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兰 陈俊华
(1.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市开发区实验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校的师资队伍不断在壮大,而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也随着在不断增加,并逐步成为中坚力量,特别是在一些新办本科院校或者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已经是教育教学的绝对的主流力量。显然,相对于老教师,青年教师具有学历学术水平高的特点,但实践教学经验相对缺乏。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因此,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已然是高校的当务之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关键就在于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的时候强调,我们要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建设“四有”好老师队伍,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乃至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
当代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快,传统教育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改变。社会信息化给我们现有的教育思维带来冲击,这也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影响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由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新的教育形式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但是目前青年教师对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缺乏认识,没有及时学习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及课堂教学设计都比较传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他们对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没有合理明确的认识,没有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教育模式。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刚从学校毕业,他们从教时间短,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针对性。大部分青年教师在课堂上照书授课,对着“PPT讲课”和“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与学生互动,没有形成双向交流,课堂上很少将自身科研情况实施到教学中。教学内容单调,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教师也不能获取学生的疑问与需求,没办法获取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这样的模式不仅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还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及对课堂的反感,长久下去,给教学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2.3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薄弱,难以平衡教学与科研
作为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不可分割,应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教学是立足之本,科研是发展之路。青年教师刚上讲台,经验不足,教学与科研都需要他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尤其是教学内容与所从事的科研方向不一致,偏差较大,这容易让他们产生疲惫感,疲于双线作战。青年教师缺乏科研方面针对性的指导,对科研方法不够了解,自身科研能力存在不足,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进行创新,造成教学与科研之间难以平衡。
学校坚持对青年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新教师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建立教师谈心谈话制度,学院分管领导坚持与每位新进教师谈心谈话,了解个人思想意识形态等相关情况及职业发展规划,并对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职业规范等方面提出要求。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进行跟踪,发现思想有波动的教师,及时进行个别谈话,做好思想疏导。
1)组织教师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培训,帮助青年教师上好一堂课。学校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采用理论讲授、示范演练、分组演练、集中展示与反馈等结合的培训模式,改变以往全程集中培训,通过转变培训模式,聚焦高校青年教师需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互动技能、结束技能”,让青年教师更全面地掌握一堂课教学设计方法和教学实施技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
2)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磨课”,巩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主要从专业知识水平、实现教学目的能力、掌握教材内容能力、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等几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打磨。立足课堂,研究问题,根据青年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制定磨课方案,教学磨课是一项反复的工作,教师在每一轮磨课后形成反思与总结,形成总结性磨课案例,巩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3)举办教师沙龙活动,助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效果。教师发展中心定期举办教师沙龙活动,老教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如何上好一堂课”、“青年教师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等方面与青年教师进行分享,总结出一些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沙龙中教授们针对新教师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接地气地分析探讨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帮助青年教师形成一套课堂教学管理办法。
4)开展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对专业教师实施分类分层次培养。学院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实践操作,利用暑期期间到企业调研,专业教师主要分为教学科研型、科研教学型、实训教学等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开展教学技能研究、教学模式改革、定期交流教学经验、探索课程新内容及教学新方式,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让青年教师融入专业团队中,明确自身教学科研方向,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
学校制定教职工进修培训规定,构建多种组合培训模式,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互补,国内培训与国外深造并举,自我培训与外派培训结合。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比如教育厅每年组织的岗前培训、教师科学科研能力提升示范性、闽台师资联合培训以及各种专业知识能力培训,选派教学效果良好的青年教师参加访问学者计划培训。培训模式多样化,提高教学与专业培训实效。鼓励教师加强对外交流,支持各类教师参加国内外组织的专业、学科培训、研讨会等,利用优质资源,促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管理能力。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升个人学历,对青年教师读博士者,学校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为加快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管理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为学校培养青年后备力量,学校实施“百青计划”即“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中青年管理骨干提升计划”,通过严格程序选拔骨干教师及管理骨干,并对这部分骨干进行一个三到五年时间的培养期。定期邀请名师专家到校开展系列培训、讲座、沙龙等,每年组织两次外出交流学习,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对青年骨干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与培养,扎实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
通过对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培养,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教学经验丰富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其导师,从师德师风、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对青年教师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指导及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加强教学态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书育人观念,对其教学准备、教案写作、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进行全程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的成长。导师深入青年教师课堂听课,并进行教学现场辅导,记录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及指导,并结合个人实际及课程特点,制定指导计划。在导师制培养期结束后,导师及青年教师均需提交评价及总结性材料。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的两项重要任务,学校不断完善教师学年考核、年度绩效、职称职级晋升等评价机制,将教育教学成果及科研研究项目纳入考核及晋升中,鼓励青年教师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两手抓,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达到科研促进教学的效果。设立“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东青奖教金”、“最美教师”、“优秀教师”等多种奖励制度,举办“人人讲课程”、“教学技能大赛”等教学竞赛活动,设置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奖项,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及科研平台,促使自我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我们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并明确定位“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显然,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入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当前,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就是要点燃他们心中的火,一把热爱教育的火,一把献身教育事业的火,一把提升自身素质的火。只有他们点燃了自身向上的火之后,才能把这把火引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引导学生追求真知。青年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