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兰
【内容摘要】自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的国际形势和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在战后的不同时期都采取了不同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与战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和平发展的立场,努力为维护国际和平而努力,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和平理论,不仅为自身的发展带来契机与良好的环境,也为国际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着重对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情况下提出的坚持和平的理论进行研究,并探讨理论带来的深远意义。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国际和平;理论贡献
中图分类号:E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02-0189-02
一个国家执政党的战争与和平观是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对国家的军事战略、国防和军队建设,乃至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战略以及内政外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着内外双重困难。在国内,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主战场,中国的经济凋敝,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国民党为了夺取革命胜利果实,意图发动国内战争;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中最主要的受害国,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极其渴望和平,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和平发展一直以来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准则,中国共产党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和平外交的延续与继承。
一、抗战胜利后的和平理论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七大”方针的基础上确定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总方针、走国内和平发展道路。经过八年的残酷抗日战争,和平完成全国统一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普遍的愿望,因此,中国共产党力图避免国内战争,通过和平发展的道路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建立一个新中国。“和平、民主、团结”总方针的实行推动了中国在形式上改革国家政治制度。
在这一时期的外交关系方面,中国加入联合国组织,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提出与非意识形态国家和平共处的理论。这推动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当前国际紧张局面、缓解地区冲突的宗旨的实现;这有利于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标志着世界人权事业迈上了有法可依的新台阶。
二、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和平外交理念
(一)1949年10月至1960年初的“一边倒”外交政策
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坚决支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以战争求和平,参加抗美援朝;坚决维护联合国和平宪章。
新中国面临着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环境,世界两极格局已经形成。“一边倒”政策的实施,不仅符合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还出于党际关系的原因,将中国共产党革命划入了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二)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战争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朝鲜的影响,在朝鲜半岛形成了性质不同的政权,导致了朝鲜半岛南北对立的局面,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自身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地位,派兵干涉朝鲜战争,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中国“以战争求和平”,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美国妄想控制朝鲜的企图,捍卫了朝鲜的独立,也保卫了亚洲地区和平,这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意志和决心;保卫了新中国的独立与安全,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以保障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万隆会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谈判时指出:“我们相信中印两国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建立确立的,它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中,中国代表周恩来总理发表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其中具体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产生是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二战之后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但是仍然有一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还在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一步明确了联合国和平宪章的内容,充分地展现出新中国爱好和平、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的外交政策。充实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了国际法中国立场的基调,这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意味着中国的周边外交、国际形象展开了新的一页,意味着中国对于国际法提出了自己的话语,在国际体系中确立了自己的道路。
四、三个世界划分
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局势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局面,面对如此军事态势。毛泽东主席对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力量作出了科学的划分,根据50年代国际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状况,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理论。
毛泽东主席的三个世界的划分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我国的战略角度来看,“三个世界”理论加大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将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融入到我国的发展中来;中国的国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为进行全面改革开放和国内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我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作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上的合法席位,逐渐与各国建立友好邦交。
从国际政治角度来说,一方面,“三个世界”重要理论宣告了美國封锁中国政策的破产,对于苏联独大的局面形成了有效的制约,发展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理论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并坚持不称霸。这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友好互助,推动了和谐社会理论建构。这种和平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大战模式,否定了国家强大必定霸权的发展趋势,提高了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话语权。
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当时世界形势和国际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首先,世界上支持和平的力量增长远远超过与战争力量的增长,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可以得到维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爆发大规模的世界战争的可能性很小;国际间竞争主要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次,在中国国内文革结束,在文革反思的基础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发展中来,逐渐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调整外交理念,为维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和促进和谐发展而服务。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发展战略。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反映了饱受战争创伤的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人民最为关心的、关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性问题。
六、结论
自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战后国际和平的理论,都坚持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建立国际新秩序等理论直到今日都影响深远,这些和平发展的外交理论一直与时俱进、沿用至今,也已经受到了世界的瞩目。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既有利于中國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为中国的全方位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环境;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的邦交,也为周边国家的发展赢得了稳定发展的氛围,为整个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中国共产党走和平发展的外交理论也为世界各国的外交政策提供借鉴,促进各国互帮、互助,达到共赢;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中国在处理国际间关系时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作用,勇于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履行应尽义务,为建立一个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战争与和平观[J].军事历史研究,2014(3).
[2]田玄.战后中共“和平、民主、团结”总方针的确定及其转变[J].近代史研究,2000(4).
[3]唐义路.何时由自卫反击战转入全国解放战争?[J].军事历史,1999(2).
[4]姜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