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
幼儿教学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其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能够在快乐中认知和开发智力,激发幼儿思维,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为后续的学生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针对幼儿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意在通过艺术的形式来感染幼儿,丰富幼儿的情感和调节幼儿的情绪,使幼儿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优美的儿歌和相关的乐理知识,并培养其形成健康活泼的性格。
针对幼儿开展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同时也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提升幼儿的记忆力,促进幼儿身心和智力的发展。在实践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能够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可以通过音乐剧的形式,并让幼儿能够倾听音乐,以此来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倾听《摇篮曲》,幼儿在倾听后能够对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准确的表达出来。教师再告诉学生这种安静、舒缓和温和的音乐是催人入睡的音乐,这时小朋友就能够联想到自己睡前妈妈讲故事的画面,或是喝奶的画面等,幼儿从音乐能够联想到具体的情节,这也充分的体现出了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性。而这种联想能力对于幼儿智力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通常,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接近幼儿生活的儿歌和动画片的歌曲,这些音乐作品不但具有优美动人的旋律,还拥有叙事的作用,并且在现代多媒体辅助下,使得幼儿音乐能够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有效的促进了音乐教育的作用,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是非与正误;通过听歌和欣赏歌舞学会认知事物,这都是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赋予幼儿的必要的发展条件。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当前的幼儿音乐作品主要是针对幼儿生活中的富有趣味性、积极、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进行反映,因此通过开展幼儿音乐教育,可以对幼儿情感发展起到激励作用,相较于直接说教而言,其能够起到更有效的作用。而且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在音乐节奏下能够通过肢体律动表达出这个节奏感,使幼儿能够直接的学生表达情感和理解情感。音乐所起到的这种积极的情感教育能够为幼儿情感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说过:“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借助音乐模式与音乐情感原理的教育,促使幼儿音乐审美感知与领悟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应将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体现出幼儿教育的艺术性。兴趣作为幼儿学习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对幼儿音乐教育来说,能够激发、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欲望,也是幼儿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幼儿音乐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幼儿感知、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引导幼儿身临其境,实现游戏化音乐教学。例如《丢手绢》经典幼儿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然后让一位幼儿拿着手绢绕着同伴跑一圈,围成圆圈的幼儿就一边拍手一边唱歌,拿着手绢的学生就可以将手绢放在某一位同伴的后面。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一边演唱一边学习音乐,不仅让幼儿产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体验,还可充分带动幼儿的感官体验,引导幼儿认真投入音乐学习中。
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其以让幼儿体验到音乐的乐趣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实际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围绕幼儿为中心,更好的突出幼儿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幼儿对教师不再惧怕,并能够与教师成为朋友,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能够进一步鼓励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将自己的特长进行展示,从而增强自身的自信心。音乐本就是以情感为中心的,其主要是以听歌学歌为主,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一个目标,音乐课并不是为了培养出多少个音乐家,而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一种美的情感,所以,音乐课堂就要创立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情境,只有在这样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孩子才能与老师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引导者是传授者,应该时时刻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幼儿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教师要观察孩子们的天性,总结他们的特点,对于他们喜欢什么进行研究,然后将这些体现在音乐课堂中,一般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是新奇的事物,不喜欢教条死板的知识,所以音乐教师不能进行死板的进行音乐的教学,而是要创新课堂,促进孩子们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节奏是基础,相较于音高和音低而言,幼儿更容易感受到节奏。通过培养细微的节奏,不仅能够使幼儿更好的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在培养幼儿节奏过程中,可以与说、唱、跳等音乐活合相结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幼儿通过肢体运动的形式来与音乐进地合拍,以便于能够更好的体会到音乐的节奏。比如教师在教唱歌时可先让儿童通过拍手或者是摆动手臂的简单形式来掌握歌曲基本节奏,加深对歌词含义的理解,增强记忆,还可以用拍腿、跺脚等节奏的训练,让他们自己听着音乐手拿打击乐器打节拍伴奏演唱,要求他们逐步地做到能与歌曲的节奏合拍。这样在训练幼儿节奏感的同时,还能够使幼儿将动手和动脑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幼儿协调力、记忆力和想象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通过开展幼儿音乐教育,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实践学前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求音乐教师要能够与幼儿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并通过对幼儿开展启蒙音乐教育,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协调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智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