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微思政”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0-02-26 13:1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学生

(淮南师范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38)

0.引言

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因事而化,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及先进技术激活思政教育工作,促进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此来强化其教育的吸引力及时代性。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革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应利用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学渠道的拓展,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创新推动作用,积极探索微思政教育模式的有效构建路径,开拓大思政的新格局。

1.“微思政”的内涵及理念

1.1 内涵

微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为了更好的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结合目前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特点,积极运用网络资源,依托微信及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方式,对广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道德素养、人生态度以及情感心理等方面实施的一种思政教育模式。首先,网络资源是微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各种社会热点、政治时事、娱乐新闻、重大事件、社会舆情等,通常对大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促使他们积极转发与评论。合理运用这些网络资源,积极和大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新媒体平台是微思政教育的重要自爱提。微思政的开展需要自媒体的支持,思政教师利用微信或是QQ与学生成为好友后,能够进一步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微博、喜马拉雅、直播平台以及知乎等分享的具体内容,利用微课与微信直播实施网络课程教育,从而更好的对广大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最后,生活化是微思政教育模式的主要的语言方式。在微思政模式中,思政教师走出课堂,脱离教材,所探讨的问题更加靠近大学生实际思想和现实生活,因而话语方式也就更加生活化。教师运用当代大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来引起他们的关注,通过真挚朴素的语言来感化学生,以此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以及亲和力。

1.2 理念

微思政教育模式共包含以下几种理念。其一是网络性。微思政教育模式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网络资源以及网络语言而开展思政教育,因而,微思政教育模式从内到外都散发出强烈的网络气息。其二是细微性。和传统思想教育只重视抽象性、全面性、理论性的教育模式不同,微思政通常挑选互联网中的具体信息,运用分散性的额实践,根据只言片语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其三是亲和性。微思政教育模式更加靠近广大学生,靠近他们的现实生活,选择和广大学生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运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和他们平等、友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过程。网络性、细微性以及亲和性这三大理念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全面贯穿在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与各个方面中,共同成为了微思政的重要灵魂。

2.新媒体时代高校构建“微思政”模式的必要性

2.1 是高校思政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有益选择

网络信息技术在转变成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全新驱动力的过程中,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文化行业的发展形势,高校思政教育也随之体现出全新的特点。一方面,在信息全面开放、资源及时共享的网络舆论场域中,复杂多样的信息中不免会掺杂许多西方政治意图的刻意渗透,让网络思想形态的话语权抢夺愈发激励,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拓展了思政教育资源、革新了思政教育方式、增加了思政教育渠道。让思政教育的中心逐渐向网络方向偏移,促使了微思政这一全新模式的出现。

2.2 是高校思政教育落细落实的有效路径

思政教育只有真正的接地气,才能切实有效的影响广大学生的思想。微思政教学模式的应用契合实际,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及感染性。宽带中国这一重大战略的不断深化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让网络和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已经变成了一种融于微小、化于无形的重要传播载体。并且由于网络传播的碎片化和具体化等特点,为思政教育的精细化、生活化以及日常化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支撑点。

3.新媒体时代高校“微思政”模式的构建路径

3.1 占领思政教育“微阵地”

首先,应强化主流网站的创建,确保网站中各种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及网络创建的特色,可以充分体现出高校特点,将议程设定、微博评论以及信息分享等相关功能作为最重要的功能,有效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升网站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其次,运用微平台对广大学生的喜爱的微博及微信等媒体平台实施重点建设,构建院校官方微平台,进而建立互动化的立体网络。最后,重视媒体融合,不同微平台以及传统媒体应实现统筹发展,构成媒体网络体系,让各种类型的媒体平台资源可以随时随地共享,形成凝聚合力。

3.2 拓展思政教育“微产品”

首先,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思政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努力打造并设计主题网页,同时还要对院校历史校训内容进行网页设计,校训展览活动专题应以高校专业特征为核心。院校可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电影、代表人物等评比活动,让网络思政教育与线下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此来不断提升网络文化的整体文明程度,让思政教育能够从多个角度入手,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其次,在网络媒体中应添加不同服务功能,在微平台上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而让思政教育可以充分融入到微平台当中。利用微平台提供各方面咨询服务,帮助师生解决他们在日常工作及学习中现实问题。可在微平台中构建院校领导接待日机制,方便院校领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最后,在微平台中对外开放自主学习资源,健全网络公开课程以及网络教学内容体系,让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有针对性、选择性的进行学习,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

3.3 实施思政教育“微对话”

首先,应利用新媒体平台合理设定网络讨论话题,话题一般要选择重要节日、重大纪念日等,讨论内容主要从国家历史、共产党历史、思想理念、道德素养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表达自身的真实看法,利用新媒体平台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其次,构建长期有效的互动制度。在新媒体平台中,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制定健全的体制、良好的互动平台、监管制度以及服务机制,确保师生良好且长期的互动局面,对广大学生实施合理有效的引导教育。最后,组建一支网络意见领袖团队。新媒体背景下应在网络平台中实施思政教育,因而就需要一支优秀的团队,其团队应由院校政工干部、思政理论教师、网络技术专员、网络管理人员、学生精英共同组成,建立稳定优秀的红客团队,根据相互沟通和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优势互补,构成强大合力,进而更好的引领和面对舆论舆情。

3.4 改善思政教育“微环境”

首先,确立监督管理职责。院校党委宣传部门、团委、网络化部门以及党委学生工作部门应合理分工,共同进行关系,构成加强思政教育网络建设的强大合力。其次,完善体制体系,院校应制定健全的网络思政教育制度体系、网络不良信息定期排查制度、奖励惩罚制度,全面构建和谐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最后,强化自我管理。培养优秀合格的学生党员干部,让他们负责思政主题网站的编辑工作、微信与微信的管理人员、网络舆论引导员以及评论员,建设大学生网络志愿服务团队,充当好网络信息的清理者角色,对网络不良信息全程监控,避免不健康信息进入网络影响广大学生的思想,保卫积极健康的校网络环境。

3.5 建设思政教育“微团队”

微团队建设是微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高校党政领导及共青团干部、思政理论课程教师、班主任以及心理辅导教师等都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团队,同时也是微思政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大学生党员、学生领导也同样是微思政中的不可缺少的团队。每个团队都应对对接学生,变成微思政教学的直接力量。建设微思政团队,首先需要积极改变思维模式。高校应切实帮助思政教师激活他们的微思维,养成利用新媒体发觉问题,运用网络思维分析问题,利用新媒体有效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及习惯。其次要重视工作能力的培训。例如,可邀请知名专家对经典案例展开深入探究,学习实施微思政教育模式的有效路径和方式。也可成立工作坊,针对思政教育内容筛选、载体使用、话语运用等相关问题组织主题探讨,还可形成互帮互助小组,相互学习微信及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技巧和方法,以此来更好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基于此,利用技能比赛、实践模拟等多种形式,对前期培训的各种内容进行巩固,帮助团队切实掌握实施微思政教育模式的基础技能。

4.新媒体时代高校“微思政”模式的具体实践

4.1 运用“微思政”,渗透传统文化

首先,积极融入传统优秀文化。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关注度逐渐下降,在思政教育中积极践行特色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不断探索传统美德,切实促进传统优秀的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而在整个社会当中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传统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需要媒体平台的支持,微平台便是契合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充分运用微平台,拓展平台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并且还要及时剔除掉负面信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此外,也可运用传统优秀文化和实践活动形式,将某些传统文化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比如可通过先进技术制作各种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视频及教学课件,通过不同的故事引出传统文化中的礼节、先进思想等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其次,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紧密结合。人文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重要精神品质,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从而对各类思想问题加以纠正,逐渐构成良好品行。对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加强人文精神内涵的有效运用,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理念层次,注重人文教育并利用微平台,提高其教学效果。某些院校构建了微信群、网络论坛等,学生可随时随地与这些平台展开对话,将心中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踊跃提出合理的建议,院校有专门人员负责为平台的日常运行,通过阅读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来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让学生在思政教育中体会到人文关怀。

4.2 运用“微思政”,转变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易理解专业重点知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师生的互动与沟通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转变和改善师生关系,能够促使学生将自身负面情绪和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主动向教师倾诉,而教师要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消除学生不良情绪。以往的师生关系让思政教育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显著提升,这是因为在过去思政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在当代教育观念下,师生的关系与彼此地位发生了巨大转变,微平台就在这一过程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思政教育中运用微平台,教师可通过某些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例如,部分教师开通了个人微信账号,在微信朋友圈中展现自己日常生活的真实状态,对于相关学生会刻意将教师微信屏蔽的状况,教师可私下和学生进行对话,以此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将微信变成师生互动的催化剂。这样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以朋友的身份对待教师,进而主动利用微信与教师频繁沟通。再如,教师可利用微博和院校网络论坛和学生进行在线互动,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状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这样不仅缓和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4.3 运用“微思政”,强化课后实践

思政教育并不是单方面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想要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对他们加以训练和培养。在日后教育中应强化对实践教学的运用,将中国特色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具体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优秀文化、当代网络文化及人文精神的理解。比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可积极运用各类鲜活的材料,根据重要节日,在网络平台中发布详细的活动信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此外,也可利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网络平台中发起“在街道拥抱陌生人”的实践活动,以此来唤醒人们之间的爱心意识及真诚意识,缓解当前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远现状。也可鼓励学生运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别人提供服务,让学生进一步接触和会,进而从时间中找出社会发展当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对社会弱势人群广泛关注,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更好的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利用实践教学能够对学生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加以纠正和指导,促使他们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5.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网络技术,通过占领思政教育“微阵地”、拓展思政教育“微产品”、实施思政教育“微对话”、改善思政教育“微环境”、建设思政教育“微团队”等有效路径来构建“微思政”模式。并利用这种模式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加强课后实践,从根本上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广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