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征鲁
中国中世纪政治文明在两宋发展到一个最高水平,尤以地方吏治的清明为显著特征,而福州地区的吏治最为典范。这里不容详谈,可参见将出版的《福州通史•两宋卷》。在中国中世纪官本位的社会里,地方吏治的清明与否,全系于第一把手,即在州系于知州事,在县系于知县事或县令。知州、知县对辖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司法等,事无不总,一锤定音。考之史志,两宋福州知州先后有两百位,大都可谓循吏良守,文苑英华。然至今,除了一二人外,如辛弃疾、蔡襄,绝大部分已不为人们所知。本系列谭或可拂去岁月的尘埃,再现先贤当年的治绩与风骨。
马亮于北宋太宗淳化年间任福州知州事,据考所任时间不出一年。不过,宋代地方官调动频繁,以福州而言,知州的任期以一年、二年、三年为多见。这里,我们以他曾任福州知州的身份来考察他的仕途与历练,又以他一生的历练与仕途来诠释他的福州知州之任。
马亮(959—1031),字叔明,籍贯庐州合肥,即今天的安徽合肥市。登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事评,此为当时中央司法部门的低级审判官。接着,任芜湖县令,这是一个亲民的地方官。可以说,司法与地方民政构成了他后来功业的基础。
芜湖县令任满,马亮调至中央,任殿中丞。北宋前期,殿中丞仅为寄禄官,亦名阶官,即有俸禄而并无实际职掌。旋又任常州通判,为知常州事的副手。两宋之际,中央与地方、地区之间官员的交流十分频繁,当然有利有弊,但总的是利大于弊。
其时常州发生了一个案子,衙吏与老百姓因故亡失了官府的钱款,充他们的家产也不足以抵债。连同他们的妻儿,抓了数百人。马亮上任,一接手,就全部放人,并宽缓他们还债的期限。众人感激涕零,不出一个月,就还清所有的欠负。其时,罗处约任荆湖路巡抚,很欣赏下属马亮的作为,以亮治理卓著上报朝廷,遂被擢迁为濮州知州事。
又逢诸路转运司设置纠察刑狱的官职,于是,以初露锋芒的马亮为福建路转运司的纠察官。宋代,地方行政体制,行路、州、县三级制,路转运司,长官为转运使,负责均调一路租税以供国用,兼有监察之责。亮到任后,复查、平反冤狱,全活者达数十人。由于转运司主管均调一路租税,其之法办对象大多是逋逃赋税者,属经济犯,而马亮一贯体恤这一类弱者,自然可以全活就尽量全活。
马亮是于太宗淳化(990—994)年间初知福州事的,其任期及治绩,史籍几无记载。这不是马亮一反常态,在福州不作为,而是福州历来政治清明,民风温顺,社会和谐,故使以剸繁决剧著称的马亮英雄无用武之地,较之在其他地区的施政而显得乏善可陈。朝廷也终因马亮有理剧长才,不可浪费,很快将之调到他处了。两宋福州社会的清明,限于篇幅,这里不能深入述论,但举一例:终两宋,福州地区未发生过一次民变即农民起义。
马亮在福州时有一堪称佳话的轶事。其时,吕蒙亨为福州属县的一个县令。他有一个儿子吕夷简也带在任上。马亮偶遇夷简,交往之下极为欣赏,后把女儿许配给他。妻刘氏怨怪说:“怎么可以把女儿嫁给一个县令儿子?”马亮说:“这不是你能知道的。”后来吕夷简果然位登宰相。史书上有一段记载:“亮卒,时夷简在相位,有司谥曰忠肃,人不以为是也。”其弦外之音就是马亮是沾了女婿吕夷简的光才被谥为“忠肃”的。这是因为,当时死者的谥号不仅仅在于他的功业,还在于他的官爵,马亮实际的最高官位为工部尚书。又陈执中、梁适为小京官时,甚至田况、宋庠及其弟宋祁在童子时,马亮都厚遇之,勉励他们:“将来必鹏程万里!”世以马亮为知人。
还有一桩轶事,这里也附带一提。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闰六月,马亮在知升州任上为一私事上奏皇帝,曰:“早年,刚中进士,有同榜戴永者,分配到岭南为官,对臣说:‘苟不生还,以遗孤为托。’不久,永卒。臣找到他幼年的儿子,养育在家,长大了,把最小的女儿嫁给他。今希望开恩,让他释褐为官,以继故人的血脉。”仁宗嘉赏马亮的信义,于是下旨:“以进士戴国祥试将作监主簿。”这里不知进士是不是御赐的。亦见马亮为人之一斑。
话说回来,马亮知福州未逾一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的状元,时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苏易简,向朝廷推荐马亮有“剸繁理剧”之才,朝廷随即将其召回,委任为提点三司都勾院、磨勘凭由司。这是两个官名,前一个为中央经济部门即度支、户部、盐铁监察机构的长官,后一个为中央经济部门审核、复查机构的长官,工作至为细碎、繁复。这也是用马亮的长才。
久之,才外放马亮,为饶州知州。州中豪强白氏家族总与官府过不去,其头领曾经杀人,后经赦免,出狱后更加横行霸道,为闾里之患。马亮经调查属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公布其罪行,处死为首者,境内敬畏、信服。
州有官府办的铸钱工场——铸钱监。这个监工匠多而可供铸造的铜、锡原料跟不上,常常窝工。马亮获得上司的批准,将一半的工人迁到池州,再组建了一个铸钱监,结果岁增缗钱十万。这表现出马亮经济方面的才干。
又随例交流为京官,升职为殿中侍御史。此官为宋代御史台的一个职务,主要监察皇城内的违法、失仪行为。
北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太宗驾崩,真宗皇帝刚即位,朝臣纷纷献言。马亮也上书曰:“陛下初次执政,对军队的赏赐要快,以安军心。现在当地的有些官员不及时颁放赏赐,请派遣使者到各地督察。又朝廷已下赦书,免除了州县所欠的赋税,而有关机构却置若罔闻,更急迫地去征讨,应当兑现赦书,普及皇恩,宽慰百姓。往例,以亲王任开封府府尹,位尊势重,嫌隙易生,以此事的缘由为鉴,表示对皇族的保全亲爱之道。契丹连年南侵,河朔地区萧条,请修好契丹,让边民休养生息。”真宗皇帝赞许他的意见,认为马亮可用。
马亮的建言,不是抽象的儒家伦理道德的说教,而是为巩固政权,迫切需要解决的实事、要事。两汉以来,国家选官的标准,一为经术,包括儒家伦理道德。一为吏干,包括断狱、文学,后者又演化为经世致用之学,而以前者为优先。综观马亮的言行,不能不说更具有后者的色彩。
真宗咸平三年(1000)夏四月,四川益州低级军官神卫都虞侯王均、戍兵李延顺等发动兵变,现代传统史学归为农民起义,于是朝廷以马亮为四川转运副使,负责镇压大军的后勤保障和督察工作,旋又升任为正使。叛军固守益州城。宋将雷有终、石普率军攻城,战事至为惨烈。王均在弓箭的箭头上涂有毒药,射中官军即死,城下陈尸累累。雷有终募敢死队,在城墙下挖洞,上蒙毛毡,手持火炬强行攻入城,麾戈直冲,遂克其城,前后杀叛军三千余人。
由图10可知,当反应时间在0~10 min范围内,HHCB和AHTN的去除率呈逐渐增大趋势;当反应时间大于10 min后,HHCB和AHTN的去除率基本维持不变。在反应时间为10 min时,HHCB和AHTN的去除率可达到89.65%和83.07%。本研究结果与Fenton试剂处理一般有机物的规律相符,即反应开始阶段有机物的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一定时间后,有机物的去除率接近最大值并趋于稳定(王罗春等,2001)。
翌年,战事甫平,真宗皇帝召四川转运使、兵部员外郎马亮入京,汇报四川战况。此时,真宗才知道,雷有终平叛之后,诛杀不已,马亮急加制止,全活了一千多人。城破后,出现饥荒,城中斗米千钱,马亮尽出官府仓库的存米,以半价售与饥民,民赖以济。马亮擅自宽赦叛军、发官仓赈济是有风险的,然真宗仁君,予以首肯。
正在此时,四川方面押送了俘虏的叛军八十九人至京。当时主持全国军政的知枢密院事周莹主张全部处死。马亮坚决反对,说:“愚民是被胁迫为贼的,这不过是其中的百分之一二,大部分还窜伏在山林,若不宽赦这些人,心怀反侧之人闻风疑惧,揭竿而起,是再造一个王均也。”真宗皇帝省悟,宽赦了全部八十九人。
为奖励马亮,加官直史馆,复遣还四川履职。四川宿产井盐,然此时诸州盐井,岁久泉涸,已产不出盐。官府照样收税,督责严酷,一州竟拘捕了数百人。马亮发现此弊,下令释放全部被拘捕者,奏请废除不出盐的盐井,可不再进入税目。又豁免民间欠官府的二百余万钱物。
真宗咸平五年(1002)五月,又召马亮入朝陛见,奏事称旨,赐以金紫官服、佩戴,命知潭州。州下属县有亡命的士兵打家劫舍,为乡里所患,乡人共诛杀之。经审判,因杀人,当处死四名凶手。马亮亲临其事,对僚属说:“为民除害,反被判死罪,不是司法的本意。”于是在案卷上大笔一批:“全部无罪释放!”
后转官为升州知州。上任途中经过江州,当地大旱,饿殍遍地。恰逢来自湖湘赴京的数十艘漕米船经此,马亮当即截留,移文管辖的守将,发漕米以赈济饥民。上奏陈情曰:“沿江诸郡皆严重歉收,地方官不救荒年,下官只能动用漕米赈济。”也是冒擅动皇粮之罪的。
真宗景德四年(1007)冬十月,马亮知升州任满,返京述职。上表朝廷说:“祖上坟墓在合肥,请求典守庐州,以便清扫、祭祀祖坟。”及皇上召见,但曰:“如国家有所任用,岂敢顾及个人的私利?”时广东宜州陈平之乱初平,真宗向他垂询广东、桂林一带的政事。马亮对曰:“当地长官高谨徽、高绅都循规谨慎,不是岭南郡守之才,要慎重选择人选。窃以为张咏、刘综可以胜任。”上曰:“张咏有病,不宜离京远行。刘综镇守并州,寄任已重。”原来准备命杨覃知广州,上在召对中,发觉马亮愿意赴此,就对宰相说:“马亮之吏干、敏捷不在杨覃之下。”于是,任命其知广州。为此,擢升为右谏议大夫,以壮其广州之任。
宋代皇帝定期召对外官,在皇帝方面可倾听下情、考察官员,在官员方面则可提出建议和要求。在上面列举的真宗两次召对马亮,一次是马亮汇报四川的平叛与善后,一次是与真宗讨论岭南地区的长官人选,马亮都直言不讳,屡献谠言。尤可称道的是这些意见都为真宗采纳,并通过后一次考察任命其为知广州事。亦见在宋朝,君臣有很好的互动,这也是当时政治的开明之处。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春正月,马亮知荆南路。其向朝廷建言:“窃见天下庶官的职田,即官职所附的公田,其租作为官员俸禄的补充,莸利过于优厚,请二三年间,暂停职田之设,职田所收聊助国家行政经费。臣今年行此制,所得米麦有四百二十余石。”庶官,指一般官吏。职田,又称职分田,北宋时仅外官官职所附,作为俸禄的补充。
马亮在真宗皇帝后期,历知虔、洪二州、江陵府,再迁尚书工部侍郎,复知升州,徙杭州,加集贤院学士。入为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知庐州,徙江陵,又徙江宁府。似乎官位一直在知州事、尚书侍郎之间踏步。其实,真宗有延揽其入中枢的思考。史载,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春正月,宰相王旦得痰疾久不愈,真宗命用桥子将王旦抬进宫,着其子王雍可相随。入宫后,内省直班吏人将之扶入便殿陛见。真宗慰问四番,就单刀直入地说:“卿现在痰疾加剧,万一有不讳,我当把天下事付之何人?”王旦叩头说:“知臣莫如君,惟明主择之。”再三问,不回答。皇上说:“张咏如何?”不答。又问:“马亮如何?”不答。皇上说:“你姑且说说大致的意向。”王旦挣扎着挺直身体,举笏曰:“以臣的愚见,不如让寇准上。”皇上沉默了一会儿,说:“寇准性刚直,心胸狭隘,卿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人。”王旦对曰:“其他人,臣都不了解。臣病困,不能久侍左右,请准于辞退。”这番谈话后不久,真宗皇帝还是尊重王旦的推荐,以寇准入相。
这段君臣问答,良可玩味。一则,宋代皇帝任相唯贤,兼听则明,不固执己见。这与那些王朝末季的昏庸之主,只亲近侫倖、外戚、宦官,不啻有天壤之别。二则,当时马亮仅为知州事、侍郎一类的中级官员,若论资排辈根本轮不到他为宰辅之选,足见其在朝野的口碑与人望,甚至他的嘉评上达天听。然此事不谐,倘若马亮真能为相,以他的才智、历练、为民请命的情怀,当是有宋的一代贤相,地位不在寇准之下。然历史不容假设。走笔至此,一声喟叹,怃然久之。
仁宗时拜尚书右丞,复知庐州,召回任京官,判尚书都省兼知审刑院,迁工部尚书,又外放,知亳州,又迁江宁府。
马亮在判尚书都省兼审刑院任上,有两个建言。一是在仁宗天圣四年(1026),权判都省马亮建言:“天下僧人以数十万计,有的为盗贼,民颇苦之。请在一年规定的时间内度人为僧,其他时间不可度人。今后亦不能收曾犯法的和有文身的人入僧籍。”诏可。一是在仁宗天圣五年(1027),马亮建言:“有奸人知将颁恩赦而故意犯法,不得以赦免。”仁宗为之下诏曰:“自今国家有大典礼前,会赦免,但也下达了约束规定,如在这一期间有故意犯劫盗者和官员受贿者,并依法处置。”显然,这些建言都是利国利民的。
然其亦有所请为朝廷所拒绝。如前马亮知广州时,上奏:“夏天炎热,欲停诸军的例行教阅。”真宗临览奏后说:“朕记得,开国以来,广东、四川地处遐远,过去未尝给兵器,习武艺,素质较差,马亮遽停诸军教阅恐不妥。”乃诏总理军政的枢密院检查出原来的命令与近年的实例,谕令马亮遵守。
马亮知荆南路时,其辖下辰州地区溪蛮骚动,有攻掠邻近地区之势。诏命马亮,发潭州虎翼军五百人屯驻鼎州,一俟辰州有警报,就前往救援。辰州知州事张伦陈说形势利害,要求加派军队消灭溪蛮。马亮也请中央派兵支援。宰相王旦则说:“此小股蛮贼,不足以动用中央军队。但当严防其攻掠,忽使该蛮入境,杜绝其异动,地方就安静了。”真宗也同意王旦的见解。从另一个角度看,于上全部建言,为朝廷同意的大多是谋国利民方面的内容,不同意的两条则为战略战术或技术方面的内容,这恐怕并非纯出偶然。亦见当时的政治开明。
马亮最后以太子少保致仕,仁宗天圣九年(1031)卒,得年七十三,赠尚书右仆射,赐谥忠肃。他实际最高官职为工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政府的部长。时人晏殊在《马忠肃公亮墓志铭》中褒扬其“委质三朝,勤身四方,保绥吉禄。尽瘁克忠,褒甄有加。进退哀荣,为儒臣表式”,都是官话套话,没有评价到点子上。宋代的史书,评价其为“有智略,敏于政事,然其所至无廉称”,甚至称“饶才智而寡廉称,士论以此为惜”,元、明、清的史志陈陈相因。其前句论其禀赋、功业显然是不够的。后句说其清廉有亏,虽语焉不详,却是良史之笔。即循吏能臣也是有缺点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廉,既是一个道德范畴,也是一个法律范畴。二者之间有一个质的临界。这里的廉,是否说马亮生活奢靡?但有宋一代厚禄养官,官员的生活都很优渥,中、高级官员更是如此,像欧阳修、苏轼、寇准、辛弃疾、张浚等,都以生活奢靡著称。恐怕还有其他不廉之举,但不是很严重,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窃以为,马亮智略超群,有行政、司法、经济长才,能驾驭复杂的政治局面,有很强的执行力,特别是他以民为本、起溺拯亡的为政宗旨,每每救苦救难,造福一方,在风格上则可谓“唯有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为两宋“剸繁决剧”能吏之典范。至于其清廉方面风评有微词,当是白璧微瑕。其之知福州,也为福州的历史留下了仁人志士的足迹。当然,任何历史人物都有他时代的局限性,这里对马亮的高度肯定只是在中世纪历史条件下对他的评价,也就是历史主义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