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君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国务院在《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一定要重视学前教育,将其置于重点发展的位置,并当作助推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纳入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民生工程系统中。”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里明确提出了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和熟练的专业基础知识,舞蹈课程成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但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和专业艺术院校里的舞蹈课程有很大区别,前者的根本目标是为中国幼教事业培养出更多专业素质强的应用型幼师,俨然用艺术专业严格的标准来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是行不通的。由此,如何满足素质教育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多种需要,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实用性幼儿教育人才,已成为当今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追崇的重中之重。[1]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舞蹈课程的目标意识模糊,尚未把幼教事业视为己任,并未担负起“幼儿教育”这个艰巨使命。从根本上讲,学前教育专业设置舞蹈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出更多专业素质过硬的幼教人才,建立起业精技尖的幼师队伍,推进中国幼教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当前许多院校尚未构建起完善的幼教舞蹈课程教学体系,对于学生实用性能力的培养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依然停滞在专业舞蹈学习的初级阶段,与幼儿教育的目标未能形成有机的衔接。[2]
首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设置缺乏幼教的特色。在舞蹈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和艺术院校舞蹈专业课程近乎趋同的现象,幼教色彩淡薄。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在设置舞蹈课程之前,没有深入研究过“学前教育”这个前置概念,不能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突出特色应用到舞蹈课程里来。最后,很多高职院校未能遵循互通互融的原则,它们将舞蹈课程与学前教育其他课程完全分开,独立设置学科,完全缺乏学科间交叉融合与有机衔接的意识,致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笔者对那些已经在幼教工作岗位上任教的学前教育毕业生进行调查得知,他们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所学的舞蹈实用性不强,实际操作中编舞能力有待提升与强化。大多数学生在经过舞蹈课程的学习和培训之后,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和舞蹈技能,掌握了一定数量的适合幼儿学习的舞蹈,但是他们并不能流畅地驾驭编舞技巧,尚不能完成灵活多变的幼儿舞蹈教编任务。
当前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考核,只注重舞蹈基础和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展示与呈现。编创幼儿舞蹈与其他舞蹈形式不同,要依据幼儿心理特征及健康成长的需要而进行舞蹈的自由编创,学生常被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其中包含了主题音乐的筛选、动作的前后衔接、队形的组合变化等,这些都离不开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沟通、纠正、整合,可事实上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这样的团队协作能力。
首先,应该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要以培养更多的幼教人才为根本目标。以此为核心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课程设置,扎实提升学生的舞蹈基础,掌握最基本的动作要领和清晰的舞蹈术语表达,具备舞蹈动作组织和主体编创的思路,掌握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舞蹈学习编排中的各类问题的能力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优秀幼师。其次,一定要明确学生们舞蹈学习的多种需求。实际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舞蹈课程的根本目标为:培养出更多在幼儿教育实践教学中有效应用舞蹈技能、即兴编排舞蹈、不断推陈出新舞蹈内容的综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具有将舞蹈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两种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目标的有机衔接,以真正担负起幼儿有效教育的重要使命。最后,我们可以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目标定位为:塑造和培养舞蹈基础过硬、舞蹈实用性能力强、舞蹈编创能力强、综合素质强的教育人才。其关键在于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对于舞蹈这门艺术课程在幼教应用方面要有很深的领悟和理解,有了透彻的理解,才能实现舞蹈课程与学前教育的互相融合,最大化提升学前教育的服务质量和水平[3]。
首先,逐步拓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育领域,密切舞蹈课程与学前教育学、音乐、文学、美学等其他幼儿教育课程的联系,实现课程之间的相互拓展,学生的幼教舞蹈专业技能培养才能变得更加完善,舞蹈艺术的专业性才能朝幼教方向作出更深入的发展。其次,增加幼儿日常生活、亲子互动教学内容的律动创编,幼儿一天的生活与他们的健康成长紧密相关,这样的题材能激发幼儿舞蹈表演的热情和积极性,以此入手也能实现学生幼儿舞蹈编创视野的拓展。学生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编创亲子律动的过程中,能掌握最容易的“三人舞”的编创技法,也为群舞的编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适时进行幼教活动的实地研习,编创的作品也展示给幼儿园的幼师和孩子们观赏,并征求幼师的意见,对一些不符合幼儿成长要求的动作适时进行修改,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增加更多新颖的教育内容,而且能及时发现自己舞蹈编创的不妥之处,促进了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
1. 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以游戏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利用游戏的角色、形式和情节将舞蹈知识进行全面的组织和编排,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讲授。游戏教学的根本特征是极具趣味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它能缓解学生学习中的紧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藏族踢踏舞时,要求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颤膝”,技术要点是膝部随节奏小幅度、有弹力地颤动,然而学生在学习这个动作时,很难掌握动作的要领,身体也无法得到放松,笔者引用了玩火车的游戏法进行尝试教学,结果学生们在娱乐中掌握了颤膝的动作要领。
2.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方法实施的前提就是教师必须准确掌握全班同学学习的整体状况,依据学生的舞蹈基础、学习能力、专业水平等,把学生合理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在教学过程中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这样使教学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推进了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实现能力的提升和进步。此外,还可以将四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归同组进行分组教学,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合作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最适宜采用合作教学法,凭借学生之间零距离的合作学习,营造出积极、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实现学生舞蹈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相关幼儿教育大纲对于幼师在合作方面的能力和意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与幼儿无障碍沟通、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为此,在实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须引用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合理分为若干小组,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训练,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学习中来,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4]
4. 反馈教学
反馈教学法指借助于多媒课件进行反馈教学,通过电子设备将学生在舞蹈基础训练中的学习态度和动作技能掌握情况录制下来,并将这些资料信息发送给学生,师生能共同看到整节课的学习效果,对于错误动作和不规范动作便能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调整,这样能大大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对于舞蹈动作基本要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当前高职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幼教事业对于幼师舞蹈实用性能力的严格要求,依此提出了强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学生实用性能力的具体对策。这些对策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效性和操作性,以此为契机,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素质高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