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探索

2020-02-25 22:08:33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新线客流轨道交通

马 川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北京 100055)

北京是我国首个建设、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北京轨道交通为市民出行和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里程、客运量、运营安全服务指标等跻身世界前列,管理成效显现。按照国家发改委累计批复北京市3版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至2021年路网总里程将达998.5公里,“十三五”期间将达到900公里以上。

一、首都轨道交通路网运营现状分析

(一)网络化格局已形成

目前,本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计23条、总里程700公里、车站405座(其中换乘站62座)。其中,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所辖线路15条,京港地铁公司4条。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线路通达性、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二)千万客流已成常态

2009-2013这几年的工作日日均客运量都是以百万人次的速度在增长;2014年开始工作日日均客流突破千万;2016年进一步攀升,工作日日均客流1122.97万人次,最高达1270.23万人次,千万客流已成常态。

(三)运营安全整体受控

2016年,本市轨道交通路网兑现率99.94%,同比去年上升0.01%;正点率99.94%,同比上升0.02%;掉线率0.02列/万车公里,同比下降0.006列/万车公里;清人率0.02列/万车公里,同比下降0.001列/万车公里;列车服务可靠度671万车公里/次(2015年391.56万车公里/次),同比上升71.3%。

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短板及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将逐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力量,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事关城市发展的大局,要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需要从如下三个方面的短板进行探索。

(一)要抓准轨道交通管理的核心

2014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期间,曾到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调研,在调研中指出:“北京如何解决好海量人口的出行问题是个大难题。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安全保障制度一定要严密,安全检查措施一定要严格,安全运行工作一定要严谨。”习总书记常说中国发展面临很多“新常态”,那么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也面临很多“新常态”。总结起来,个人认为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新常态”包括三个方面,即“运营的网络化、安全威胁的复杂化和运营模式的多元化”。

1.运营的网络化

随着我市轨道交通不断发展,运营线路目前已达19条,各条线路交织相汇,可以说网络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小故障、大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故障发生后的运营恢复短时间难以实现,“10.23”10号线故障、“8.18”1号线故障均是由于很小的元器件故障而导致较大影响。针对这一常态,我们应在如何在故障发生后快速处置、尽快恢复正常运营等方面入手。

2.安全威胁的复杂化

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威胁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就是系统内,以设备设施为主,外部包括乘客、环境及其他因素。以往,安全威胁主要以系统内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客流不断攀升和国内外反恐形势日益严峻,反恐维稳的威胁已经成为常态。14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开始推动全路网人物同检,16年又开始推动轨道交通防范沙林毒剂等化学有毒有害安检工作,都是对轨道交通安全威胁复杂化的积极应对。但推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大客流和安检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科技手段研究更为快速、便捷、高效的安检手段,如何完善安检队伍的管理,如何提升安检人员素质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3.运营模式的多元化

我市轨道交通运营制式不再单一,西郊线有轨电车及S1线磁悬浮开通试运营。这些新的运营模式,我们应该提前研究,掌握其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就西郊线现代有轨电车来说,需要提前考虑其与地面社会车辆之间的关系、沿线轨道的安全防护、新的安检模式以及应急状况下的应急处置(包括人员疏散、故障抢修、各部门联动等)。对于S1磁悬浮,其运行原理和现有的轨道交通不同,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类异常状况,提前研究对策。

(二)要找准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在优化城市结构、缓解交通拥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成为大城市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首选。这可以说是对轨道交通的一个准确定位,它的作用就是要优化城市结构、缓解交通拥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市结构、缓解交通拥堵这两方面应该说北京目前做的还是不错的,但在轨道交通商业开发和香港、上海以及其他一些国外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吸引大量客流,人员密集,地铁上盖和地铁内部空间的商业设施如果开发利用好,可以更好的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收入,给政府降低财政补贴负担。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借鉴香港地铁上盖的开发模式,设立合理的商业设施,丰富车站文化,给乘客带来便利。

(三)要把握好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

一是供给侧改革。就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而言,重心就是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主要的思路包括开通新线、改善车站环境、提升乘车舒适度、研究复线、适度延长运营时间、优化公交地铁接驳和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推广高端服务专线等,通过改善服务供给,吸引更多乘客乘坐地铁。

二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组成,去年开始,交通部牵头推动京津冀轨道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下一步,可以研究京津冀三地轨道网络的联通,当然地下线的联通成本较高,应考虑区域间的铁路网络,选择适当位置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铁路、地铁、公交、出租等多种方式换乘。

三、未来首都轨道交通发展思路设想

(一)规划方面“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四级轨道交通网络体系统筹协同发展。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契机,结合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特点,构建内外疏密有别、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做好市内交通接驳,保障综合枢纽有效衔接进入市区各地。二是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策略。以需求引导规划,促进轨道交通路网科学、合理、有序发展。将交通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约束条件,实现以公共交通体系为导向(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将城市开发项目与轨道交通、及周边交通基础设施纳入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先行实施。三是坚持适度超前原则。重点在轨道网络“加密”上下功夫;探索建设轨道交通复线等新模式,特别是大客流线路,有效解决单一线路客流瓶颈问题。四是坚持接驳工程“三个同步”。轨道站点周边接驳设施项目与新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试运营。五是坚持“轨道+土地”。将轨道与城市开发密切结合起来,提供多层次服务;调整车站布局,增加出入口,提高服务功能等。六是坚持前期评审制度。依法依规开展稳评、客流预测报告审查、可研及初设运营安全专篇等审查工作,完善新线配合、运营筹备各阶段的管理标准,在新线功能和技术方面加强把控,实现建设与运营的无缝对接。

(二)建设方面“四个加强”

一是加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科学安排建设时序和建设任务,优先完善中心城骨干线网;对于确需分段开通的线路,要合理确定分段节点,特别是要避免接入路网高客流断面,保障既有线平稳有序运行。二是加强设备设施网络化选型设计。结合本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要求,充分考虑设备设施的统一兼容性和网络适用性,合理设计关键设备、系统的指标,对于影响安全性的,指标应采取上限值,关键设备必要时采取冗余配置等。三是加强遗留尾工项目建设。新线开通前,按照惯例,建设单位将拟缓建缓验的项目报请市重大办审批,研判确定新线开通时的缓建缓验项目及后续工作计划,最终批复的缓建缓验项目应抄送我委备案;运营单位与建设单位、业主单位就尾工整改和功能实现问题,签署工作计划三方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问题责任人、工作流程和整改时间。新线开通后,依据职责,市重大办牵头推进缓建缓验项目的建设及销账工作;针对遗留尾工推进新线“回头看”,及早清零尾工。四是加强新技术研究应用管理。紧密结合其他城市的试用效果,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制式应用轨道交通,实行安全风险评估和目录管理。经评估合格、且在示范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制式方可列入目录、推广到其他线路或正式推广使用;已列入目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制式,在使用中出现安全隐患的立即整改;整改后并经评估仍不合格的,应从目录中删除。

(三)运营管理方面“四个提升”

一是提升运能。通过增购车辆、线路与车站设施设备改造、信号和供电系统改造、改进运行组织形式等措施,提升技术、强化管理,努力提高每一条运营线路的运输能力,提高运营效率,缓解拥挤。目前第四轮消隐改造项目已启动,请发改、财政、规划等部门给予支持。二是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公安部门要明确安检设备设施更新标准和检查标准,进一步强化安检设备设施管理,提升安检水平。在轨道交通新线全面实施人物同检,并逐步通过改造等逐步实现既有线人物同检。按照《反恐怖主义法》,指导运营单位,强化区域联防,全面落实各层级防恐职责。三是提升应急处置效率。从故障抢修、客运组织、应急处置等各个方面,研究更为快速的处置机制,尤其是要进一步完善信号故障情况下行车组织流程,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影响。通过电话闭塞、站台封闭等专项演练和网络化故障抢险抢修区域演练,全面检查预案合理性和员工处理水平,逐步完善预案和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和区域联动抢险抢修能力。四是提升行业监管水平。在安全保护区内的,严格按照《条例》进行巡查管理,对于妨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服务的行为严惩不贷。在安全保护区以外的,研究综合执法机制,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各区政府落实属地责任加强阵地控制,有效净化站外秩序。

猜你喜欢
新线客流轨道交通
客流增多
环球时报(2022-12-12)2022-12-12 17:14:03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荣乌新线高速公路安全预警和主动管控系统
乘坐地铁
好孩子画报(2021年9期)2021-09-26 01:26:07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新线引入高铁枢纽电务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研究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人工免疫算法在电梯客流时段划分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