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贤土,李龙标
(1.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七邻村,安徽 金寨237351;2.浙江省兰溪市蜂产业协会,浙江 兰溪321110)
(上接《蜜蜂杂志》2020年第4期)尊敬的李龙标:你好!
《蜜蜂杂志》真是一本很接地气、与蜂农联系紧密的好杂志,几乎每到5日,我都会盼着它的到来,有时遇到比往常迟来三五天,不知怎么的心里就会急起来,甚至会打电话问送信送报的邮递员,好像怕他们送丢了一样,看来我是被这本杂志迷上了。
看了几期《〈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问与答继往开来》你与蜂友们的交流,蜂友们提出的,有刚刚养蜂新蜂友的比较简单问题,也有老蜂友们的技术性问题,大家在这里相互交流探讨,感觉蛮好。借此机会,感谢《蜜蜂杂志》,也感谢你的劳动付出。
上次(注:2019年国庆节左右)电话与你谈起GN箱上继箱后蜜蜂的偏集问题,那时以为和气温低有关系,但现在气温逐渐高起来了,还是有偏集。我已经按照《原理》进行上下调脾,但由于工作关系,要1周才能去看一下,结果发现有的蜂群偏集很严重——要么是蜂多集中在巢箱,要么大多在继箱。让蜂上继箱是GN箱的优势之一,也是生产优质蜂蜜蜂友的追求,也可以说是由于能生产比其他箱型更好的优质蜜,我才选择了用GN箱养中蜂。所以想请教,怎么样才能让蜂平稳地上继箱,且稳定下来?或者说,怎样让蜜蜂能在巢箱、继箱的蜂量均衡一点,不要发生偏集,起码偏集不要太明显?
2020年天气不怎么好,蜂群一直起不来,我想多繁些蜂,3月上旬气温升高后,我在2群4~5脾蜂的蜂群中,按上3下2摆蜂巢,把老王囚禁在继箱,利用圆桶自然分蜂后的王台,介入巢箱,2只新王都按时出房了,看上去也不错。但过了3 d再去看的时候,发现1只新王爬来爬去很有力,但另外1只查了很长时间都没找到,最后在箱底发现已经死了。这是什么原因?同样的蜂群,同一个圆桶中取来的王台,怎么就1只正常另1只死了呢?我想在新王交尾成功产卵后,把老王留在继箱产卵,让新王在巢箱产卵,这样可不可以?到了大流蜜时,怎么布置采蜜好?我最讨厌的是加了隔王板,在继箱很容易起王台,一不小心就把蜂分走了。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七邻村 吴贤土
2020年4月2日
吴师傅:你好
确如你所说,《蜜蜂杂志》不愧是一本与蜂农很接地气的好杂志,有蜂友的养蜂体会,有专家的学术探讨,养蜂、蜂疗、文学等,应有尽有,通俗易懂。你说的“几乎每到5日,我都会盼着它的到来……会打电话问送信送报的邮递员,好像怕他们送丢了一样”,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特别是初学养蜂的那几年,经常盼望《蜜蜂杂志》早日到来,以便从相关文章中汲取精华,为己所用,解决遇到苦恼心烦的问题。龚老师曾经执笔的,则是首先寻找的栏目之一。
你“看了几期《〈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问与答继往开来》……感觉蛮好”。确实,我与你及广大蜂友一样,内心十分感谢《蜜蜂杂志》为大家提供的这一平台。
下面就你关心的几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关于GN箱上继箱后蜂的偏集问题
确实,让蜂上继箱是龚老师发明GN箱的目的之一。也正是想让中蜂与意蜂一样能上继箱,才有了中蜂蜜从传统圆桶、意标箱等子蜜无法分离,到能在继箱中出现整框的全封盖蜜脾的完美过渡,使中蜂蜜实现质的飞跃。正如你说的,由于通过用GN箱饲养中蜂能达到生产优质中蜂蜜,“能生产比其他箱型更好的优质蜜”,所以,很多蜂友,包括我自己,与你一样,“才选择用GN箱养中蜂”。
上继箱后出现蜜蜂偏集,“要么是蜂多集中在巢箱,要么大多在继箱”,是蜂友们初用GN箱饲养中蜂多数会遇到的问题,与气温低有关系,但只是原因之一。所以,蜂群不强,操作不当,“气温逐渐高起来了,还是有偏集”也就不足为奇了。蜂随王走,这是蜜蜂的习性之一。不知你平时注意了没有,去外界收蜂时如果没有把蜂王收回来,或者收回来又弄丢了,即使你把蜜蜂抖入蜂箱,蜂群也不安静,箱中的“嗡嗡”声很响,巢门口蜜蜂进进出出,甚至过不了多久,蜜蜂飞逃而去,而有王的蜂群则显得十分安静、平稳。初上继箱,蜜蜂会随王偏集。一般情况下,如果子脾在巢箱、继箱安排均匀,蜂王在巢箱的,聚集在巢箱的蜂就多于聚集在继箱的蜂,有时甚至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在继箱。相反,如果选择把蜂王放在继箱,则会继箱蜜蜂密集,而巢箱蜜蜂稀少。这样的话,如果到了度夏期间,原先放置在继箱的巢脾因蜜蜂稀少巢虫上脾,最终毁坏巢脾,贮蜜也被消耗殆尽。放置在巢箱的巢脾也容易被巢虫毁坏,只是损坏程度稍轻一些。但如果把子脾全部调到继箱,把蜂王留在巢箱,当外界环境转劣,缺少蜜粉时,巢箱内蜂王产卵减少甚至停产,而继箱内储蜜必定多于巢箱,新蜂出房畏寒滞留在继箱等,即使巢箱有王,蜜蜂也会继箱多于巢箱,所以,要想蜜蜂上继箱后维持蜂量平稳,要从蜂群群势、气候温度、外界蜜粉源条件、调脾多少、调什么样的脾上继箱等多个方面考虑,不能一概而论。(详见《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359页)
我的做法是:一是尽可能在蜂群发展到6框以上时再上继箱。二是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三是把封盖子脾调入继箱时,巢箱起码得留下小幼虫、卵脾。四是调脾上继箱后不要急于加隔王板,让蜜蜂生活1周以上,习惯了继箱生活后再加隔王板。我附近有个蜂友,初始就把所有巢脾布置在GN箱的继箱,先让蜜蜂在继箱生活,巢箱空着,培养蜜蜂在继箱生活的习惯。在蜜蜂习惯了继箱生活后,再在巢箱放置卵虫脾、优质空巢脾、巢础,把蜂王挪移到巢箱,然后加上平面隔王板,效果也很好。如果在继箱进行适当饲喂,让蜜蜂养成继箱有蜜可取的感觉,继箱中蜜蜂减少不会明显。如果不喂,继箱中的蜜蜂就会跑到巢箱中去。总体感觉,在外界蜜粉源尚可的情况下,随王偏集现象高于随子偏集。
(2)关于换蜂
新王产卵能力强,开产后有1个暴发期,新王的蜂群情绪兴奋、工作积极性高、造脾快、采蜜多,多个优势较老王明显。随着养蜂技术的不断提高,稍懂蜂事、有条件的蜂友,现在都十分重视换王。
你说“2020年天气不怎么好,蜂群一直起不来”,各地的情况差不多,我今年蜂群的群势也比往年弱。近几年连续遭遇倒春寒,蜂群发展慢,往往只有强群能实现分蜂扩群,中等群势尚可维持,弱群则不跨群已经不错了。“我想多繁些蜂,……我在2群4~5脾蜂的蜂群中,按上3下2摆蜂巢,把老王囚禁在继箱,……2只新王都按时出房了,看上去也不错,但过了3 d再去看的时候,发现1只新王爬来爬去很有力,但另外1只……在箱底发现已经死了。这是什么原因?同样的蜂群,……怎么就1只正常另1只死了呢?”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蜂群情绪。维持群势能力尚可的老王,由于外界环境、原群蜂量偏少的原因,蜂群群势虽然还没有起来,但蜂王信息素不弱,蜂群在情绪上尚未出现更换老王的意愿(由于蜂量尚少,子脾不多,更没有分蜂的欲望),所以新王虽然正常出房,状态也不错,但最终仍然被工蜂干掉,以维持老王“掌握大权”。还有一种可能,是新王偏弱,信息素不及老王。我曾经把成熟王台放在继箱,在新王出房第三天看到过工蜂追逐新王,大约到了第五、第六天新王却死在隔王板上。
你“想在新王交尾成功产卵后,把老王留在继箱产卵,让新王在巢箱产卵,这样可不可以?”想在繁殖期多繁殖一些蜂,让弱群早点复壮,让强者更强,这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初学养蜂的蜂友,有这种想法的人更多。但一箱多王,要视蜂群具体情况定,否则措施不当,蜂量不及自然繁蜂不说,甚至越繁越少,引起“春衰”。春繁期对于群势较弱的蜂群,建议还是把老王囚禁起来,只让新王产卵,否则会因哺育力不足,容易引发烂子病发生;对于中等群势的蜂群,可以这样做,但注意管控好上面所述的蜜蜂偏集现象;强群则不宜巢继箱上下各有1只蜂王产卵,因为你管不住分蜂发生,或者说即使老王由于在继箱出不来,如果巢箱巢门未插防跑王片,新王也会带蜂分跑。如果巢箱巢门加插了防跑王片,新王是出不来了,但在闹分蜂的休闲蜂在外面折腾时遇到他群分蜂或分蜂、飞跳群路过,也会随蜂而去,造成损失。至于“到了大流蜜时,怎么布置采蜜好?”我个人认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采蜜期必须控制蜂王产卵,减少哺育任务,这间接地增加了采集力量,单王采蜜好过双王采蜜。至于巢脾布设,要根据群势、花期长短而定,建议翻阅《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450~466页。需要提醒的是,结束调整子脾、加隔王板必须在大流蜜期到来前的15 d左右完成,否则对后续蜂蜜产量、质量会有影响。
你说“最讨厌的是加了隔王板,在继箱很容易起王台,一不小心就把蜂分走了。”问“有什么好的办法吗?”。用继箱饲养中蜂,无论是GN箱,还是其他款式箱型,由于加了隔王板,在无王处的蜂处于半失王状态,必定会出现急造王台。建议你在加隔王板后的第四、第八天分2次查毁急造王台,这样就可以避免把蜂分走了。如果是刚换的新王,则可以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蜂王自然上下产卵,不用加隔王板。蜂群达到中等群势以上,气温升高到15℃,则建议采用蜂王产卵区域在巢箱与第一继箱的相对“懒式饲养”。据了解还有一些蜂友,常年加隔王板,但又不在巢继箱间进行上下子脾调换。正如龚凫羌教授当年在养蜂提高班上所说,原理弄明白,方法可以再创造。只要把《原理》一书读懂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蜂友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养蜂目的、所处的生态环境(养蜂条件),现有蜂群的群势强弱,各尽所能,大显身手。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建议你向龚凫羌教授夫人宁守容女士购买。宁守容老师联系电话13881600609,微信N13881600609。
祝养蜂路上不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