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其分析

2020-02-26 04:51:27戚毅
关键词:专业课程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戚毅

中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源地,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占有其特殊地位,也有其独特性,相比较学科型的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对人才的技术技能培养。西方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在概念的定义中也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词语表述,尽管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高等职业教育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高等职业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艺术设计是一个专有名词,是文化艺术领域的一门艺术类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所研究的内容也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门类不一样,在内容上涵盖了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在专业内涵上实现了科技、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的跨界,有着社会审美多元融合的特征,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作为服务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他国家基本没有这个概念。在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艺术设计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本科层次教育中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为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

(一)高职艺术设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和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历程。西方等发达国家的高职艺术设计起步较早,早在高等教育之前就已经系统化实施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德国的包豪斯学校最早倡导艺术设计实用教育,提出要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计,旨在培养基于实用技术的艺术人才。而中国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主要是从原先的中等职业艺术设计发展而来,可以说,两者在内涵上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共通之处。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中,西方的发展与改革起步较早,有关设计和工艺的课程比重也较大,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设计素养,以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为基础,相应的课程在课程设置占有较大的比例,进而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有效衔接,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实用技术性艺术人才。以美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为例,其在小学阶段就进行了普遍推广,在中学阶段走向专门化,课程内容也逐渐向技术方面转移。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中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服务于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面临转型升级,这也就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由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而来,更加强调技术的艺术性,这也就对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体现的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课程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面对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形势,专业建设正在伴随着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课程建设也需要同步进行提档升级,高水平的专业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课程。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本科同类课程的区分度不够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艺术设计类本科院校的区别度不高。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中,多数是参照相关本科专业。尽管多数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中进行了很多探索,但由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殊性,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在内涵上还不够充分,不少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有些课程只是名称上发生了改变,在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中没有脱离学科教育的能力框架。近些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文化艺术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中,更多体现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进一步明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特别是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支撑度不够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不够充分,这个不充分首先体现在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如何能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有效的一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学生的技术技能和文化素养双提升,是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变化提出的教育教学新命题,也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每五年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修(制)订,每年对专业目录进行一次微调。专业目录的调整,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和反复论证,也是国家层面为课程建设提供风向标。专业名称的每一次调整,都反映着新时代的新要求,这也要求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需要不断完善。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方能支撑高质量的人才供给,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办学环境、教学条件、实训设备、师资团队、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同步协调推进。然而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跨界”特殊性,很多艺术设计类课程在学校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并没有明确地进行一体化的系统设计,较难形成统一的课程标准,进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难以较好地支撑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这也就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同步。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对产教融合内涵的提升度不够

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职场的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学科教育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注重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也较为多元,除了三年制专科,还有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3+2分段培养,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4+0联合培养,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的3+2、3+3分段培养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都需要精准定位,因材施教。因为不同学制的学生专业基础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的艺术素养也不尽相同,而在实际的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中,对不同人才培养层次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关注度不够,企业的参与热情有限,很多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与企业的协同度不高,“一头热”的情况还较为普遍,专业教育与职场需求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新时代,很多行业都伴随着社会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在重新被定义,产业的更新迭代必然导致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为了更好地对接产业链,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也已进入专业组群发展的时代,作为专业建设的基本单元,课程体系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策略

(一)高职艺术设计课程应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层次特征

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就体现在“高质量、接地气、可落实”。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职教立交桥已逐步构建,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中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和本科层次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中端位置,发挥着中坚作用,原有的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通过提升课程建设内涵,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最直接,也最明显。不同的学制,其学生生源就不同,学情也不同,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目标下,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就需要一步优化课程结构,着力解决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最微观也是最普通的问题。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正在通过专业组群的方式不断提升专业内涵质量,核心专业在专业群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应齐头并进,不断提升课程内涵,以高质量核心课程带动其他相关课程同步协调发展,进而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衔接性、贯通性和可拓展性,切实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二)高职艺术设计课程应通过一体化设计支撑专业建设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理念已从“高原”向“高峰”逐步转变,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高质量的专业群建设则需要高质量的课程进行有效支撑,这就对新时代的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2018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召开专项会议,围绕提高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展开讨论,着力构建高水平课程体系,进而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又称“职教20条”),旨在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和大发展,特别是要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深化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基本单元,课程的改革既是重点任务也是核心任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修(制)订将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人才培养通道。2020年,教育部对现有的专业目录进行再次优化和调整,此次修订的一大特征就是以高职专科目录框架为基础进行调整,面对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职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也应同步进行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以核心课程为基础,确保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艺术设计课程应以建设高质量“金课”实现提档升级

2018年6月,陈宝生部长在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金课”一词,强调要提升课程质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在当年的8月份,教育部专门出台文件提出要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概念写入官方文件。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学校和专业建设离不开“金课”,高职院校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也同样离不开“金课”,这是高等教育对时代发展的呼应,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数字化时代的来临,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艺术设计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态势正在不断加强,专业间的界限正在逐渐变得不清晰,“融合”“跨界”一词也越来越多被提及,这也就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不同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前提,这既体现在课程建设一体化设计的内涵上,也体现在课程对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上。

如何通过建设高质量的课程,回答好新时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民问卷,是每一个高职教育者的使命和担当。展望未来,数字化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时代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也必然更加的异彩纷呈,实现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通过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技能大赛、1+X证书等多种实践途径,也必然会产生更多优质的课程,有效支撑新时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