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曼
(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促进妇女解放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刻体现和实践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新时代妇女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价值旨归、实践路径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呈现出丰富而深邃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人学意蕴,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促进妇女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是现实中的人,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成的个体、群体和社会的有机统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01现实的人往往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抽象的存在,而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习近平妇女发展思想始终贯彻了这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根本立场,以兼具历史与时代的理论眼界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首先,妇女作为自然存在而具有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现实的特殊性。“人类产生于大自然,来源于动物界的客观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的本能,即具有自然属性。”[2]14作为人类“半边天”的妇女与男性群体相比较,既具有基于自然本能的生理方面的劣势,又有着在维系家庭稳定、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等方面的优势。随着妇女解放与发展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妇女在家庭治理、家风培育、家庭保障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日益彰显。从马克思关于两种生产理论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妇女不仅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人口发展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视域下,其自然属性和本能也使得妇女在人类自身的生产、生命的繁衍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其次,妇女作为社会存在而具有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由此,习近平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和政党建设的高度充分肯定了新时代妇女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充分发挥我国妇女的伟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3]的号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妇女既是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不断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彰显着建功立业的巾帼力量,也是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执政根基的强大“保鲜剂”“稳定剂”,“关系到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力量,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3]。因此,不断推进妇女事业发展进步,着力凝聚妇女力量,全面发挥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新的生产力和社会分工不断涌现的时代格局中的作用,对于引领社会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妇女作为历史存在而具有的历史属性决定了其责任与担当。新中国发展70年的历史与现实表明,一代又一代妇女争取平等,勇挑重担,不断实现着自身价值。在革命战争年代,“妇女是决定革命胜利的一个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是“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这是因为,“今天,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面向的目标更加远大,更需要我国广大妇女贡献智慧和力量”[3]。诚然,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为妇女带来广阔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与压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沟通对妇女发展和自身价值实现提出了更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妇女想要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就必须严格要求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同时,作为“历史性存在”的新时代妇女,更应该时刻将国家、社会和人民放在心中,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己任,不断明确主体地位,增强自身本领,涵养道德情操,准确定位时代角色,明确历史重任,勇担历史使命,在具体行动中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点,是连接主客体的重要环节,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既是实践的存在物,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又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习近平妇女发展思想立足于妇女的实践存在,将实践作为促进妇女发展的实现路径,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妇女发展的现实基础,并寄望广大妇女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正确的价值选择,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建功立业。
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妇女发展的现实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1]190人的实践活动是确证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对象性的现实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现实基础,是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因素。对妇女而言也是如此,妇女独特的本质特性只有通过现实社会实践才能充分显现和确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和新成效。当前,我国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这为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一方面需要“继续着力做好妇女教育培训、劳动保护、社会福利、卫生保健、扶贫减贫及法律援助等工作,积极改善妇女发展环境”[4]。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广大妇女就业创业,为妇女实践发展创造一个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和广阔舞台,从而保障和促进新时代妇女领悟实践真谛,感悟实践力量,塑造健全人格,不断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综合能力。
其次,妇女主观能动的实践活动是助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物质载体。“人不仅通过实践创造自然界,而且通过实践创造人本身和人类社会。”[5]101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人正是在实践中与动物区别开来,通过实践活动使得自己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人类实践活动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从全力推动人的创造性实践出发,习近平立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广阔视野,强调“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从生产实践、道德实践及精神实践全面肯定妇女的主体性地位。正由于此,一方面,习近平对调动妇女主观能动性满怀信心,看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妇女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来”,并且“在参与和实践过程中,广大妇女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对充分发挥妇女主观能动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广大妇女要立足实际,投身实践,挖掘自身丰富潜力。为此,广大妇女要解放思想,冲破长期以来的传统禁锢和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思维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中不断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开发自身潜能,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妇女运动伟大实践中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贡献中国妇女的智慧和力量。就当前来说,广大妇女尤其是医护人员抛家舍业,不畏艰险,积极投身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不正是新时代妇女实践的生动诠释吗?
再次,妇女的个人价值选择是影响妇女实践参与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人生价值是人的生存、发展、创造等实践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我需要的积极作用。”[2]99妇女人生价值既体现在个体通过劳动实践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又体现在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自我的肯定。一方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互为前提,互相促进。个人只有将自身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在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人生价值的实现对个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正确的价值选择是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不同的价值选择构成不同的人生图景。
新时代妇女如何选择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是合理定位,知其短长,脚踏实地,不断发掘自身潜能,选择擅长的行业绽放绚丽色彩。二是在实现人生价值选择中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自觉。人生价值的实现总会受到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因此要努力创新,敢于尝试,始终保有一颗勇于挑战的信心与热心。三是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投身新时代伟大实践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价值追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旨归。人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孤立的人,是社会的“每一个人”而不是“某个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全体成员普遍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294。就社会整体而言,没有妇女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就毫无意义。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发展妇女事业、促进妇女发展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对做好新时代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提出了高标准和新要求。
一要以“平等”促“发展”。坚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切实保障妇女发展权益,更好地解决新的历史阶段妇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连续两次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入报告中,强烈表达了实现性别平等、性别公正等社会理想的政治意志。贯彻落实基本国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和妇女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强化法治意识,保证男女平等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平台,积极为妇女全面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要以“发展”促“发展”。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有效的社会形式,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或离不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7]305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个人,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习近平特别重视妇女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强调要积极发挥广大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8]广大妇女要自觉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将“妇女梦”与“中国梦”统一起来,不断在贡献自身智慧力量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惟其如此,才能够使社会在广大妇女不断建功立业的进程中推向前进,妇女在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日益丰富的背景下得到发展进步,最终实现社会发展和妇女发展价值与意义的统一,彰显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
三要以“共享”促“发展”。保证妇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妇女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一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共享发展,这种共享发展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2015年,习近平在参加全球妇女峰会讲话中就曾明确指出要“确保妇女平等分享发展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有待进一步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也使得妇女发展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协调、不充分的特征,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妇女在发展水平、发展广度与深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积极倡导妇女的共享发展就是要尽量兼顾到妇女全体的全面协调发展,使“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马克思曾说,世界历史是一部交往的历史。面对新的时代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不仅是中华民族致力于追求“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责任担当的展现,而且是关切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世界人民之间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体现,而在这一过程中,认为妇女发展不仅是中国妇女的自身发展,更是全世界妇女的共同发展,也更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于世界妇女的交流与沟通,主张在妇女领域开展国际发展合作,不断缩小各国妇女发展差距,同时非常重视为妇女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他指出:“各国妇女团体应该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共同发展,共同进步。”[9]交流能够促进友谊,交往能够促进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世界各国妇女间的交流,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并付诸行动,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实践必将证明,妇女间的共享发展终将会为全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妇女发展思想从“现实的人”出发,根源于发展需要,诉诸生动的社会实践,最终落脚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逻辑主线与内在品质,无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理论的新指向,为新时代做好妇女工作,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根本指针。新时代广大妇女要立足于新的伟大实践,明晰自身属性特点,勇担时代重任,在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中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双向良性互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中国妇女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