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乡村产业发展开局良好,广袤乡村呈现蓬勃生机。乡村振兴突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乡村休闲旅游、农村创新创业、产业扶贫等7个重点,精心谋划、精细布局、精准落子,一个一个推进、一项一项落实,乡村产业呈现蓄势待发之势。
谋划乡村产业振兴思路,吹响乡村产业“集结号”。按照国务院领导指示和部领导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出台指导性文件,及时部署工作。2019年6月中旬,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思路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组织保障等要求。这是指导乡村产业振兴纲领性文件,也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性文件。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产业“新高地”。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产业集群,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快构建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发展格局,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政安排30亿元,支持298个镇(乡)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建设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转化、紧密化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组织召开现场会,编制建设精品案例,统一思想、总结做法、交流经验。同时,打造融合发展先导区、示范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发展。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乡村产业“新雁陣”。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乡村产业骨干力量。扩大龙头企业队伍,目前,全国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万家。2019年,启动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认定299家经济实力强、联农带农紧的企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已达1 542家,且实力不断增强,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均超过8亿元,平均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左右,其中70户来自贫困地区、占23%,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探索发展新路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唱响乡村产业“金字号”。依托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强规划引领,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结构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引导资金、技术向优势区聚集,建设大基地,布局加工产能,唱响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乡村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同时,强化基地建设,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和指导服务。
做精休闲农业,增添乡村产业“打卡地”。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积极创政策、育品牌、强管理、造氛围、树典型,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打造休闲旅游精品,引导各地挖掘蕴含的特色景观、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优质资源,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以“享乡村美味、庆农民丰收”为主题,举办休闲农业乡村美食推介活动暨2019中国乡村美食大赛。同时,丰富产业业态,推进规范管理。
推进农村创新创业,提供乡村产业“新引擎”。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为总抓手,强化扶持政策,加强指导服务,引导农村创新创业取得实效。加强政策创设,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报告》;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起草《关于进一步做好返乡创业工作的意见》;会同发展改革委起草拟以国办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 打造返乡创业升级版的意见》,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同时,积极培育创业主体,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宣传推介。
狠抓产业扶贫,开辟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新空间”。将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开展互动交流,组织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学习经验、拓宽眼界,开展项目投资和产销对接。加强产品宣介,组织全国500多家加工流通企业、采购商赴贫困县,与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700多家经营主体、地方政府进行面对面交流,签约合同和合作意向金额近20亿元。同时,举办扶贫专场,组织100多家大型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和采购企业,与13个省(区)80个贫困县42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进行对接洽谈,有11个省12个单位发布推介了特色农产品,共签约金额75.6亿元。推动环京津贫困地区“一村一品”建设,举办了环京津贫困地区“一村一品”交流活动、带头人培训班,通过课堂培训、参加展览、论坛交流等形式,提高发展能力。
如今,一批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现代需要的乡村产业,正在广阔天地中不断成长、蓄势待发,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