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文物考古的成就

2020-02-26 15:41:19刘南辰
卷宗 2020年28期
关键词:考古学考古文物

刘南辰

(萝北县文物管理所,黑龙江 鹤岗 15420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五千年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时代图景被时光掩埋,通过对历史遗物及遗迹的研究考察,还原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及意识形态等重要信息,继承和发扬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文物考古事业更是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力推动了我国历史文化研究进程。

1 文物考古

1)文物考古简述。文物即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考古一词产生于北宋时期的“金石学”,意为对于历史青铜器与石器的搜集与整理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考古意为古代遗存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该理论由西方国家传入,在中国兴起较晚,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得到完善,逐步建立起完备的考古理论。文物考古以田野调查发掘为基础,通过对历史遗物、遗迹进行考察,从而了解具体时期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及社会精神活动,进而还原历史面貌的一项综合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文物考古目的是保护和传承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文物考古的内容。文物考古研究重点在于对古代人类活动遗留的实物资料。其中包括可移动的遗物如木器、瓷器、陶器、石器等,这类资料通常是某一时期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产物,可以体现时代特征与时代审美;不可移动的遗迹,如古代人类活动中储物及殉葬的地址等,这类资料可能是人类无意识留存的也可能是有意识的活动产物;古代某一时期社群聚居的地点,这是古代人类生产生活遗迹的集合及遗迹,通常具有功能性,可由此判断时代特征;同时还包括与遗迹共存的有一定历史阶段性及群体性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特定时期下特定种群的集体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普遍规律。

3)提升人类的精神文明素养。文物考古工作不但可以丰富史学资料,还能还原历史真相,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有利于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播以及人类精神文明素养的提升。历史文化等待着人们的发掘,同时也需要人民群众的保护。每一处遗址都需要当地人民以身作则,齐心合力的共同守卫。当地人们要积极学习了解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将文化的精髓与气魄发扬光大。现阶段有许多的考古工作都从实际出发,主动寻求当地人们的帮助,积极宣传考古活动,来帮助广大人民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传承历史文化的精髓,把保护历史文物的工作变成自身的自觉行动,从而提升个人以及全人类的精神文明素养。

2 文物考古发展成就

1)考古工作与考古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出土考古遗存数量不断增长,据此基础上的考古文化报告生动描述了历史全貌,证实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弥补了史料不足或偏颇所造成的历史谬误。丰富了历史文化的表现形式。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历史遗物,遗迹及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形成了包括对于人类起源、中国文化起源的实物及文献支撑。如对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大汶口遗址等的发掘,对人类社会起源及有着重大意义。秦始皇陵地宫的挖掘、兵马俑坑的发掘、西汉陵墓群的调查等展示了不同时代阶级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有利于人们对历史时期生活生产实践的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工农商业活动、文化艺术传播交流与民族融合,对外交流等轨迹的变化清晰化、具体化。除此以外,结合具体器物文物资源,可以把握工艺技术水平,结合具体时代文化特征进行分析,更好地把握时代面貌。考古工作发展迅速带动了文物考古理论研究的进展发展,众多依托于考古研究的考古报告层出不穷。文物考古学刊物创办,《中国考古年鉴》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

2)文物考古及保护体系建立与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考古事业百废待兴,政府颁布了关于保护古代文物的法令,设立专门的各级文物考古研究机构与文物保护机构。同时一些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等纷纷创立考古专业,培养考古专门性人才,考古学管理、科研与教学体系建立,正式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在考古研究实践过程中,考古人才队伍的数量不断壮大及质量不断提高,展现了考古专业人才优势。随着重大考古发现与重要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改革开放以来,文物考古领域的“引进来”与“走出去”步伐加快,考古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全面发展,通过国际学术界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国外先进文物考古理论与方法走入中国,丰富了本土考古工作,传承了“互通有无”的历史品德,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与文化渊源,更凸显了世界文化的多元价值。

3)科技为文物考古事业赋能。自然科学方法和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考古学中,提高了考古研究的准确程度,使得考古研究更为精准。其中,在年代测定中,众多考古研究所采用了碳-14测年方法,这对中国考古学特别是史前时期的编年研究提供了技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辅之考古层次学研究,中国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得以建立。动植物考古及环境考古中,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极大的拓展了考古学的领域研究深度,提高了文物考古的科学性及实用性。除此之外,遥感监测、卫星定位、水下探测、分子分析、DNA实验等与文物考古工作的结合运用都促进了考古工作的开展。

4)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物考古体系。通过近现代的文物考古实践,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物考古体系——近代以来,考古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开展文物考古工作。考古工作者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考古规律,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实践路线。考古工作中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技术依托,使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思考方法阐述考古学材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文物考古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文物考古理论,借助先进技术,结合具体考古实践不断探索完善文物考古体系。中国考古学在近些年来的发展中解决了中国历史中诸多缺失记载的重大问题,提高了人们对于历史本身的认知能力,完善了普通公众对于历史的认识,通过图像化及文献资料生动地重现了历史,唤醒民族记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通过文物考古研究,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考古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开展,考古学已经不再是小众的、“独乐乐”的学科成为人民共同关注的、“众乐乐”的公共文化事业,人人谈考古或公众议考古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文物是历史更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考古资料不仅是学术研究所凭借的“材料”,更应该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如何保护、研究与传承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利用是所有人要思考的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是包括考古工作者在内的整个社会应尽的义务与责任。考古工作者通过考古加深了对此的认知水平,提高了对于历史文物及文化的把握能力,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文物考古通过发掘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揭示历史规律,保护文物价值,通过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的把握,唤醒民族文化记忆,成为传承与守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瞭望台。

3 结语

通过对文物考古发展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到文物考古事业在方方面面取得了发展,通过对文物考古成就的总结,开阔了研究视阈,创新研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在考古事业中的不断应用,加深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推动研究事业的发展,取得更多的考古事业成就。

猜你喜欢
考古学考古文物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1:32
十大考古发现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0:52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0:46
文物的栖息之地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文物的逝去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