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 藜 郑伊雯
(1.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2.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高校档案是高校在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真实记录,是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信息和资源的重要载体。高校档案宣传工作就是通过对高校档案及其工作的宣传来传播档案所承载的内涵和校园文化精神,让更多师生和社会人士了解学校的发展和校园文化。
而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及其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新媒体不仅传播方式灵活多样,而且传播渠道便捷快速,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高校档案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档案宣传工作不再局限于通过传统的报纸、报刊、书籍、广播、电视去传播档案信息,而网站、微博、博客、微信、QQ等也可以成为档案信息传播的集散地。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馆应以“互联网 +”为契机,以新媒体为宣传阵地,拓宽档案的宣传渠道和途径,拓展档案宣传的覆盖面。
目前,随着大众接收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及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时空局限性,高校档案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新媒体的视角下,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高校档案的宣传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档案资源和信息的呈现,需要档案宣传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宣传意识和宣传能力。但目前而言,高校档案宣传工作大多处于 “重实务、轻宣传”的状态,通常在档案工作中更注重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利用,对档案主动策划宣传工作比较忽视,主动宣传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档案宣传工作比较滞后。而且负责档案宣传的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不会去主动挖掘档案素材和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档案宣传的质量和效果。
长期以来,高校档案宣传工作的形式比较单一。传统的档案宣传形式,主要是通过布展、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而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的方式比较少,大多还流于形式,宣传方式主要以文字结合少许图片为主,照片、音频和视频很少,这样就造成了宣传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档案宣传的内容大多主要围绕学校的重点工作,根据学校馆藏情况,大多侧重于会议新闻、业务工作、学校著名校友以及档案法律法规等,其宣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与公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受众面相对比较窄,公众关注度较低,参与度也不高,与公众有效地交流与互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档案宣传的效果。
据教育部官网对全国高校利用新媒体的统计显示,截至到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校共计2914所,但截至2018年底,高校档案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的仅有62所,占比为2.13%,而在全国所开通的各类档案微信公众号中,高校档案馆所占比例仅为5%,由此可见,高校档案馆利用新媒体的宣传方式还有待加强。张蕊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对我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档案馆官网、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的开通和使用情况作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档案馆创建档案官网的比例并未达到100%;且仅有17所高校已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占比为41%;开通微博的高校更少,仅有8所,所占比例不到20%。而且在这些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的高校档案馆中,其档案宣传工作仍然以传统媒介为主,新媒体并没有成为宣传主流,并且还存在功能开发不完善、板块设计不科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限制了新媒体的宣传效果。
所谓新媒体是一种相对于报纸、报刊、书籍、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兴数字化媒体,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无线电技术和数字技术等为技术基础,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平台,以微博、微信、博客和网站等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以非线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涵盖了所有的数字化媒体形式,传播速度之快,受众面之广,影响力和传播力之强,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而且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升级,为公众使用新媒体接受和传播信息提供了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为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档案宣传创造了基础条件,也给高校的档案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宣传方向和思路。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档案馆可以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宣传手段和方式,高校档案的宣传可以更多形式化,宣传平台和宣传渠道可以更多元化,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高校档案宣传中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以新媒体这种新的宣传媒介、宣传平台和宣传渠道,为档案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变的传播形态,不断向档案馆内外部发布各种档案信息和资源,突破传统档案宣传方式的局限性。而在新媒体视角下,受众也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利用或查询高校档案资源也变得更加“触手可得”,从而也有效地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查询和利用率。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传播信息的手段和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对传统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少,而新媒体已经成为大众的“新宠”。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已成为新媒体的载体,而微博、博客、微信和各种网站等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这些都会对高校档案宣传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档案宣传方式可能再也难以满足大众的现实需求。因此,在传统的档案宣传基础上,合理地利用新媒体媒介、技术和平台进行档案信息宣传确实势在必行,不仅可以拓宽档案宣传的渠道和途径,也可以拓展档案宣传的覆盖面。
针对上述在高校档案宣传工作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新媒体的视角下,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不仅要在高校档案宣传工作中加强利用新媒体进行档案宣传的意识和新闻敏感性,还需要档案宣传工作者提高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以及根据档案资料策划新闻的能力,从而在档案宣传中体现高校档案工作的价值,并以四川大学档案馆为例,通过具体的事例阐述了利用新媒体进行档案宣传的具体对策。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利用,给高校的档案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宣传方向和思路,但同时也给档案宣传工作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高校档案宣传工作中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不仅需要高校领导、档案馆领导以及档案宣传工作人员,加强利用新媒体进行档案宣传的意识和新闻敏感性,提高利用新媒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需要档案宣传工作人员与时俱进,提高利用新媒体行档案宣传的业务能力以及根据档案资料策划新闻的能力,并熟练利用网站、微博、博客、微信等多种新媒体传播媒介及时发布和更新档案的宣传信息。
3.2.1 推进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夯实档案宣传的“物质”基础
在新媒体视角下,传统的纸质档案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宣传的要求,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是档案宣传的前提条件,也是档案宣传的“物质”基础。因此,需要对现有馆藏的档案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对新归档的档案进行纸质档案和数字化档案并存,进行同时归档,推进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从而为利用新媒体进行档案宣传工作夯实了“物质”基础。
3.2.2 加强档案的编研工作,丰富档案的宣传内容
在新媒体视角下,加强档案的编研工作也必不可少。传统的档案编研工作通常都局限于史料编辑、文件汇编、编写传记等简单的文字加工,但在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挖掘和提炼珍贵的、有特色的馆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基础上,把档案信息资源编研成以图文并茂,并配有音频和视频的宣传格式,使宣传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
在档案宣传中构建新媒体的传播格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与主流媒体合作,制作档案宣传精品,打造档案的宣传品牌,不断提升高校档案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档案宣传效果。
3.3.1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档案馆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档案馆网站、微博、博客和微信公众号等这些比较常用的新媒体平台,这些新媒体媒介具有及时性、交互性、共享性与时空虚拟性等特征,可以使高校档案的宣传渠道和范围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做到及时宣传、随时宣传和共享宣传。
高校档案馆官方网站是利用新媒体进行档案宣传的首要途径,可以通过档案馆官方网站及时发布本馆的通知公告、荣誉档案、服务指南和档案利用预约等一系列的档案馆常规信息,但这些信息可以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文字和图片信息,而可以兼具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信息,使这些宣传信息不再枯燥乏味,更吸引受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比如,2020年是江姐诞辰100周年,可以在此之际,四川大学档案馆可以其官方网站上举办一个题为“江姐在川大”的档案专题展览,在此展览中可以图文并茂,将江竹筠(江志炜)在“国立四川大学的学生入学登记表”、江竹筠(江志炜)在“国立四川大学1945年度转院系学生名册”以及多封“江姐给亲人的家书”等历史珍贵档案,制作成影视作品,以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江姐(江竹筠),于1944-1946年期间,接受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以“江志炜”的名字“潜伏”于国立四川大学学习的那段历史,通过耳濡目染的形式,内容丰富生动,向世人展示了江姐的英雄事迹,从而让公众更加了解川大档案、熟悉川大档案,从而走进川大档案。
微信和微博作为一种即时的、互动的新媒体,不仅信息发布快,发布及时,而且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已经成为大众最受欢迎的新媒体媒介。以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例,这两者均可以发布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并存的推送信息,微博的相册功能可以发布图片信息,微信公众号可以设置与档案馆官网链接,进入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直接链接到档案馆官网。这些只是一般的新媒体具备的基本功能,而新媒体的种类也远远不止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这两种,利用新媒体进行档案宣传形式的多样化也不仅仅只体现在这两种新媒体上,可以说,档案宣传形式通过新媒体可以变得更加多样化。
3.3.2 与主流媒体合作,打造档案的宣传品牌
随着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这三网的融合推进,以及新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档案馆应该主动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个广泛的档案宣传网络,开发和挖掘珍贵的和有特色的馆藏档案资源,制作档案宣传精品,打造档案宣传品牌,借助社会主流媒体的聚焦优势和宣传渠道,发挥“1+1>2”的优势,从而提高档案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众对高校档案的关注度。
例如,四川大学档案馆可以与某个卫视或电视台联合开展“红色档案”收集和宣传活动,在某个卫视或电视台推出了一档《红色档案》栏目,将四川大学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制作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借助新媒体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功能,鲜活地呈现到观众面前,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英雄背后传奇的真实故事,从故事中解密历史上四川大学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用这种全新的方式,引人入胜,吸引观众的好奇心,吸引观众持续关注高校档案、解密事件真相,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高校档案的关注度。
在新媒体的视角下,高校档案宣传工作中可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宣传方式,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最大限度地拓宽高校档案的利用空间,拓展档案的宣传渠道和传播途径,以新媒体为宣传媒介,充分发挥数字档案信息的特点,通过图文、音频和视频等耳濡目染的方式把高校档案馆变为“思想库”、把“死”档案变为“活”资源,让利用者获得最佳的档案接收和利用效果。
利用新媒体进行档案信息传播时,在时间、空间、速度和成本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可以让大众及时地随时随地接收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而且可以拓宽高校档案宣传的受众面甚至世界范围,同时还可以帮助高校档案馆真正走入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的生活,真正突破时空的限制,让高校档案真正与公众“近距离接触”,从而实现“触手可得”、“足不出户”的档案宣传效果,提高社会公众对高校档案的关注度,做到真正有效的高校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