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晨曦
【内容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有着显著提升,但是从另一层面来看,社会的弱势群体的增大,以及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先就社会弱势群体形成原因以及经济法保护的必要性加以阐述,然后就经济法角度对于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现状以及保护的措施详细探究,期望能从理论层面就经济法保护弱势群体进行研究分析,为实际的弱势群体保护工作开展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关 键 词】弱势群体;经济法;保护现状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02-0173-02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这就需要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发挥经济法的作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就显得比较重要。而当前经济法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对此加强重视,不断加以优化。
一、社会弱势群体形成原因以及经济法保护的必要性
(一)社会弱势群体形成原因分析
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原因影响下所致,主要体现在几个重要层面。
其一,受到自然因素影响。社会弱势群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尤其是农村的弱势群体出现受到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在特殊地理环境以及资源分布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农村的各方面发展都和城镇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这也造成了当地人民困局不看,农村弱势群体的数量也逐渐的增大[1]。
其二,受到经济因素影响。从社会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来看,经济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是比较突出的,市场经济发展中自力更生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就很难适应发展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中,农村外出打工很难找到合适的出路,社会弱势群体的数量也有了进一步的增长。
其三,受到教育因素影响。教育因素对社会弱势群体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是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比较有限,在生活上以及工作上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障碍,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会使得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容易受到侵权而无法维护的情况发生[2]。
(二)社会弱势群体经济法保护的必要性
法治社会背景下,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的呼声愈来愈高,通过经济法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低收入以及无社保的很难就业的弱势群体数量在增加,社会群体的矛盾也日益严重,这就需要积极构建有效经济法律来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保护,从整体上发挥经济法的积极作用,只有从这些方面得到了强化,才能有助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3]。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经济差距比较大,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也比较突出,社会弱势群体受到法律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这些都不利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良好生存发展。对此,这就需要加强经济法的保护,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
二、经济法角度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现状及保护的措施
(一)经济法角度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现状
从当前经济法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现状中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几个重要层面:
1.经济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经济法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还存在着诸多层面的不足,从经济立法方面的情况能够发现,不完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适用在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经济法不完善,只有部分完善的社会机构规范履行社会弱势群体保护原则,而多数的管理办法都是缺乏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表现得比较混乱,这就对经济法的保护作用发挥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4]。
2.没有完善建立统筹保护机制
从经济法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实施来看,在统筹保护机制的建立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经济法当中将弱势群体保护权利委托给国务院,而国家在对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总体方案以及保护机制方面还没有出台,这样就使得统筹保护机制的落实上存在诸多的难处,不能真正地为社会弱势群体谋取更大福利,这就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3.市场规则系统的缺乏
由于没有完善的市场规则体系,这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开展就会增加很大的难度,以及在社会的保障方面也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如在保障制度上可操作性相对比较差,对于弱势群体及时保护的作用发挥不大,有的方面法律处在空白阶段,这些对弱势群体的保障都充满着阻碍。
(二)经济法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
经济法保护社会弱势群体要充分注重从多方面加强重视,注重方法的科学化实施,从整体上发挥经济法的保护作用加以。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第一,注重市场规则完善制定。为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在市场规则的制定方面加大力度,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将经济法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注重将市场体制以及规则积极完善,这样才能真正为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发挥积极作用。对此,这就需要注重在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执行层面加大力度,保障其法律的可操作性,将各类型的不法行为有效处理[5]。可通过市场信用指数的科学化运用,营造公平竞争以及诚信合理的市场环境,这些都能有助于为保障社会弱势群體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注重经济法的完善制定。保障社会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有完善的经济法作为支持,国家层面需要对经济立法加强重视,和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经济法优势。经济法对于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解决问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改革发展的环境下,要在经济立法上不断完善,通过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弱势群体发展控制,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核心利益[6]。国家在经济立法方面要立足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基础性的法律保护,将经济法以及劳动法结合实际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扩大现阶段就业以及再就业市场,创造多元就业岗位,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等,解决弱势群体就业问题,这样才能有助于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第三,加强国家司法救助的力度。保障社会弱势群体要从司法救助方面加大力度,将国家司法救助系统不断完善,為弱势群体保护发挥积极作用,起到积极激励的作用效果。当前的社会弱势群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没有方式表达诉求,有的弱势群体被逼无奈走入歧途,这些都是因为在国家司法救助的系统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国家法律以及司法渠道来维护社会弱势群体自身的利益就显得格外重要[7]。通过建立社会司法维护体系以及相应机制,建立相应经费供给机制等,让弱势群体能采用有效方式保障自身合法的权益,能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真正的帮助,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四,科学界定弱势群体缩小差距。经济法保护社会弱势群体,这就需要对弱势群体进行准确的界定,可通过健康水平衡量居民劳动动力,结合社会生产环境制定弱势群体评估标准。把失业居民纳入到弱势群体当中,采用行业类别的方式进行判断,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将弱势群体进行细分,这样才能进行有助于缩小差距。我国在基尼系数方面保持在高水平,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要能针对贫富差距的问题在对财税法以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证券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缩小贫富差距。如财税法是由税法以及会计法和审计法部分构成,这是税收制度实施的依据。成熟社会发展当中,社会管理就要对垄断性企业以及生产低效和炒作集中的经济环节收取高税费,弱势群体以及新兴产业在税收机制当中获利,从这些方面得到了完善,制定完善的经济法制度,应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这就能有助于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结语
综上言之,对于当前我国的经济法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不能有效及时地救助,这就必然会引发社会的不安。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法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价值,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磊.经济法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研究[J].法制博览,2019(01):1-4.
[2]张鹏.弱势群体的经济法保护[J].中外企业家,2018(01):186.
[3]徐洪波.关于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法保护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7(16):168-169.
[4]王晓燕.新时期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J].法制博览,2017(15):258.
[5]赵荣华.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法保护[J].河北企业,2017(01):104-105.
[6]赵东旭.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法保护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6,7(06):51-52.
[7]王艳.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法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6(20):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