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究

2020-02-26 15:41:19
卷宗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可视化背景数字

郭 琳

(黑龙江省大庆市图书馆,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大数据技术发展应用的背景下,人们获取数据信息的路径发生了极大转变,与此同时对于获取信息内容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数字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数据信息的重要路径,数字图书管理需要朝向知识化、个性化的发现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数据信息。现如今的数字图书馆已经具备完善的服务模式以及服务元素,实现数字图书管理服务工作的拓展与创新,才能为读者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服务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将海量复杂的基础数据进行高效、准确性分析,将图书馆读者所需求的信息以直观、丰富的表现形式进行传达,实现我国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1 大数据时代

1.1 内涵

人们对于大数据的认知停留在数据量庞大、数据信息繁琐的形式。未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数据信息内在特征考量。从产业发展层面来看,人们习惯性将大数据技术与信息搜集放在一起,但大数据技术是将信息量庞大、信息类型驳杂的信息进行组合、归纳处理,继而提升数据信息的应用效率。在对数据信息进行重点分析处理过程中,可以看到数据信息的价值应用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需要重视处理后数据信息所具备的社会效应。

1.2 特点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涉及的数据信息包括数据库、文字、图片以及音视频等数据资料。由于现阶段社会中产生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让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加便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可大大提升人们生活的便利性,有效提升数据信息的共享质量。庞大数据信息的存储是需要特定设备,存储的信息数量要远远高于互联网,是一般存储系统无法比拟的。而大数据中的数据信息并不是存储性数据,而是需要借助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应用的数据信息,为此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存储量不断扩大。

2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优势

2.1 为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注入力量

第一,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数字图书馆是以来网络存在的信息资源平台,因此需要跟随数据环境进行发展方向的调整。大数据技术的存在能够为数字图书馆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帮助数字图书馆搜集、整理规划数据信息,充实数字图书馆的数据路。

第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可拓展自身的服务范围,为图书馆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馆内服务,让读者能够在图书馆内获得更为精准、更为丰富的数据信息。

第三,带来更多的读者。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读者之间能够高效沟通交流,读者在知识阅读过程中,也可以与其他读者进行实时交流,不仅拉近了读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大大提升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忠诚度,继而给数字图书馆带来更多的读者。

第四,满足图书馆读者的需求。现如今的人们更加注重数据信息的获取速度以及信息获取质量,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能够满足读者的多方面需求,在数字图书馆中读者能够快速获取自己需求的信息资源,缩短读者在信息资源搜寻方面的时间。

2.2 满足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需求

大数据背景下不仅给数字图书馆带来发展机遇,同时复杂多样的数据环境也给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带来挑战。现如今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数据用户持续增加,信息数据用户对于数据信息的使用兴趣被有效激发,同时也存在极强的信息数据意识。这些读者在数字图书馆进行信息查阅时更加注重信息的多样性。大数据背景下读者使用数字图书馆的技能得到提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速度能够满足读者的个人需求,同时也能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现阶段信息数据分析读者对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内容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数据量庞大,数据信息内容驳杂,数字图书馆需要对搜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为此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继而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

3.1 确定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取向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数字信息数量与日俱增,我们也从以往的信息挑选时代进入了信息包围时代。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可以从客户以及图书馆这两个层面确定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脚趾指向。

3.1.1 读者层面

传统图书馆读者需求信息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是常常提到的“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大大缩小的“数字鸿沟”的范围,要想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就必须让图书馆的读者参与到信息服务环境中,强化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频次,便于数字图书馆更全面了解他们的真实性需求,继而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服务。此外为了让图书馆读者能够积极参与信息服务工作中,需有效维护数字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借助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对数字图书馆的有效宣传。

3.1.2 图书馆层面

图书馆需要转变自身以往的服务意识,将图书馆服务重心集中在读者身上。为此数字图书馆需要为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指导活动,借助多样化的激励政策来调动工作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让工作人员能够积极投入到图书馆服务之中。

3.2 构建交互式共享平台

数字图书馆不仅需要设置信息检索、查阅的工作,同时也要构建信息交互共享平台,借助论坛、社区以及社交软件为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搭建实时交流平台,借助多种类型的信息渠道让读者积极参与到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中,也可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读者的主动性,确保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得到有效践行和实施。此外借助信息交互式共享平台,客户可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问题继而获得自己需求的信息,领域专家也可与图书馆员在交互式共享平台上开展问题解答、意见交流的活动,有效缩减读者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数字鸿沟”,让读者能够参与到数字图书管的信息服务工作中来。交互式共享平台的建立,能够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为读者寻找中满足其个人需求的信息资源。

3.3 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

互联网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应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也因此让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不断提升,数据信息量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需要对读者的基本信息、浏览信息、下载信息以及评价信息等多种行为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对读者的潜在需求进行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将一个人的互联网信息与个人信息的结合分析,将会生成庞大的数据集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集合进行分析,能够快速分析数据集合中蕴藏的价值数据,并将此类的价值数据构建联系,最终找到读者潜在的需求信息,让数字图书馆能够快速响应读者的信息需求。

3.4 开展信息可视化服务

大数据背景所带表的是海量数据时代的到来,因此需要利用云计算技术以及Hadoop对海量数据进行细化分析,寻找数据内容蕴含的信息。利用可视化技术能够缩小客户与数字图书馆的“数字鸿沟”,尤其在对抽象信息进行处理过程中有着极为亮眼的表演。相关数据信息内容表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读者查询信息的准确率,同时信息可视化技术能解决数据结构复杂的问题。在可视化技术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检索主题的可视化,同时也能实现数据库分布的可视化,将可视化技术与学科计量学方法结合应用,能够建立学科知识地图,在数字图书馆内建立不同学科、不同著作以及相关作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不同领域研究成果的快速显示,明显表现出知识结构的划分区域。以往数据技术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数据被覆盖或是抽象数据无法被显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利用可视化技术进行解决,将全部数据信息完整呈现给读者。总而言之,在数字图书馆中应用可视化技术,能够充分满足客户在数字图书馆开展的信息获取需求、信息处理需求以及信息获取 需求。

3.5 搭建智慧服务体系

数字图书馆中存储的信息资源不计其数,为了能够向图书馆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数据资源,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资源进行处理、归纳分析。为此需要构建智慧服务体系来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数字图书馆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智慧服务是知识服务进一步优化下的产物,也是知识服务的进一步创新。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来自电子出版物、读者的反馈信息以及已有的馆藏资源,读者在信息查询和下载过程中,相关的共用检索目录、所下载的数字化资源所产生的日志数据信息,都会被存储在数字图书馆之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集合进行深入性分析,继而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再利用智慧服务体系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为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提供更多符合其个人行为爱好的信息服务。

3.6 拓展图书馆服务内容,提升馆内人员综合素质

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创新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背景优势,实现数字图书馆服务内容以及服务项目的有效拓展,为此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大数据背景的图书馆网络功能,以图书馆读者需求为基础开展数据库建设工作,推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内容数据库的建设进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字图书馆为读者及时提供信息资源工作。

在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馆需要大力提升馆内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以及服务意识,为此数字图书馆需要从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读者需求变化强化以及大数据背景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搭建高素质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队伍。

4 结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数字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带来发展机遇,为此数字图书馆需要确定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借助智慧服务体系、可视化技术等,实现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继而推动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可视化背景数字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54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42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传媒评论(2019年4期)2019-07-13 05:49:14
答数字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