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央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思考

2020-02-28 03:09:25罗建兵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1期
关键词:企业化中央单位

◎罗建兵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等一系列重要观点,提出对我国地质勘察工作的调整产业结构的新要求。随着国家地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2017年以来,随着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全面提速,尤其是中央企业集团级公司制度改革方案全部获得批复,标志着中央企业迈入现代企业制度新时代。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核工业地质局、中国建材工业地勘中心等地勘单位(简称中央地勘单位),已纳入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并明确为为企业经营管理,但中央地勘单位具有从事生产运营活动的企业性质又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属性,存在“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特殊身份。中央地勘单位在企业化过程中,特别是在现代企业体系建立过程中,难以避免遇到各类困难和问题。现代企业体制的建立,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对企业通过内部规范的方式,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中央地勘单位企业化的必要性

1.新时代下中央企业的改革要求。

新时代中央企业由中国的经济支柱向世界一流的企业进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央企业更要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快改革和发展自身的进程,走向全球经济舞台的中央,成为参与世界竞争的中央国企。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市场化的机制不断完善,中央企业的集团化控制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效率和发展能力也不断提高;董事会的建设也将迈向深入,截止2019年,建立了规范化的董事会超过95%,在各省(自治区)国资委重点监管的一级国有企业中,有92%的企业董事会已经正式成立。

2.地勘机构分类改革,促进企业企业化发展。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相继出台,为地质勘查事业单位的改革、管理、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尽管全国地勘单位分类改革已基本完成,但深化改革仍然艰难重大,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任仍然很大。以《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生产经营活动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标志,国家开始实行对国有资产和企业的管理政策,并开始实行该政策,事企分离已是必然。

3.现代企业体制建设的新要求。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是新一代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地勘单位,推进现代化、市场化改革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2018年9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时强调说:国有企业要建立一种现代的企业体系,也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这一路,我们必须沿此向前迈进。经过多年的改革,全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面积已达90%以上。但中央地勘单位从集团层面还没有完成公司制改革,只从二级单位在管理体制上,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挂两块牌子(事业、企业),一套人马,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部分二级单位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部分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制衡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董事会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二、新时代中央地勘单位企业化存在的困难

1.事企属性纠缠的羁绊。

中央地勘单位的企业化缺少顶层设计,集团级未完成改革,仍为事业单位,因产权模糊、管理交织和人员的交叉任职等原因,在改革过程中具有潜在的影响,如实现上市混合所有制的整体改造等。建立完整法人治理结构系统,多停留于二级单位层次的企业化运营,均属国有独资企业,或在事业制度下实施企业化管理,停留于内部的企业化管理探索阶段,即所谓的“戴事业单位帽子,走企业化路”,不能建立科学高效的授权管理系统。

2.内外部治理的错位。

中央勘察单位的内部治理,如人力资源管理因受困事业单位的人事编制性质、工资总量控制等外部因素而难以实现能进、出市场性的工资;而社会外部治理中的许多职能,如“三供一业”的分离移交、事业保险社会统筹等,则由单位的内部管理承担。建立现代企业体制特征,厘清了事业和市场的边界,进而完善了公司内外的治理机制,实现了市场经济的经济型、行政型,逐步走向事业化、行政型,由市场配置资源完成运营目标,从权力制衡到科学决策,完成了从公司治理机构到企业治理的转换。

3.面临境遇尴尬的迷茫。

国有地勘单位“两属化”改革后,中央地勘单位的经营状况并未给央企带来光环,反而走向更多的边缘化:争取中央财政地勘项目,争不到中国地调局的系统地质勘探单位,争取地方财政的勘测单位,甚至是商业地质的勘测单位,争不过属地化的勘测单位,配置矿权或土地资源等,受到当地政府冷眼。长期受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专业优势逐步丧失,沦为行业的“打工者”。再加之企业化运营以来,经营效益一般较差,无积累,负担很重,长期处于夹缝生存状态,难以适应现代经济新一轮的业务区域需要,更不能适应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加快现代企业体系的建设,这是企业化运营的基本。企业发展到现代企业体制后,通过公司治理体系的良好,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三、新时代中央地勘单位企业化的方向

1.要认清自己,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建立现代企业体系,企业必须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成为一个从根本上独立于市场的主体,能够自负盈亏,自主运营,自由开发和风险自担。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城市地质工作指导意见》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布的《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为推动地质工作结构的调整转型和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促进了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意味着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加剧了市场的自由竞争,地勘市场将形成各类主体的全面竞争格局,如国有勘察单位、私营公司,另一方面市场再洗牌、优胜劣汰,倒逼勘察单位改制体系机制,中央勘察单位改革。勘单位为获得更多发展的机遇,必须对市场的新动向进一步加以把握,尽快建设现代企业体系,坚持走上企业化道路。

2.加强产权结构的改革。

产权结构奠定了现代企业体系的基础。产权结构的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重组的基础。中央地勘单位在企业化改革过程中,逐步把出资者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经理管营权等明确地区分开,经过对产权结构进行重组、模拟股份制的改造,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体制,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3.坚持开展制度研究,完善法人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中国现代企业党的五位一体化、协调运作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党对国企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体制必须坚持的一项政治原则,确保工人权益与职工代表的有序运作。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设现代企业体系的重要问题,关键在于形成现代企业体系的机制,理顺了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企业党组织、职代会五个主体治理者的权力关系。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董事会对企业决策的作用,全面加强董事会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内部机构,完善其运作机制。

4.寻求新突破,发展混合所有制。

积极开发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一代国资改革的重大亮点之一。在国企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地勘单位企业推进企业化改革的两大背景下,积极探索中央地勘单位管理系统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模式,完成了从事企业到产权的双重跨越,从产业到单一企业的双重跨越,从产业到多元企业,对中央地勘单位而言,抓住尚未完全停止的发展机会。事业费的窗口期,学习了其他中央企业率先推行改革的经验,其核心办法不外乎:引进战略投资者,员工持有股权/股份激励,资产重组/注入等,整体上市引进多方投资合作伙伴。改制地勘部门,也可以遵循这一模式,便于吸收国资的民资经济型治理活力,解决中央地勘单位治理“内外部治理错位”的困境,实现事业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的转变。而在企业化进程中,引入混合所有制,实现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之间的交叉持有,相互融合,可以把国有资本与私营资本之间的优势和民营资本之间的灵活市场机制进行优化,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

猜你喜欢
企业化中央单位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6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宁波通讯(2021年14期)2021-09-29 07:33:46
填单位 要推敲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当代陕西(2019年23期)2020-01-06 12:18:00
看错单位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36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协办单位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其仿企业化路径探索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2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廉政瞭望(2016年9期)2016-09-27 07: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