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中小城镇城隍庙空间序列组合研究
——以山东省胶州市城隍庙为例

2020-02-28 07:46翁钰舟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3期
关键词:空间组织胶州市城隍庙

翁钰舟 于 瀚

贵州大学林学院

1 引言

城市景观包含了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及文化景观。在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中,明清时期城隍庙作为当地民众世俗生活、民间信仰、城市发展的历史信息载体,是研究地域传统建筑和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1]。位于胶州老城区中心的胶州城隍庙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修复,占地2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63.8m2,包括大殿、寝殿、大殿六楹、歇山重檐,从那时计算,迄今已有640年历史。城隍庙建筑作为其宗教祭祀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建筑装饰艺术及空间构成艺术在古代宗教寺庙建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城隍庙的总体布局、单体建筑及细部特征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体现出的总体建筑特征又需要持续总结[3]。根据前人对城隍庙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对旧城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西安旧城的健康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4]。城隍庙是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中心点,承载着历史文化与建筑美学、空间结构等多层次的内容,但是在城市建设中对古建筑的保护不够,会存在环境破坏及影响周边景观的情况,同时我国对于城隍庙的相关研究还是比较欠缺,尤其是空间序列组合方面缺少一定的理论支撑。本文研究北方城隍庙空间序列组合及形式氛围,为其开发利用及景观营造和城市建设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 山东省胶州市城隍庙的空间组织设计

2.1 城隍庙建筑空间布局

胶州城隍庙有两座,两座庙前后相接,不知是建筑时间不同,还是人为的将其隔开,形成前后两个城隍庙,两个主殿,两个城隍爷。前殿的城隍爷为金属铸造,后殿城隍爷为木质,两个殿的面积合起来规模宏大,仅次于文庙(孔子庙),为胶城第二大古刹。城隍庙门口左右各一座铁壳狮子,高约2m。大门为高约4m的拱形门洞,再进即戏楼。戏楼坐南朝北,正对城隍主殿。

2.2 城隍庙建筑各空间序列组织关系

城隍庙的空间序列如北方传统四合院民居的故事情节发展一样,从门厅开始通过门廊的过渡进入到城隍庙的主要空间,最后通过空间的引导让参观者领略整个空间之间的组织关系。为了更好的衬托主体空间,突出空间的重点且不同空间之间的融合,一条不断变化的空间序列能会出现某种空间形式的重复和再现,也可能会出现单体空间的大小,明暗对比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四合院式”的空间组织。进入城隍庙中,大门空间稍作收缩后进入前院空间虽突然放大但正对影壁墙,四周联通呈半开敞空间,沿两条小路进入然后是中央大院空间再次开敞,大院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往北是整个空间的主体建筑,也是城隍庙建筑区域的核心,透过“天佑侯府”的牌坊引入正殿。透过正殿的两侧再往北走,穿过两条封闭的廊道即到达后面,空间又会被再次放大。往南是古戏台,东西两个方向是平面对称的长廊,最终视点仍然会延伸至正殿的范围内,给人引导的作用。

(2)不同空间序列关系的独具匠心。在“大门- 庭院- 戏台-中央大厅-主体建筑”这条轴线上,通过建筑体量之间的对比看似强调了中央大厅空间,但当参观者进入大院天井时发现,城隍庙的空间构成在有意控制着它的尺寸,四面通透,最终将参观者的视线引申到了主建筑的“灵佑侯府”的木质牌坊上,而后三级台阶进入正殿,较为延伸的屋檐压低整个环境空间,留下昏暗的感觉,衬托着压抑的想象空间,对正殿主题雕塑的氛围迎合得十分到位,塑造了紧张的空间感受。

(3)城隍庙空间单体的序列关系。城隍庙建筑的各个空间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且为了加强建筑内外空间之间的关系,建筑中的单体构件的存在必不可少。在建筑中,中央大厅两侧入口的门廊强调了主入口的位置,延伸至长廊,模糊又富有质感的漏窗形式,与天井面向主建筑的空间结构达成视觉沟通,反映一种特殊化的天际线手法处理思路。城隍庙建筑中,不同形状的漏窗反复出现,整个构思吸取了园林中移步换景的意境,对空间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3 城隍庙空间序列特征

3.1 城隍庙空间特征

城隍庙序列空间是城隍庙建筑群的有机整体,他具有流动性、意义性、节奏性等基本属性。这些属性是城隍庙建筑群中各个元素空间相互关联而体现出来的,这些空间序列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认识其空间序列特征。

(1)流动性。城隍庙空间环境中所包含的流动性具有一种动态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的方向是明确的。由正面进入城隍庙所见的影壁墙自然将人流导向,并沿着廊道到达最终的高潮部分。序列空间的流动性就是要强化区域空间场所的特征,加强不同地区的连贯性。

(2)意义性。城隍庙建筑群所带有的意义性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各种行为需求,同时又要让活动变得有意义,让人产生不同的精神情感。序列空间的意义既包括与空间功能相协调的环境主题,又涵盖人们对城隍庙建筑群在城市建设代表性的一种城市形象。

(3)节奏性。城隍庙的空间组合规律与变化构成了其空间序列的特征,表现为人们对于整体建筑群所产生的视觉与心理上共同影响出的心理感受。城隍庙建筑群所构成的节奏空间的规模、尺度以及相关相互结合,同时又与周围的城市大环境相互促进,形成城市内部优美的天际线。

3.2 城隍庙序列体验方式

人们对于空间序列的认知是有一定的方式的,就城隍庙建筑空间的封闭性来说,步行是唯一直接获得体验感的行为模式,是进入各个空间区域或单元的主要方法。所以其中步行距离与速度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1)距离。从体力上来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胶州市城隍庙占地面积2500 多平方米,可行动的范围在200m 之内,过多路程人就会停下来。很多情况下,人们的观赏不在与自然距离而是感知距离,平直单调的道路就会让人感到乏味;如果沿程路途能给人更多的感觉,则同样的长度就会给人感觉更短的距离。城隍庙曲折的廊道、影壁都是增加空间层次、丰富环境内容是手段,让人游览其中可以更多的感受到其中的感觉。

(2)速度。在城隍庙建筑群中,人们的步行速度受到环境特征的影响,当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往往步幅较小步伐较慢;但是当景物较为乏味的时候,人们就会走的相对较快。因此速度、距离和感受三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对城隍庙的考察中,有不同的地饰、花纹、材质等,同样能起到丰富感受的作用。

(3)路线。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穿行的路线会深刻影响到人们对于景观的感知。一般人们会根据运动方向、可利用时间的长短和希望体验丰富的程度以及自我需求来选择自己的行进路线。在修复的设计中,还是将道路延伸至两条并行主路,其中轴对称,又简单大方,同时对于求签问卦的需求者来说,目的地的直达也是引导了他们的行动。

4 结论与建议

胶州市城隍庙的虽然经过很多次的修复、重建,但是建筑本身的成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并包含着悠久的历史韵味。从胶州市城隍庙建筑空间组织的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城隍庙建筑还是其他建筑,各个空间组织都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因此必须做到统筹布局。

最后得出对胶州市城隍庙建筑空间组织设计的几点感悟。

第一,建筑的整体布局与环境的融合。对已有环境的延续,并从传统文脉中提取抽象的几何元素,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这在胶州市城隍庙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第二,功能布局的融合。建筑的陈列空间与其他空间的序列化联系进行的有条不紊,在胶州市城隍庙中,展厅与中庭景观的序列关系,展厅与走廊的交通关系都有体现。

第三,建筑单体与建筑空间相互融合的关系。在胶州市城隍庙建筑中,建筑构件的设计加强了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联系,强调了空间的趋势,对城隍庙建筑空间的动线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第四,景观环境的整体设计。城隍庙建筑的“四合院式”空间组织设计与院落景观布置借鉴我国传统北方建筑手法,达到了建筑和环境的融合。

第五,空间主题氛围的营造。城隍庙建筑通过空间组织序列的布置和建筑造型、材质、色彩和明度的设计,表现出城隍庙地域文化的建筑群形式特点,同时对我们保护古建营造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空间组织胶州市城隍庙
平遥城隍庙,中秋之月
逛镇江城隍庙街
山东省农村小学教育:成就、问题和建议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胶州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多措并举,整县推进,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胶州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
武汉市东湖景区游憩空间组织及优化研究
城隍庙里红红的年味
发展『节会经济』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
直销模式视角下网上零售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