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
(重庆市酉阳县消防救援大队,重庆 409800)
地下商业体是在地面以下的或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建筑净高一半的用于商业等功能的建筑。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除了通向地面的出入口外,其余部分均在地面以下。 地下商业体的模式及类型较多,根据不同的区域及使用功能有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通讯建筑及运输建筑等多个种类。其中又以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等模式较多。当发生火灾时,对扑救和安全疏散带来很多阻碍,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下商业体内部空间使用充分,装饰材质使用丰富多样。为了创造良好的商业消费环境和氛围,往往精心设计,降低耐火等级,甚至改变建筑结构,大量使用电器或采用可燃材料装饰,可燃易燃物 品多。
1)通道狭窄,出入口少。各式地下娱乐场所、旅馆、饭店以及生产性质的小型加工厂、停车场、仓库,业主为了加强营业收益,放松安全防患,在狭小的哦年空间内尽可能多的设放营业柜台和商品,招揽生意,堆积大量物资,有的多层地下停车场,平时内部车辆时常爆满,通道狭窄,一车着火,全场受灾。这些场所通道较少,一旦发生火灾,疏散与扑救困难,而且地下建筑内没有消防设施或消防设施不完善,通道内排烟设施也不完善。
2)整体封闭,空气不易流通。地下商业的建筑室内一般都没有自然通风和采光,除通向地面的出口和人工通风管道外,其他都与地面隔绝的,绝大部分工作生活采光都靠照明实现,局部活动场所更加封闭。一旦发生火灾,热烟气很难排出,散热缓慢,内部空间温度上升较快,且地下建筑火灾会较早地出现 轰燃现象,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
3)电气线路多,各种管道竖井多。地下建筑为了达到较好的工作生活需要和商业效果,往往设有电梯、并铺设了大量的电气线路和管道,这些管道在发生火灾时能快快速的流通烟热,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蔓延。
4)火灾扑救难度大,逃生困难。首先地下商业体一旦着火,消防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到火情,而且只能通过地下建筑物设定的出入口进入,经常是顶着浓烟往里走,加上照明条件极差,不易迅速接近起火位置。其次地下商业体通风条件差,由于一些灭火剂在使用时会产生有毒气体,这就导致人员疏散的困难。再加上地下建筑的屏蔽作用导致无线电设备在地下建筑内的使用困难,致使组织指挥、灭火力量之间相互协调有极大困难;四是由于烟气和高温的阻挡,给扑救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严格选用装修材料。地下商业体由于其建筑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的疏散以及救援都十分困难,且火灾发生时烟气运动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是一致的,为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与畅通,地下商业体内部的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满足规范要求外,还应当特别注意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应采用规定的装修材料。而对于那些人员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大的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售货柜台、固定货架、展览台等也应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装修材料。
2)合理划分防火分区。为了防止地下商业体发生火灾时扩大蔓延,使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火灾所带来的损失,应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面积,应根据其使用性质区别设置。 地下建筑的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比地上建筑更严格,当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时。一些特殊场所如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采用不燃性装修材料装修,当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3)划分防烟分区确保排烟效果。地下商业建筑发生火灾时,烟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样由窗户扩散到室外,而是聚集在建筑物中。因此合理划分防烟分区,使烟气集中在一定的区域,设置防烟分区时,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如果面积过大,会使烟气波及面积过大,增加受灾面,不利于安全疏散和扑救,如面积过小,则会提高工程造价。因此,防烟分区应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规定范围内,每个防烟分区必须设置排烟口,烟气由于受热膨胀,向上运动并贴附于顶棚下,再向水平方向流动,因此要求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墙面的上部;设置在侧墙上部也可以,但排烟效果不是很好,与设置在走道上方相比略差。
4)强化安全疏散。地下商业体的防火分区应设合理的安全出口。对于有些面积较大,具有多个防火分区时,由于它们同时着火的可能性很小,建筑平面布置多个出口不但困难,可利用每个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通向相邻的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应特别注意,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减少曲折并能向两个方向疏散,疏散走道内不能设置门栏、阶梯和突出物等,并直通安全出口,不得经过任何房间,安全出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走道及其交叉口、转角处、安全出口处等,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灯。
5)强化灭火救援准备工作。认真扎实的开展 熟悉调研工作,针对地下商业体的特点,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对地下建筑的结构功能、安全疏散通道、消防水源、安全出口情况、现有消防设施,救援处置对策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开展消防大演练活动,根据制定的预案适时开展灭火演练,要以假设最不利的地方作为着火点,围绕主要内容,设定基本情况的介绍、作战车辆停车位置的设置、阵地的设置、进攻退防路线的选定以及扑救对策、供水方案和注意事项等说明,充分做好地下商业体灭火救援的准备熟悉工作。
6)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和微博微信平台,广泛宣传大型地下商业综合体火灾危险性,曝光典型火灾案例和突出火灾隐患,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建立相关管理标准和规范措施,从消防安全管理、建筑火灾预防、消防设备设施、技术防范手段等方面对地下商业综合体提出具体建设标准和工作要求。要积极组织大型地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自检自查培训班,培训消防安全负责人、管理人以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要多对典型地下商业综合体开展暗访检查,曝光火灾隐患,强化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