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星
(上海西达实业有限公司,上海,200062)
目前普通环锭纺纱仍然是织造企业的主要原料,而纱线毛羽依然是导致喷气织机停车的主要原因[1],在生产细号高密产品时,十万纬经停和十万纬纬停多与毛羽有关。研究表明,30%的织机停车是由毛羽造成的,而影响毛羽的因素主要有浆料配方、浆纱设备、浆纱上机工艺和浆纱操作等。
普通环锭纺纱浆料的选配应当保证所选浆料对纤维具有较强的黏附力,这样浆料可以使得纱线中纤维与纤维间具有更好的黏合效果。一旦选择了与纤维黏附性不是很好的浆料,在浆纱过程中由于浆纱上浆、烘干、干分绞、筘齿等机械设备作用,浆膜就会发生破碎导致浆料从纱线上脱落,浆纱毛羽不能被很好贴伏,破坏了浆纱最终效果。
现有的浆纱设备中分纱装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烘筒绕纱方式不好。生产中,许多企业浆纱中没有使用湿分绞棒,而根据国外纺织研究机构发现,浆纱机上采用通有冷却水的湿分绞棒,织造时的十万纬纬停下降了25%~30%,十万纬经停也有所下降。现有浆纱机车头加宽,经轴架幅宽180 cm,经轴架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浆纱覆盖系数的增加,覆盖系数过大容易造成浆纱毛羽贴伏不良。国内织造企业浆纱机幅宽是固定的,生产超出浆纱覆盖系数的细号高密品种就必须降低烘筒上经纱覆盖系数,尽量加大纱线间距离,在干分绞区减少分纱阻力。
在浆纱上机工艺中影响浆纱毛羽的因素比较多,一般认为,相邻纱线间距离和浆纱烘房结构是主要的两个因素[2⁃3]。相邻纱线间距离影响浆纱覆盖系数,浆纱覆盖系数公式如下。
覆盖系数(%)=纱线直径×浆纱总经根数÷整经轴盘边间距×100%
经轴盘边间距决定片纱的总幅宽,它也代表浆槽中总的有效工作区域,尽管片纱在浆槽中覆盖系数范围比较大,但在浆纱浆槽覆盖系数一般不超过50%~60%,浆纱才能比较有效地进行,织机才能顺利地进行织造,另外浆纱机烘房结构和纱线引出方式也对浆纱质量有影响。当覆盖系数增加时烘筒绕纱方式尤为重要,现有浆纱机大多都是双浸双压浆槽,也有三浆槽的,经纱出浆槽有垂直进入烘筒,也有倾斜进入烘筒的,不管是哪种,要想浆纱毛羽贴伏更好,必须控制浆纱覆盖系数,必要时可将浆纱分成两层纱进入烘房烘燥,使得烘筒上浆纱覆盖系数下降近一半,同时双浆槽浆纱机在干分绞区可减少两根分绞棒,毛羽贴伏更好,浆纱毛羽减少50%以上。
提高压浆辊压力使得纱线离开浆槽时纱线所含水分减少,因此需要蒸发的水分也减少了,纤维间空隙减少,纤维与纤维间由于浆料黏合作用更为紧密,提高了预烘的效率。由于每根浆纱都较为干燥,所以相邻经纱黏连的机会减少,干分绞区分绞力大为下降。
浆纱蜗牛速度对浆纱毛羽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织机效率最为忌讳的是浆纱蜗牛速度。以C 14.6/14.6 523.5/283.0 165品种为例,浆轴蜗牛速度4次和蜗牛速度12次对织造影响情况如下,产生蜗牛速度的频次均为2 min一次。
蜗牛速度次数 4次 12次
横条浆斑数/条 2 9
十万纬经停/次 1.2 2.5
十万纬纬停/次 6 22
织机效率/% 94.5 87.5
蜗牛速度这一段易产生浆斑,主要是压浆辊和上浆辊在蜗牛速度时胶辊表面水分蒸发,胶辊表面浆液浓度上升使纱线表面产生浆斑,在干分绞棒作用下产生二次毛羽,蜗牛速度次数越多二次毛羽区段越多,同时这个区段的浆纱上浆率会大幅增加,浆纱断裂伸长下降,造成开口不清断头增加,经纬向停机次数增加,织机效率降低。
针对以上影响浆纱毛羽的因素,采用以下措施降低浆纱毛羽。
(1)充分利用浆纱机湿分绞棒功能。
(2)在上机工艺上适度降低浆槽覆盖系数,避免使用单浆槽,浆纱出浆槽分两层纱上烘筒,减少干分绞棒数量,提高压浆辊蜗牛速度时的压力,避免蜗牛速度时产生的横向浆斑,同时也要避免蜗牛速度时因压力过大产生的轻浆起毛。
(3)浆液含固率、黏度、黏附力对环锭纺纱毛羽的产生也是有影响的,集聚纺纱线、赛络纺纱线、转杯纺纱线因纱线表面毛羽少,对应的浆液含固率和黏度都比普通环锭纺纱线要小。一般所谓低上浆多是在集聚纺纱、赛络纺纱、转杯纺纱上进行,其上浆率要比普通环锭纺纱线下降20%,甚至更低,浆液黏度可低至5 s~6 s(3号漏斗),但对于普通环锭纺纱采用低上浆率显然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毛羽贴伏不良。因此普通环锭纺纱浆纱毛羽要贴伏良好,浆液黏度不能过低,兼顾被覆和渗透,还要选择黏附力好的性能较好的浆料。
选择普通环锭纺纱C 14.6/14.6 523.5/393.5 165品种,浆料配方:DF868 75 kg,原淀粉50 kg,改 性 剂 50 g,调 浆 体 积 850 L,含 固 率12.5%,高压煮浆温度115℃,焖浆时间10 min,调浆桶黏度7.8 s。选择DF868浆料的原因是DF868浆膜增韧性比较好,其断裂强力比一般普通变性淀粉高出10倍以上,DF868对纯棉纤维黏附力较强,浆料配伍仅两种,避免配伍种类繁多影响浆纱质量。
采用双浆槽,使用湿分绞棒。浆纱通过湿分绞棒分两层分别进入烘筒,降低浆纱在烘筒上的覆盖系数,使烘筒上纱线间距增大,在提高烘燥效率的同时使得干分绞区分纱阻力减小,二次毛羽大幅降低。采用GA 308型浆纱机,上浆工艺:浆槽黏度7.3 s,浆槽温度92℃,烘筒预烘温度120℃,烘筒并烘温度110℃,蜗牛速度时压浆辊压力20 k N,正常浆纱速度时压浆辊压力24 kN,浆槽含固率12.6%,浆纱速度65 m/min,回潮率8%,蜡槽温度80℃,总伸长率小于1.1%。
加大蜗牛速度时的压浆辊压力,目的是避免横向浆斑和轻浆起毛。因浆液含固率较大,经过压浆辊压力后浆纱回潮率不会低到11%以下,蜗牛速度时既不会产生浆斑也不会产生轻浆,蜗牛速度时压浆辊压力与正常浆纱速度时的压浆辊压力接近,上浆较为均匀。另外浆纱回潮率设置在8%为宜,回潮率过低在干分绞时浆膜破坏严重,二次毛羽会增加,回潮率过大浆膜强力差将导致浆纱不耐磨,在钢筘、综丝、停经片作用下容易产生毛羽导致断经增加。
采用上述浆料配方和上浆工艺的浆纱效果:3 mm毛羽降低率89%,增强率32.74%,减伸率9.25%,增磨率182.61%,退浆率13.9%,回潮率7.6%。采用该浆纱织造,织造效果:十万纬经停0.4次,十万纬纬停1.3次,织机平均效率96.7%,生产量120 km。
通过分析浆纱中影响毛羽的因素,采用以下措施降低普通环锭纺浆纱毛羽。
(1)选择对所浆品种纤维具有良好黏附力的浆料,使普通环锭纺纱线毛羽能更好地贴伏于纱线表面,在织造时能经受停经片、综丝、钢筘的摩擦而不易起毛;适当增加浆液的黏度,避免在压浆辊和烘筒烘燥时纱线上的毛羽再次出现。
(2)降低烘筒覆盖系数,保持浆纱浆槽覆盖系数一般不超过50%~60%。
(3)增加浆液含固量,减少浆纱蜗牛速度时压浆辊压力和正常浆纱速度时压浆辊压力的差值,使得上浆均匀。
(4)浆纱回潮率控制在7.5%~8%,使浆膜有一定韧性,避免浆纱因回潮率低导致的分绞时浆膜破损产生二次毛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