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疗癌症的中医思路和对策

2020-02-26 01:51乔振纲
婚育与健康 2020年12期
关键词:脏腑调理机体

众所周知,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的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负担以及对患者和家属产生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人们在未真正认识癌症本质之前,因为疗效差,死亡率高,所以见癌色变。现在,随着对癌症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癌症的本质有了理性认识,甚至认为癌症不是病(美籍德国人安德烈医师曾写过一本书《癌症不是病——它是一种身体的求生机制》)。安德烈精通西医、中医和印度阿育吠陀医学,有多年行医经验,他认为:癌症不是病,是一种身体的求生机制,把癌症当成疾病来治疗是一个误区。安德烈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一些偏颇。就说手术治疗癌症,有一些癌瘤(比如脑瘤、直肠癌、食管癌等)因其所在部位的特殊性,为了救命,做手术是必须的,哪怕是短暂的存活,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那么,患了癌症就不治疗吗?安德烈认为,患了癌症当然要治疗,要先改变心情,缓解压力,调理饮食。而中医治疗和调理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中医治疗癌症 有着独特优势

20多年来,我先后治疗癌症(有案可查)达1076例,近10年多达700多例,去年有282例。在日常诊疗中,我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会诊。疗效怎么样呢?在1076例中,有效率达78%,其中显效率为15%。在诊治癌症的实践中,我对癌症的认识也逐步深化。经过分析总结,我积累了一些治疗癌症的经验,下面以癌症的治疗为话题,浅谈中医治疗癌症的思路和对策。

一味抗癌不可取扶正固本是正途

从癌症发病的内在原因,谈中医治癌的思路。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癌症发生的病理学原因,在于人体内部存在癌症基因。也就是说,人的机体内都存在癌症基因。正常情况下,由于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癌症基因处于抑制或被“封闭”“静止”状态。一旦机体受到外邪侵袭和骚扰,破坏了机体平衡,损伤了抵抗力,癌症基因被激活,发生“基因突变”,快速增殖与生长,形成癌症。

中醫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形成首先是人体正气不足。正如《黄帝内经》明确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学所说的正气,指的是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对外邪的抵抗力,对疾病的免疫力,患病后的内在修复力和生命力。现代哲学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根据以上观点,我认为,癌症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本身,是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所致。明白这个道理,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应从哪方面入手呢?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呢?毫无疑问,运用中医治疗思路,就是“以人为本,针对机体,扶正固本”。

癌症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该病轻则耗气伤津,重则脏腑功能受损,甚至脏腑衰败,出现恶性病理性质,终因阴阳离决而丧命。由此可见,正气亏虚,不仅是癌症发病的重要内因,还是贯穿癌症病程始终的主要病因。因此,治疗癌症的全程均应重视扶正固本。

治疗癌症过程中的扶正固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益气。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患者本来就有气虚的病理基础,或者是病情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毒亢盛,损伤正气,导致气虚(乏力、神疲等)。同时,经过化疗后的患者气虚症状尤为突出。因此,治疗癌症强调扶正,而扶正之举尤以补气为最要。气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气充,血液才能畅行。气旺,抗病能力才能增强。补气之药首选长白山参、西洋参、黄芪、黄精等,尤以人参为佳,宜早用、重用、巧用。

二是重健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供应机体营养的重要保障。癌症患者,由于邪毒内蕴、痰瘀聚集、气滞湿阻等原因,影响脾胃功能;或因治疗中,运用清热解毒类苦寒药物,或长期化疗,直接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运化失职,消化不良,出现腹胀、浮肿、消瘦、便溏等症状,进而累及其他脏腑功能,加剧全局性气虚,甚至加速疾病进程。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健脾,时时顾护胃气,脾胃强健,气血才能旺盛,抗病能力才能增强,生命才能延续。

三是重补肾。癌症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一般以五六十岁以上的人群比较多见。治疗时,应重视补肾固本。实践证明,通过补肾,可提高机体抗癌能力,抑制癌灶发展,促使机体康复。特别是对于化疗患者,通过补肾,可加强肾的排泄功能,及时清除体内毒素,减轻毒素对机体的危害,保护骨髓造血功能,进而从根本上增强体质,延长存活时间。补肾药物可酌选山萸肉、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熟地黄等。

从“整体观”出发谈中医治疗癌症的思路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精髓。癌症虽然为局部病变,但视其生长部位不同,都与一定的脏腑密切相关。而脏腑与经络相连,气血相通。故局部病变可累及其他脏腑,导致整个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因此,治疗中不能局限于局部癌灶,忽视“整体观”;不能拘泥一方、不顾体质虚实,一味堆砌解毒抗癌药物,而应立足全局,区分癌症不同部位和病程的不同阶段,结合全身脏腑、气血状况,进行辨证用药、整体调理,才能为取得明显疗效提供可靠保障。

以肺癌治疗而言,由于肺主全身之气,故肺癌患者时常有气虚、气郁、气滞的病理表现。气滞日久形成血瘀,从而出现气短、乏力、胸闷、胸痛等症状;气郁化热,热伤络脉可见咯血症状;气郁化热,热邪内蕴,可见痰多;痰邪阻肺,引起咳嗽;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癌日久,可致大便秘结或排便不畅;由于腑气不降,浊气不排,清气不升,加之脾土与肺气的关系,患病日久必导致脾虚,出现腹胀、纳呆症状;肺病日久,进一步导致肾虚,出现一系列肾虚症状。因此,对肺癌的治疗决不能把思路仅局限于肺,更不能只盯着癌灶,而应着眼整体,把握全局,在补气固本、化痰除湿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或清热解毒,或养阴润燥,或健脾和胃等。总之,要区分癌症不同部位和病程的不同阶段,结合全身脏腑、气血状况,辨证用药,整体调理,才能获得确切疗效。

从“标本辨证”和“用药如用兵”之法谈癌症治疗思路

明确辨证标本关系是中医辨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本辨证”观点强调:任何疾病相对于人体而言,所患疾病为标,患病的人体为本。中医强调治病必求其本,就是说中医在面对各种疾病时,首先要正视的是患病者的机体,在认真研究病情、仔细进行辨证后,分析、判断人体内在脏腑功能盛衰状态以及相互影响情况;气血、阴阳虚实及失调情况等,然后针对人体,拟定整体调理方案,而不是不顾体质,只针对疾病症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自《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以来,历代医家不断实践和深入研究,其思想得到逐步完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是不治病,而是把单纯治病思维,换成针对人体进行综合调理的思路,通过调理,不治病而病自消。认可、坚持、实践这一论点,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医。

同时,癌症的治疗过程,就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既然是战争,就要讲究兵法。兵法认为:当来敌气势凶猛,敌强我弱之时,就要“避其锋芒”“绕圈子”,或“围而不打”“寻机歼敌”“出奇制胜”,或通过“游击战”“持久战”把敌拖垮。根据以上兵法的原则,中医治疗癌症所谓“见癌不治癌”的思维,就是避癌之锋芒,不与癌灶正面交锋,治法、用药不拘于癌细胞,而是着眼于机体之全局,进行稳妥的、全面的、较长时期的整体调理。通过体内正气全面参与的“持久战”,挫败邪毒之锐气,使“敌”疲惫,抑制癌细胞的活性,减缓其增殖力、复发力,减轻疾病症状和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扶正固本的整体调理,可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患者体质,可激发细胞活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修复力,最终增强生命力,至少带瘤生存,延長生命。

从中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谈癌症治疗的中医思路

一位高明的中医,必须具备以下诸方面的素质:要有医家的功底、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头脑、军事家的胆识。其中,高尚的医德和仁心,是医者必备的素养,对于癌症患者,需要医者给予特别的关爱和仁心。癌症病势凶险,发展迅速,变化多端,一旦罹患此病,多数患者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时常紧张、恐惧,日夜不宁,甚至精神崩溃。鉴于此,对于接诊的癌症患者,为医者首先要有怜悯之心,要从态度和言语等方面给予更多关爱,要注意和患者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比如一个和善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电话的问候、一次登门随访,都会给患者带来无限温暖、激励,可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配合治疗,坚持用药,从而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实践充分表明,中医治疗癌症,不仅具有科学的思维和理念、正确的策略和方法,还具有可靠、显著的疗效。中医治疗癌症所取得的学术性进展和取得的确切疗效,充分证明中医学不仅是伟大的生命科学,还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宝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乔振纲是乔氏中医的第五代传承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专家乔保钧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本文由本报记者刘永胜整理)

猜你喜欢
脏腑调理机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浅析12V240ZJB柴油机碾瓦烧轴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探究
流产者的饮食调理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
儿童骨折后的家庭营养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