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伟峰 王若旭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4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纵深和全球视野,在继承和发展党的科技创新理论基础上,从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就科技创新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和讲话,他强调“应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P9)“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2](P106)。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构成,为我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习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3]他出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科技创新道路,指出了科技创新的战略发展方向与战略任务,并谋划部署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战略论述的重要逻辑与基本内涵。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世情国情作出的深刻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阶段目标、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都发生了新变化,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要求必须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走自主创新的中国发展之路。
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中国化发展。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习总书记继承发展这一优秀传统,融合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结合新时代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进一步作出理论创新,明确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4]。
习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的地位,即“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5];明确了科技创新的道路,即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走符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明确了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动力必须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必须把握住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要素地位,引导科技创新发挥好在国家、民族、人民发展中的作用,使科技创新成果最终惠及人民、服务人民。
(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步走”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目标。习总书记领导规划的我国科技事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6]习总书记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源于对国际发展环境和世界格局的深刻认识。当前,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优势地位,着力对中国等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予以制约和打压,中国在许多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在多个产业领域面临激烈国际竞争,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调整乃至重构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跨越式发展提供机遇。
习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目标源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需求。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包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把科技创新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强调只有建成科技强国,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建设科技强国与实现中国梦是内在统一的,建设科技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战略方向。“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6]这“三个面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家发展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的,也为国家推进科技创新指明了战略方向。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这为科技创新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明确了新的主攻方向。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大应用性基础研究和前瞻性基础研究力度,在引领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成果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研究成果及时转化。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大问题,盯住提升经济质量与竞争力、升级消费、改革供给侧结构、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等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加快实现关系国计民生的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要面向国家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国防建设、网络安全等领域的重大需求,调整科技创新的发展布局与有效供给,走出由科技强大带动产业发展、经济高质量、国家强盛的科技强国发展道路。
(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战略任务。习总书记提出了科技创新五大战略任务,即“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6]这五大重点任务,是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
落实好习总书记提出的“五大任务”,抢占国际化科技竞争先机,提升综合国力,必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要夯实科技基础,优化布局科技创新着力点以适应需求,推动前沿科技领域跨越式发展;要强化战略导向,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有效应对转型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要强化科技供给,加大产业转型与民生保障的科技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提供高质量科技服务;要深化改革创新,有机衔接科技创新链条、打造活力科技创新主体、健全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与运行机制;要弘扬创新精神,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市场,培育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一)科技创新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习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7],他明确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8]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好时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都有了大幅提升,特别是科技整体能力提升明显,诸多重要领域的科研水平跻身世界前列,一些前沿性研究走上领跑梯队,为我国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提供战略支撑,极大地鼓舞了人民信心、振奋了民族精神。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科技的力量。习总书记强调“创新决定未来”[9],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才能掌握核心技术、把住发展命门,真正掌握国家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真正实现独立发展、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进入新时代,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涌现,这些都离不开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与坚持。只有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核心位置,坚持不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战略,我们才能实现科技进步方面质的飞跃,紧紧抓住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新机遇,成长为世界科技强国,以中国创新推动实现中国梦。
(二)科技创新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有效供给。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明确立体,人民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创新为民、科技惠民是科技创新的最终追求,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所在。载人航天、超级计算、国产航母、嫦娥四号着陆、长征五号发射等科技领域突破,建立传染病应急防控技术体系、打破肺癌等领域国外专利垄断、研制国内抗癌靶向药等医学领域突破,港珠澳大桥、复兴号等工程领域突破,以及其他一系列涵盖吃穿住用行各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让人民共享了科技创新的成果与红利。
习总书记指出:“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10]科技创新为打造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智慧中国提供重要支撑。科技创新助推国家创新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推动新旧动能的转换、产业的变革与发展,为全民就业创业拓展更大空间,为个体发展提供平台。科技创新聚焦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比如脱贫、养老、医疗、生态等,帮助攻克各领域的难题与瓶颈制约,倡导更加科学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人民幸福生活创造更多可能性。科技创新有效解决重大战略需求和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生产安全、食药监安全等方面提供支撑保障,助力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稳定,为人民安居乐业营造更好环境。可以说,科技创新能够更好地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供给。
(三)科技创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11]回顾人类社会的几次“大变革时代”,包括十八世纪英国的伦敦,十九世纪后期德国的慕尼黑和柏林,二十世纪美国的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等城市,都是抓住科技产业变革机遇迅速崛起。可以说,科技创新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习总书记高屋建瓴地强调:“创新发展是引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6]当前,人类社会即将进入综合文明时代,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社会与科学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程度空前加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但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增长率低、通货紧缩明显、失业率与负债率居高不下等问题普遍化,同时国家之间在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旧存在巨大差异,影响着人类的共同命运。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社会发展的新型动力之源,以科技创新来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质量,应对经济社会、人文科学和教育等领域的各类问题,解决各国差异,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繁荣发展的根基。
习总书记强调:“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完善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3]要实现我国科技事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要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培育科技创新市场主体与平台、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上下功夫。
(一)坚持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习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6]习总书记的论述找准了我国科技创新的问题与症结所在,为我们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指明了关键路径。
要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新发展,就要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建立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有效激发科技创新动力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把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教育体制等领域的改革统筹推进,加强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改革发展需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与前沿研究领域,科学细化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总体布局和实现路径,及时滚动调整科技力量与资源布局。二是要深化科技管理机制创新。要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符合科技创新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加大公共财政科技经费支持力度,探索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政策、监管政策等,采取高效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为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松绑,推进科技创新与市场有效对接。三是要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公关。要在全社会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统筹抓好科技创新与产权保护,从法制、政策、宣传等各方面塑造科技创新自信与文化。
(二)坚持市场导向,培育创新的市场主体与平台。习总书记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2]我们要推动科技创新久久为功,就必须坚持市场导向,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搭建更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一是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地位。鼓励企业成为科技决策的主体,积极吸纳企业参与制定技术创新政策、规划,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决策,提升“话语权”;鼓励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通过事前资助、事中贴息、事后补助等方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成为科技研发的主体,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构,加大企业与科研院所、机构的合作力度与深度。二是要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力度。要充分整合国内创新平台资源,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优惠政策与试点落地,培育更多的产业转型示范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发展更多高水平的科研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组织等。要构建更多产学研结合平台,培育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先进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等,促进产学研同步发展。三是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供给,要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实行链条式项目运行服务,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聚焦医疗健康、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重点民生问题,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科技“红利”。
(三)坚持加大力度,狠抓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6]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才优先,着力培养和引进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人力资源是保障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要素。我们目前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发展配套措施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还存在脱节情况,下一步要重点在培养、吸引、服务人才三个方面上下功夫。一是要大力培养人才。目前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高端人才不足,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创新,把科技创新内容纳入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体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乃至世界领先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域领军人才,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和后备人才,挖掘培养更多科技创新团队。二是要重视科技创新高精尖人才引进工作。要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抓好人才引进相关问题的解决,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做到精准引才、按需引才、引才留才,不仅实现科技创新人才规模的壮大,更要重视高精尖人才的引进与使用,确保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用得出来。三是要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体制。要树立鲜明的尊重、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工作导向,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奖励激励机制,做好科技创新人才的服务工作,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收入与社会地位,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岗位履责情况、实际贡献度、成果转化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鼓励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完善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合理配置科技人才资源在各领域发展,推动实现科技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供需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