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危化品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对策研究

2020-02-26 03:47:16徐洪峰邹忻辰
江西化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化工救援消防

徐洪峰 邹忻辰 张 扬

(南昌市青山湖区消防救援大队,江西 南昌 330006)

我国近年化工行业发展迅速,2018年全国化工业总产值约占世界的40%,居世界第一位,化工产品大量生产使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占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据统计仅2019年,国内危险化学品领域共发各类事故生1653起,其中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有181起,共造成500人死亡;火灾爆炸事故718起,占事故总数的43%,造成239人死亡,占死亡总人数的47%。如何有效提升危险化学品消防监管和灭火救援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已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江西省危化品企业现状

江西省依靠良好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精细化工、盐化工、氟化工、有机硅产业为代表的化工行业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基本形成涵盖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和医药化工等全业链化工产业体系。截至2019年,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危化品生产加工企业500余家。其中,石油化工企业20余家,煤化工企业7家,金属冶炼企业50余家,香料、染料企业30余家,氯碱化工企业5家,氟化工企业10余家,医药制药、农化及生物工程企业80余家,LNG(液化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供气场所30余家,液氧、液氮、乙炔等气体生产及储存企业30余家,发电厂2家,其他精细化工企业250余家。从灭火救援力量建设看,全省有70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站,平均每队不足10人,不仅人员力量不足,而且缺少与企业生产产品、规模等相匹配的侦检、堵漏、灭火等装备和灭火药剂,无法满足应急处置需要。

消防安全风险和监管救援难点

(一)规划设计存在缺陷,先天性隐患较多。

化工产业规划与城镇规划脱轨,部分地区为追求政府财政收入盲目上项目、办企业,缺少整体性、全局性的科学规划。准入门槛设置过低、产业链条复杂,未进行分区分类设置、混合布局。企业单位内部产业链交叉设计,储存区罐型杂乱、介质混存,管理不规范;有的企业未取得土地、规划手续,违法违规建设,甚至未进行消防验收投入使用;有的国企老厂改制后转型升级、增设项目,车间、库房、设备等建设方面随意性大,改建和扩建后突破原有平面布局和设计标准,导致生产装置和储罐密集交错、混乱无序,防火间距严重不足,而且毗邻居民生活区,存在先天性缺陷和风险隐患,一旦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毒害、倒塌、污染等多种灾情风险交融叠加。

(二)企业管理不规范,主体责任落实不力。

从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经验看,很多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生产轻管理,消防经费投入少,缺乏消防安全“明白人”,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消防安全“无人抓、无人管、不会管”现象普遍。有的企业消防设施建设滞后,一些老化设备不能及时更换及有效维护,边生产、边检修中带病作业,致使发生事故风险概率增加,如2019年5月29日南昌市方大特钢2号高炉在炉况异常过程中生产发生爆炸起火事故。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设备选型不对、工艺水平不高、消防设施配置不全,增大了火灾危险性。很多企业存在消防宣传培训流于形式,员工安全意识不强,消防器材不会使用、隐患发现不及时、逃生技能不足等情况,如2018年哈尔滨“11·9”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原油泵房火灾,起火原因为工人违规操作引发静电起火。

(三)装置管线老旧、工艺复杂,处置难度大。

部分化工企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投入运营,目前工艺落后,设备老旧、故障率高,风险隐患大。尤其涉及精细化工的工艺路线、产能规模、火灾荷载、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常有高毒、强酸强碱、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并存的情况,极易出现化学腐蚀、中毒、火灾、爆炸等多重灾情,设计理念、设防标准仅参照石油化工规范,难以保证本质安全。化工行业生产的产品多达数百种,多为固体、液体、气体转化反应形式,涉及到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深冷低温、高酸高毒、忌水忌氧等物料,种类多、成分杂,现场处置难度大、风险高,救援风险高、难度大。

(四)企业专职消防力量薄弱,发展不均衡。

一些企业对发展专职消防队存在狭隘认识,加之现行《消防法》关于企业建立专职消防队的法律条款缺乏具体细化的内容,导致片面强调消防救援队伍“兜底包揽”的作用,忽视企业消防安全的主体责任。同时,企业专职消防队员的工资待遇普遍低于生产一线员工,也没有享受到高危、特殊工种岗位津贴等待遇,与高危险、长时间、高强度等职业特点严重不符,造成专职消防队人员老化、装备陈旧,执勤训练水平下降,战斗力削弱,专业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定。

(五)应急准备不充分,救援能力有差距。

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执勤车辆主要基于城市建筑火灾配备,与化工类灾害事故处置需求不相适应,未达到防火、防爆、防毒、防冻、防酸碱、防辐射、防灼伤等要求,特别是个人防护、侦检、灭火、洗消、保障器材装备及灭火药剂储备远不能满足化工灾害事故处置需要,一旦发生大型化工火灾或爆炸,灾害应对作战难度大,现场处置人员存在很大危险。另外,全省泡沫储备总量不足,且种类混杂,储存分散,不便输转调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配备50米至70米高喷车8辆,且均无水平延展功能,全省各类化工企业装置储罐跨度和半径较大,精馏塔高度普遍达70米以上;与此同时,应对超大油罐和集中储罐区等事故的大吨位、大流量、远射程的泡沫车以及泡沫输转泵车、远程供水系统、大型拖车炮等装备配备不足、个人防护装备也不成体系,依托现有器材装备难以满足灭火救援实战需要。

三、工作对策

(一)加强源头监管,提升防控质效。

严格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建议政府对现有化工产业园、企业进行分类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住建部门应依照新修订的《消防法》职责,对新建危化企业严格审批验收,对原有未经验收投入使用的危化企业责令停产停业。消防救援机构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执法,坚持严格执法与服务指导并重,以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契机,推进危化企业专项整治,开展消防安全风险评估,落实“一企一策”等精准监管举措。建立应急管理、发改委、工信、环保和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沟通机制,以安委会或消防专业委员会为平台,定期会商研讨化工行业消防安全监管中的难题,提高企业设防等级和消防安全防控能力。

(二)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能力。

树立“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安全发展理念,企业全面落实《消防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充分整合化工行业技术专家资源,利用行业性协会等自律组织,优化工艺路线和技术设备,落实消防安全“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加强对厂区、装置区、储罐区的消防安全管理,从设计、施工、安装、运行和管理等环节,全面提升企业的人防、物防、技防能力。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消防隐患自查机制。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不整改的企业,加强行政处罚力度和失信行为惩戒,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三)加强摸底调研,深化实战演练。

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对危化企业和化工园区开展专项调研,切实统计摸清产业分类、企业分部、产能规模、仓储总量、危险特性、工艺流程、消防设施等情况。确定企业消防安全“明白人”,做到消防设施全部能操作,工艺流程全部都熟悉,重点部位全部演练过。遵循化工工艺处置与灭火救援相结合的技战术运用,构建起岗位应急处置人员、班组应急处置小组、车间应急处置分队、国家消防救援专业队伍的“四位一体防护网”,力争形成“1分钟工艺处置队到场,3分钟企业消防力量到场,5分钟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到场,10分钟地方联动力量到场”的应急响应机制。国家消防救援队伍要加强课题攻关,全面复盘分析典型案例,加强供水(泡沫)、防护、堵漏、紧急避险及战术编成等专项训练,建强专业骨干队伍,形成攻坚克难能力。

(四)建强专业力量,完善联动机制。

立足全省最大、最难、最复杂灾情处置需要,整合全省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优势力量,建设省级化工灾害事故专业救援队伍,有效推进市级轻型化工编队建设,配齐人员及车辆器材装备,提升专业处置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开展跨区域实战演练,指导企业建强工艺处置队和企业专职消防队两支队伍,配齐配足救援人员和车辆器材装备,制定详实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严厉,提升企业事故状态下应变处置能力。加强政府部门、社会应急力量的联勤联动,建立与各地堵漏、工程、环保、工艺抢险等专业力量紧急调派机制,整合全省各类应急力量、消防器材生产厂家、灭火药剂储备等资源,实现同步响应、无缝对接。

(五)发挥科技优势,创新消防监管模式。

创新传统消防监管模式,依据智慧消防的建设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建设消防物联网将分散的化工企业和消防设备终端进行互联。将采集的各类信息分析、将报警信息、设备信息、消防知识,通过数据整理,推送到监督人员、单位消防人员和社会群众的手机上,并通过手机固化消防监督流程、报警和日常巡查流程、维护保养流程和隐患举报流程。

猜你喜欢
化工救援消防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2022年30期)2022-11-15 05:05:10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2022年15期)2022-11-15 04:12:20
《消防界》征稿启事
紧急救援
哈哈画报(2022年5期)2022-07-11 05:57:52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3D打印大救援
学生天地(2020年1期)2020-08-25 09:01:44
漫画说消防
消防界(2019年2期)2019-09-10 07:22:44
消防也幽默
读者(2018年18期)2018-08-31 05:40:02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