量标准,采用劣质施工材料的方式,来节省费用支出,以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导致施工质量问题频出,施工安全隐患重重,工程项目竣工后的维修费用不断攀升,直接影响了建设单位的良好对外形象。因此,建设单位在评标过程中,应严格审查承包单位的施工资质与施工能力,对不具备施工条件的承包商,必须予以剔除,防止一些恶意竞标情况的出现[3]。

4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4.1 加大施工管理力度,杜绝施工材料浪费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成本支出项目最多、成本控制因素最为繁琐的环节,因此,作为建设工程业主身份的建设单位而言,应进一步加大施工现场管理力度,针对施工材料管理,应严把质量关,从施工材料的采购源头抓起,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建设单位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并将材料供应商输入合格供应商的数据库,通过对供应商的材料供应能力、企业资质等硬性条件进行全面细致审查,最后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信誉好、质量有保障、价格合理的供应商,以保证施工材料质量满足标准要求。同时,在材料采购与使用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杜绝施工材料单价不合理以及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4.2 合理调配资源,树立节约意识

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点在于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如果每一个施工环节配备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严重超标,就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工程造价也会大幅提升。因此,在施工阶段,首先根据工程项目规模、施工工序难度、当前工程建设市场人力资源成本现状等要素,制订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计划,在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的前提下,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成本[4]。此外,现场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与节约意识,不铺张、不浪费、不谋私利,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用在每一个关键施工工序上面,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3 有效控制进度,防止造价失控

进度控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施工工期延迟,将会增加成本支出,给建设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全方位监督、立体化管控的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同时,指派专人对建设工程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进行现场指导调控,结合施工机械性能、施工材料供应能力、人力资源调配、自然气候影响等因素,制订施工进度计划,防止工程造价失控[5]。

4.4 减少施工返修频次,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建设工程项目返修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指标,基于此,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把施工质量关,始终遵循“质量至尚”的施工原则,工程技术人员应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反复强调施工质量的重要性,避免返工现象的发生。现场质量监督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并做好记录,在检查中如果发现质量缺陷或者质量问题,必须及时督促施工人员进行整改,避免问题堆积,而发生质量事故。

5 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是确定最终工程造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尤其对建设单位来说,工程款的审计结算能够反映建设工程全过程的成本支出情况,因此,在这一阶段,施工单位应据实编制工程竣工结算报告。据调查统计表明,经过严格审查的工程竣工结算报告的工程款与预算价款之间的比例偏差达到10%以上,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协同施工单位对工程竣工结算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严格审查工程量清单以及计费情况,将结算工作做扎实、做精细[6]。

6 结语

工程造价控制是实现提效增收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一条捷径,尤其对施工业主方而言,在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的同时,通过成本节约、精细管理等有效策略减少工程造价风险,完成建设工程的质量指标、经济指标、安全指标,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优质工程。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工程造价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工程造价之旅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