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2020-02-26 15:41:19刘金英
卷宗 2020年28期
关键词:情绪大学生学校

钟 悦 刘金英

(江西省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时代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精彩,但是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目前,在高校管理和教师教学活动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对学习缺乏兴趣或感到厌倦,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对此,我们首先要对目前大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对策,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建设性,也更有成效地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

1 大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的影响。没有明确目标、缺乏学习兴趣是大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虽然说每个人的心理环境都有所不同,但是衍生厌学情绪的背后都有着这样一个共性:没有明确目标、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包括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成就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成就动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的信念非常重要,它将激励个体努力获得将来的成功。相反,缺乏这种成就动机会限制个人的努力以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表现在对学习好坏不在乎、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对学习基本上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精神面貌萎靡不振、懒散、拖沓;常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缺乏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原动力。一些学生对学习有关的活动持消极情绪和态度,缺乏学习兴趣,甚至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尤其表现在对所学专业的专业课不感兴趣,缺乏专业认同感。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了。如一些学生迷恋游戏、网络,逐渐荒废了学业。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不仅不利于学业的进步,更危害身心健康。

2)家庭、学校的影响。家庭、学校在无形之中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相关因素、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的学习环境等都会对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如重利轻智,驱使孩子过早步入商海;家庭的不良环境,如父母离异,经常争吵,致使孩子心灵扭曲,由无法安心学习发展到失去学习兴趣;父母过高的期望与孩子实际水平差距太大,孩子因心理压力过大,难以承受,就用消极对抗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等。此外,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差异性的教学方法,不了解学生在学习上有什么不懂,最后导致优秀的更加优秀、落后的更加落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教师存在科研成果的压力,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交流,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死板,缺乏创新,缺乏吸引力和启发性,很难调动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部分教师过度重视教学成绩,对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笑脸相迎、重点关注;而对那些基础较差、后进的学生放任不管。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对课程产生厌学态度。

3)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不良社会风气和文化对大学生也产生一定影响。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思想、享乐主义倾向和一些不良风气及读书无用论等,都是造成大学生厌学的社会诱因,以及“一切向钱看”的扭曲思想,不健康电影录像等也对青春期孩子产生极坏影响。再或结交社会不良青年,耳濡目染,逐渐厌学。而且,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导致部分大学生受到了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心中对学习、对成绩的信仰出现了动摇。面对社会上某些别有用心的资本的文化宣传,有些思考能力弱、难辨是非曲直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出现了问题,不辨黑白、难分是非,甚至产生了一些“成绩无用论”的腐朽思想,觉得好好学习就是书呆子,大好的青春年华相对于在课堂上学习还不如“出去社会赚钱”,最后逐渐发展成了严重的厌学思想。

2 消除大学生厌学情绪的措施

要在新时代下做到消除大学生厌学现象,“一张黑板,一支粉笔”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学习和社会前进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时代,适应学生的精神需要,以让学生乐于配合的形式开展教育工作,消除大学生的厌学现象。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消除大学生厌学现象重点是我们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传统模式的课堂上,教师通常只能对着课本照本宣科,学生对课堂也容易产生厌恶、抵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对学习只是机械的、被动的,甚至有的学生表面上看是在认真听课,实际上却在走神……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师的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厌学情绪高涨。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育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要立足于创新的教学课堂,改进教学方法,通过革新性的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才有可能诱发学生们的内心驱动力,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甚至是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优化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2)加强学校管理,从严治校。加强学校管理,从严治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良好校风对学校所有成员具有强大的同化力、约束力和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功效。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皆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要成为广大教职工的共识和行动。新生入学进行入学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楼墙壁上悬挂名人、名言、科学家画像,宣传橱窗定期更换一次。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巨幅标语悬挂于学校建筑的醒目处。学校环境整洁宜人,这些建设都有力的强化了与优良校风相一致的健康、文明、向上的现代人意识和浓郁的校园文化,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同时,学校还要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必要保证,也是学生克服厌学情绪之良方。学生喜欢并佩服你这个老师,他就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就会信服你所讲的道理。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将学生心中的厌学情绪彻底克服。

3)营造健康丰富的大学校园生活。学生在校的学习比较单调容易产生疲劳,与高中相比,大学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新的开始:没有了高中里老师的严格管制,没有了父母的碎碎叮咛,时间安排确实更为自由,除了上课的时间都可以自由安排,上课的时候也没有人会要要求你认真听课做笔记,女生可以化妆逛街,男生打游戏出去玩,学校里有各种活动,大城市里更是不缺娱乐的地方,周六日不想动可以在宿舍床上躺一天。这样学生对学习可能就不会那么上心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改善这样的问题,丰富学生的课外的生活,还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建立自信心,也是严肃学习的精神调节。所以课外兴趣班的开展,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也能减少学习不良情绪的产生。

3 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消除大学生的厌学情绪,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大学生厌学的成因不一定是单一的,很多是多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共同配合,制定针对性的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疏导对策,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走出厌学的困境。

猜你喜欢
情绪大学生学校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
奇妙学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